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脉诊(一)

 悦草盆 2018-04-05

中医把脉基础(一)

1、脉位:横向有寸、关、尺;竖向有浮、中、沉。浮脉为脉位浅显,轻搭即得。沉脉,轻取没有,重按有。

2、脉形:脉道粗细度、长短度、脉象流利度和脉管的紧张性。

3、脉率:平脉、数脉、迟脉。

4、脉势:有力、无力、流利。

5、平脉(正常脉)标准:缓、力、神。


中医切脉基础(二)

多数中医人认为最难学的或最难把握的是脉诊,百姓也认为切脉识病是很神秘的,医者能通过切脉把患者的毛病讲得出来,患者会觉得医者为神医了。

初学切脉往往会犯以下错误:一是食指不搭在寸位,而搭到尺脉了;二是医者不是左手切患者右脉、右手切左脉,而是一手切患者左右脉;三是三指端不是和手碗同一平行线;四是不是用指腹感觉脉而是用指尖(端)切脉;五不是搭脉而是压脉掐脉,特别是为了更清晰感受脉感而用力压脉掐脉,从而脉的抗拒而挣扎使脉力加强,这样的切脉获不到真实的脉息。六不是掌后高骨定关,先定关位再定寸尺位;七是心脏和手臂不是接近一个水平线,患者和切脉者身体坐姿不能放在轻松位置,手背关节背面没有垫物,或手碗面向上平置而不是略侧置。


中医切脉基础(三)

西医用仪器诊断,中医用'望、闻、问、切',切脉放在最后就是要拍板决定的意思,人体运行的全息可以通过切脉感知。三百年前伟大的医家李时珍除了给后人留下《本草纲目》外,还承传二千多年来各家脉说整理成《濒湖脉学》,现在多数中医人学习和使用就是这种脉法或是在这脉法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创造。

不管哪种脉法,中医人切脉的目的是治人和治病,切脉只是一种诊断工具,寻找患病的证据。郑卢医学经历了二百年,在这些脉的基础上除了保留大部分的脉诊名称外,还把牢脉和革脉合称为劲脉,濡脉称为弱脉,把涩脉称为滞脉并分为气滞、湿滞和滑滞,肾脉取左尺至骨,并决定能否用什么法。

其实初学脉者应先学后学难,比如浮脉和沉脉、劲脉和软弱脉、大脉和细脉、长脉和短脉、数脉和迟脉等,接下来学习紧脉、弦脉、滑脉、涩脉(滞脉)。我们常遇到患者因不同的邪气和体质而切到不同的脉,初步学会这些脉就可以很好的辨证了,比如,风邪--浮脉,寒邪--紧脉,湿邪--滑脉、湿滞脉,肝郁--气滞脉,热邪--数脉,血瘀、痰饮--弦脉(除肝本脉外),气血亏虚--软弱脉,沉为里为脏,轻取浮为表等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