分享

“互联网 双报到”的武侯实践

 旷达致远 2018-04-05


(2016-04-28 11:08:30)


       搭建“网络化”报到构架。充分借鉴互联网信息技术,创新推出微信公众号、微信群、QQ群、全国党建云平台、官方微博等5个子平台,试点探索“互联网 双报到”工作构架。
       创新“立体化”服务模式。以服务群众为中心,充分发挥报到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形成“项目认领、义工服务、活动参与”三大核心服务。
健全“规范化”运行机制。坚持过程服务与效果评价相统一,强化监督管理、准确评价、及时反馈“双报到”工作成效。
        在市委组织部的指导支持下,武侯区生动实践,积极运用互联网思维走基层,构建“互联网 ”服务型党组织新格局,真正做到贴近群众、精准服务,实现了“三个创新”:创新基层党组织制度建设机制,突破基层党建的物理局限,把“支部”建在网上。创新基层党组织运行机制,突破服务群众的时间局限,服务群众常态长效。
创新基层党建服务机制,突破服务群众的空间局限,服务群众“零距离”,解决“最后一公里”。
       成都市把创新“双报到”党员志愿服务模式作为“党员示范行动”的新载体,作为落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抓在日常、严在经常”要求的新途径,运用“互联网 ”思维,在武侯区探索推行“互联网 双报到”新模式,推动广大党员干部按照“四讲四有”标准争做合格党员,让城市因党员示范而更美丽,市民因党员示范而得实惠,党员因带头示范而更自豪。
       今年92岁的吴婆婆是玉林街道玉林北路社区居民,独居一人,身体不好,她希望能就近进行一些身体方面的康复治疗。社区将吴婆婆的诉求在“玉林北路·E党建”网络平台挂出后,驻区企业和党员志愿者在网上主动认领服务项目,满足了吴婆婆的心愿。群众的“微”心愿,党员的“微”服务,在虚拟的网络空间里连接、交融,汇聚成和谐社区建设的大力量。
        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在互联网时代,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如何顺应传播方式的新变化,主动探索网络时代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构建基层党建信息化网络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基层党员如何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不断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
       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基层党建创新。市委要求,推动基层党建不断取得新突破,要积极创新区域、行业党建模式,加快推动党的组织及活动由传统领域向新兴领域延伸、由单位向区域延伸、由实体向网络延伸,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覆盖面。
       武侯区积极探索“互联网 党建”的新模式,推行“互联网 双报到”,不仅有力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夯实了和谐社区建设的组织基础,也为正在深入开展党员“两学一做”党员教育活动提供了知行合一,践行群众路线的新空间。
        “加入‘玉林北路·E党建’后,只要轻点手机,就能找到我们的组织,感觉家就在身边,这种感觉真好。”玉林北路社区党委作了一次统计,参加“互联网 双报到”的党员中,45岁以下党员有189名,占报到人数的57%。
        把支部建在网上,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党组织活动向网络延伸,武侯区在深化党员“双报到”活动中,构建起了一个纵向接地、横向到边、斜向触网”的党组织网络体系。近年来,武侯区积极探索构建条块结合、上下联动、共驻共建的城市区域化党建新格局。“玉北社区只是武侯区基层党建工作的一个缩影,我们把服务社区、服务居民、服务党员作为区域化党建的重要内容。”武侯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全区各街道、社区,通过建立区域党委,实行“双党委”同步运行,充分发挥区党建工作领导小组统筹作用,联合辖区驻区机关、企事业单位、“两新”党组织,定期召开党建工作联席会,集中商议研究区域化党建重点难点工作,强化组织协调,实现区域党建工作“一盘棋”。
       武侯区委深刻认识到,下好区域化党建“一盘棋”,需要突破物理空间局限,将现实空间中“支部建在单位”、“支部建在社区”的建党原则引申进网络,把“支部建在网上”,积极建立全媒体党建平台,通过设立社区党建微博、微信、QQ群、微型党课、党建手机报等,不断创新社区党建活动载体。目前,武侯区参加“双报到”的驻区机关、企事业单位、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达800余个、党员1.6万余名。在深化“双报到”活动中,武侯区适应党组织、党员“随时关注、随时参与、随时互动”的现实需要,积极探索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进一步密切社区党组织与双报到党组织和党员的联系,更好地发挥党员的特长,增强服务群众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去年以来,武侯区玉林北路社区党委在区域化党建工作中充分借鉴互联网信息技术,以“线上报到 ,线下服务,网内引导,网外示范”为理念,开发了“互联网 双报到”新媒体平台,创新推出微信公众号、微信群、QQ群、全国党建云平台、官方微博等5个子平台,构建起“玉林北路·E党建”工作构架。
       在玉林北路社区,机关党组织和党员只需登录“玉林北路·E党建”平台填写相关信息,就可以完成党员报到、党建项目认领和活动开展,并能实时查看项目进度、群众反馈、积分累积等工作情况。玉林北路社区党委书记向万军介绍说,探索“互联网 双报到”新模式,目的是通过互联网平台把党组织和党员的力量集合起来,把各种服务资源整合起来,报到党组织、党员可以“随时关注、随时参与、随时互动”,从而实现“线上认领,线下服务,网内互动,网外解决”,快速、有效地推动双报到服务项目具体落地。
       来自南部县的退休干部傅光财告诉记者,两年前,他退休后来到成都玉林北路社区随子女生活。到社区报到后,及时参加社区组织生活,他不仅被居民选举为“楼栋长”,还积极协调邻里关系,主动参与社区各项志愿者服务。
       “玉北社区只是武侯区基层党建工作的一个缩影,我们把服务社区、服务居民、服务党员作为区域化党建的重要内容。”武侯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支部建在网上,不仅让社区党员们有了零距离的网络新家,也让居住在社区的流动党员有了组织归属感;带给党员们的,不只是零距离服务社区群众的自豪感,更增强了党员的价值认同感。
         4月5日,一位叫润泥的网友在“玉林北路·E党建”公众号上留言:玉北社区开展的学雷锋活动非常好,签约为有困难的群众提供服务,有意义!”网络新空间,让更多党员更加坚定了价值认同和身份认同。
        网上走群众路线,如何走深、走实,推动党员示范和志愿服务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如何让党员志愿者的服务热情更长久?
       走深,需要建立完善的日常运行机制。走实,需要建立完善开放的群众监督机制。近年来,武侯区积极整合辖区资源,坚持共驻共建,完善区域化党建运行机制,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区域党委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完善议事、协调、评议等制度,推动区域化党建工作真正落地见效。
       建立“双向服务”制度,实现互助共帮良性循环。武侯区依托区域化党委,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分别与辖区单位党组织签订双向服务协议书,通过契约形式固化双方互助关系。辖区单位党组织自觉接受区域党委的指导与协调,积极参与辖区公益性、社会性、群众性工作。街道、社区定期了解驻区单位实际需求,通过优化政务服务、抓好环境整治等,积极帮助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
        建立“项目认领”制度,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武侯区把服务社区、服务居民、服务党员作为区域化党建的重要内容,结合驻区单位实际,围绕民生建设中的突出问题,梳理形成长(短)期服务项目,建立志愿服务积分卡,通过引导驻区单位党组织志愿认领,广泛开展党员“1 3”公开承诺活动,不断增强基层服务力量,做深做细群众工作。近年来,街道、社区与驻区单位开展下岗人员再就业技能培训、综治联防等常态化共建项目400多个,每年服务群众15万余人次。
        建立“述评公开”制度,以榜样示范带动。武侯区坚持开门评议,将区域化党建作为街道、社区书记抓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坚持月走访、季督查、年考评,定期通报工作情况。结合年底述职评议活动,区域党委向驻区单位、党员代表报告党建工作情况,接受代表评议;区域党委成员单位向辖区党员、群众代表报告党建项目完成情况,一事一评,公开结果,评选表彰“先进党组织”、“党建服务明星”,形成了大抓党建、抓实党建的浓厚氛围。
       “把党员身份亮出来,这条网上群众路线看似虚拟,其实与群众零距离。”参与双报到服务的玉北社区辖区党员张女士告诉记者,双报到党组织和党员认领服务项目后,须签订一份项目责任书,统一佩戴“玉北e服务”党员志愿者服务标识,项目责任书的内容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公布。玉林北路社区坚持“网络化覆盖、互动式参与、规范化运行”的工作思路,形成了“1(互联网) 7(七大类需求) N(N个服务小项目)”工作方法,实现了双报到党组织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常态化。每次服务完成后,服务对象和社区群众均可登录“玉北·E服务”微信平台,通过“群众点评”栏目对已完成项目进行星级评定,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同时,社区还引入积分制管理模式,根据报到党组织和党员认领项目的个数、参加服务、活动的次数,以及群众评价的分数等,自动累计生成“正能量值”,社区依据“正能量值”评出“先进报到党组织”和“优秀报到党员”,进行年度表彰。
        玉林北路社区党员雷健已经成为社区公认的服务“标杆”。雷健参加“互联网 双报到”活动以来,以参与活动25次、完成5项,积250分位列社区“双报到”党员榜首,目前,他已完成了开展“妇女权益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宣传”等5项活动,其余20项正在进行中。去年以来,玉北社区驻区单位党组织和党员参加“互联网 双报到”的党员已达331人,开展社区服务项目66个,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00余人次。
       “淡化组织关系、突出党员身份、注重作用发挥”,是武侯区开展“互联网 双报到”活动的一条原则。武侯区坚持多元参与,强化区域化党建服务功能,坚持把联系服务群众作为推进区域化党建的落脚点,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三社联动”公共服务进网格,服务群众无“死角”。武侯区以街道为条、院落为块,将社区划分为社区、片区、院落、楼栋四级网格,探索建立“社区、社会组织和社工人才”三社联动机制,制定社区工作清单,厘清社区两委职责,壮大基层社会组织,将139项下沉政务项目从社区剥离,下沉到各级网格,推行政府购买服务,着力构建“一核多元、合作共治”新型治理机制。今年,全区市场化购买公共服务项目的资金达3700多万元。
      “契约管理”志愿服务进院落,服务群众“无时差”。武侯区发挥驻区单位党组织、“双报到”单位党组织资源优势,成立“助老敬老服务队”、“便民服务110”、“杏林风健康服务队”、“美好明天儿童关爱中心”等各类志愿者队伍,通过签订服务协议,实行契约式管理,做到定期、定点到院落开展志愿服务,并将联系方式公示到院落,随时为居民提供便民服务。
       “菜单定制”特色服务进家庭,服务群众“零阻隔”。武侯区建立社会组织孵化中心,制作“服务联系卡”,根据居民个性化需求,量身定制服务菜单,广泛吸收驻区单位、社会组织参与常态化服务,形成“立足社区、服务居民、特色发展”工作模式。目前,全区建立社会组织孵化中心、居民服务中心87个,引进上海新途社区健康促进社、北京慈爱嘉社区养老社等600余家社会组织入驻,定期对生活不能自理的孤、老、残人员、单亲家庭儿童等开展日间照料、物品代送、家庭教育观察等特色服务,切实做到服务群众。
       现在,“e动玉北”公众号的关注量达到了8000多人。关注度越来越高,玉林北路社区党委服务群众越来越精细化。社区已形成“项目认领、义工服务、活动参与”三大核心服务。社区在微信公众号专门设置了“需求征集栏”,群众通过关注公众号在该栏目实时上传需求建议。征集到的需求梳理汇总后,主动对接报到党组织、党员个人,形成可落实的服务项目。自开展“互联网 双报到”以来,社区通过需求收集汇总共形成了美好家园、邻里守望、绿色环保、与爱同行、七彩阳光、居民保健、红袖套行动等7大类66项服务项目(其中2016年41个项目)。今年初,一些居民提出普及转基因知识的服务需求,社区在平台上发布了慧眼识“基因”这个绿色环保项目。信息发布后,四川省种子站党支部认领了该项目,派出周慧博士到社区为居民发放转基因知识的书籍,教会居民如何科学地对待转基因食品。
       “下一步,我们将在全区推广玉北社区试点工作,完善网络平台功能,完善制度机制,拓宽服务资源,让辖区内更多的驻区党组织和党员参与到服务群众的活动中来,让居民零距离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感受到党员志愿者的温暖。”武侯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武侯区将积极探索运用互联网技术能有效整合各类资源,提高党建工作效率,开拓更多利用互联网技术深化党建改革的新路径,构建“互联网 ”大党建新格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