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世三大奇书,是中华上至庙堂,下至民间,几千年的智慧结晶。 书中的一言一句,通俗易懂,似是俗语,但又不失雅致的教导着每一代人。
《围炉夜话》是明清时期著名文学品评家王永彬著作的儒家通俗读物。对于当时以及以前的文坛掌故、人、事、文章等分段作评价议论。寓意深刻。 士必以诗书为性命,人须从孝悌立根基。 处世以忠厚人为法,传家得勤俭意便佳。 博学笃志,切问近思,此八字,是收放心的工夫。 不必于世事件件皆能,惟求与古人心心相印。 不与人争得失,惟求己有知能。 大丈夫处事,论是非不论祸福。士君子立言,贵平正尤贵精详。 和为祥气,骄为衰气,相人者,不难以一望而知。 济世虽乏赀财,而存心方便,即称长者。生资虽少智慧,而虑事精详,即是能人。 齐家先修身,言行不可不慎。读书在明理,识见不可不高。 清贫,乃读书人顺境。节俭,即种田人丰年。 小心谨慎者,必善其后,惕则无咎也。高自位置者,难保其终,亢则有悔也。
《菜根谭》是明朝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煅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 忙处事为,常向闲中先检点,过举自稀。动时念想,预从静里密操持,非心自息。 能轻富贵,不能轻一轻富贵之心;能重名义,又复重一重名义之念。是事境之尘氛未扫,而心境之芥蒂未忘。此处拔除不净,恐石去而草复生矣。 昨日之非不可留,留之则根烬复萌,而尘情终累乎理趣;今日之是不可执,执之则渣滓未化,而理趣反转为欲根。 邀千百人之欢,不如释一人之怨;希千百事之荣,不如免一事之丑。 爱是万缘之根,当知割舍。识是众欲之本,要力扫除。 宁有求全之毁,不可有过情之誉;宁有无妄之灾,不可有非分之福。 荣与辱共蒂,厌辱何须求荣;生与死同根,贪生不必畏死。 世事如棋局,不著的才是高手;人生似瓦盆,打破了方见真空。 一场闲富贵,狠狠争来,虽得还是失;百岁好光阴,忙忙过了,纵寿亦为夭。 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韫珠藏,不可使人易知。
《小窗幽记》,作者陈继儒。全书始于醒,终于倩,虽混迹尘中,却高视物外;在对淋漓世风的批判中,透露出哲人式的冷隽,其格言玲珑剔透,短小精美,促人警省,益人心智。它自问世以来,不胫而走,一再为读者所关注,其蕴藏的文化魅力,正越来越为广大读者所认识。 留七分正经以度生,留三分痴呆以防死。 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才是手段;风狂雨急时,立得定,方见脚根。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情。 性自有常,故任性人终不失性。 藏巧于拙,用晦而明,寓清于浊,以屈为伸。 花开花落春不管,拂意事休对人言;水暖水寒鱼自知,会心处还期独赏。 以忍制己情,以恕制人情。 安详是处事第一法,谦退是保身第一法,涵容是处人第一法,洒脱是养心第一法。 势不可倚尽,言不可道尽,福不可享尽,事不可处尽。 喜时之言多失信,怒时之言多失体。 逢人不说人间事,便是人间无事人。 交友须带三分侠气,作人要存一点素心。 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群行群止看识见。 先淡后浓,先疏后亲,先达后近,交友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