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据说,清明后吃艾,医生不用来,但没想到艾叶的美味搭配还这么多

 昵称35421190 2018-04-05


食在广东


民间素有一种说法:“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

之所以如此神奇,是因为中医认为,艾叶为纯阳之品,顺应阳气的生发,可驱除体内伏寒久湿,为保健之佳品。艾叶味辛、苦,性温,归脾、肝、肾经,芳香温散,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外用祛湿止痒之功。

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野生艾叶生长,春天是艾叶收获的季节,此时的它如同豆蔻年华的女子一般娇嫩,嫩到可以掐出水来。每年清明至端午前后,艾草正应节当季。

艾草中的艾叶、艾芽、艾梗、艾根等均可入菜,至于搭配,更是千变万化……其“混搭”能力,非同一般,总有一款会让你动心、动筷。

油煎春艾饼

春艾饼是客家人的至爱小吃之一。制作正宗的油煎春艾饼,要取当天清晨刚刚采摘的新鲜艾草清洗干净后,迅速在开水锅中焯烫约20秒,此举是为了祛除艾叶天生的淡淡苦涩味。但不少客家人认为,这种微苦是艾叶独有的气息,不经焯烫芳香物质更突出,保健功效更强。

近日,在广州加禾王府井酒家的餐桌上,这道传统客家小吃也登场了。顾名思义,艾糍是用艾草制作的。每逢春天,艾草就迎来它最美好的季节,叶子鲜嫩无比。春雨过后,艾草如雨后春笋般从田间地头冒出。取其最鲜嫩部位,做出来的艾糍味道最浓郁。 厨师将艾草与蒸熟后的糯米拌在一起舂成米膏,往米膏里塞入花生或芝麻馅,再团成一个个草绿色的米团,放进锅里蒸熟。 

此时吃艾糍,一来应季,二来对身体好,特别适合女士,它能理气血、温经脉、逐寒湿。在吃艾糍时,客家人喜欢泡一壶红茶,再佐以鲜笋、山楂等小食,味道更美妙。


艾叶椿芽炒蛋

做艾叶炒蛋,通常取嫩尖部位的艾叶,入水浸泡10来分钟,然后稍稍搓洗,艾叶便不会有苦涩味,切成碎末备用。打烂土鸡蛋搅成蛋液,略放一点精盐,加入大部分艾叶碎轻捣成菜羹。热锅中倒进少许橄榄油,滑入艾叶菜羹炒熟,再取椿芽碎如法烹饪。


入盘时,艾叶炒蛋可随性抖摆成长尾状,椿芽炒蛋则盛放进去掉顶盖、做成齿轮状的彩椒容器中,表面分别撒上少许艾叶、椿芽碎。另配一点哈密瓜丁、火龙果丁和海椒圈,以清口解腻。


艾蛋丸

艾草顶端的嫩芽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它含有维生素和钙、磷、铁、锌等多种矿物质,更含有抗癌微量元素硒。

将艾芽与面粉或糯米粉、鸡蛋、水及适量食盐、五香粉等食材一起揉成团状,放入油锅中炸,熟透后捞起装盘食用,或放入微波炉烘烤熟透也可。艾蛋丸经油炸或烘烤后香气扑鼻,令人垂涎。 


艾根龙骨汤

清明时节,河源、梅州、惠州等地的客家人喜欢用新鲜的艾梗或晒干的艾根与猪龙骨或老母鸡熬汤,有温经暖胃、清热解毒的功效。将晒干的艾根洗净去除杂质,与斩好的猪龙骨放入砂锅中熬煮1个多小时,加食盐调味即可。若用新鲜的艾梗与猪龙骨煲汤,味道会更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