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推着购物车开始选购商品时,你是任由孩子在超市里玩耍,还是让孩子乖乖跟在你身后,或者是和孩子一起选购,让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呢? 在超市,家长可以拿着实物,一个一个地教孩子认识那些曾出现在绘本上的日常物品。久而久之,你会发现小孩在超市学到的新词、提升的技能真是太多了。 所以,去超市除了「买买买」,还可能成为宝宝的早教课堂呢! 不同年龄段逛超市早教指南 6个月前: 环境熏陶,以买为主 对于此年龄段的孩子来说,逛超市还不存在什么具体的潜能开发的意义,但带宝宝逛超市对以下3方面的早教特别有帮助: ①满足好奇心 这个时段的宝宝对外界的好奇心特别强,超市的东西玲琅满目,在逛超市的过程中,很能满足宝宝的好奇心。 ②刺激感官 超市的东西可谓是五颜六色,对宝宝的感官有很好的刺激作用。 ③开拓视野、壮大胆量 这个时间段的宝宝比较怕陌生人,假如天天把宝宝关在家里带,突然让他出来见到陌生人,就容易吓哭。 但我们都知道,超市来来往往的人特别多,如果经常带宝宝去逛超市,能很好地锻炼宝宝的胆量,从而不那么怕生。 不过,这个阶段的宝宝还不能坐超市的购物车,需要抱着或躺在婴儿车里。抱着太久大人受不了,躺在婴儿车里,宝宝的目光又会受限,同时宝宝的耐心也有限。 所以,这个阶段主要的就是给宝宝一些感官上的刺激,熏陶一下,目的还是以买东西为主,买完就撤吧。 1岁~1岁半: 培养方向感、锻炼记忆、认识事物 很多宝宝在1岁左右能开始独立走路了,所以, 此时宝宝喜欢自己推着购物车走。这个时候,早教可以有以下几方面: ①培养方向感、锻炼记忆能力 可以让宝宝主导在超市的前进路线,比如告诉宝宝自己想买什么,让他带自己走到那个货架去。即使有时走错方向,只要多教几次,再稍加指引,下次就能很快找到那个地方。 对这个阶段的孩子来说,让他掌控进度,是建立安全感的重要途径。而通过寻找目标货架,也能锻炼孩子短时记忆的能力。 ②培养自主选择能力 孩子的口味很难把握,今天很喜欢的东西,可能明天就不愿意吃了。但如果是带孩子自己去选择的东西,一般在第二天还很是受宠的。这样能锻炼他们自主选择,并为选择的东西负责的能力。 ③识物 瓜果蔬菜肉类海鲜,效果虽然赶不上在自然环境中学习,但大部分一样可以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比拿着认物卡片问孩子“这是什么?”强太多了。 ④识字 在识字的敏感期,孩子非常喜欢念招牌、念标题,超市里有很多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发现它们的名字对宝宝来说是个非常有趣的游戏。 1岁半~2岁: 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及礼貌 到 1 岁半以后,超市常买的那些物品宝宝大部分都记住了,这个时候带孩子逛超市,是进行以下早教的好时机: ①培养动手能力 只要是小孩身高能触摸到的地方,都可以让他帮忙把货品拿到车里来。比如帮忙挑橘子,告诉他要挑选大一些、圆一些的,他就会往袋子里放些大的、圆的橘子,对于物体形状的判断和感知也就这样习得了。 如果宝宝不愿意坐在购物车里,除了帮妈妈拿些能够取到的物品外,还可以帮妈妈去称重。 ②培养礼貌 当把要称的东西装好时,可以叫孩子拿给阿姨并礼貌地叫她帮忙称重。 等阿姨称重完后,教小朋友说声谢谢,这个时候小孩子会像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一样开心。此时,一个成人化的、很具实际功能的社交练习也就完成了。 2岁以后: 培养数字敏感和买卖观、素质培养 这个年龄段孩子的认知能力和记忆能力明显强很多,所以超市的早教可以这么做: ①培养数字敏感 逛超市时,可以叫孩子帮自己拿「5个苹果,2个火龙果和6根香蕉」这样的「指令」,或者是告诉她「方便面包装盒上的那个大字读“面”」之类。这样一来,培养数字敏感和看物认字这事儿也基本可以在超市解决啦。 ②培养买卖观 小朋友现在已经有了「买」的概念,想要小伙伴手上的东西,被拒绝后会自言自语地说:「妈妈,买。」 宝宝3岁后就可以学习基本的算数,到超市购物,可以让宝宝拿零钱,问他们钱的面值,教他们识钱识数。可以让孩子知道购物是要花钱的,不能随便拿走。 ③培养素质 因为逛超市是自由购物,有些人买了很多东西后发现某件商品不太想要了,就会随便把它丢在某个地方,这样会给营业员造成很多工作困扰,特别是那些冷冻易坏的食物。 所以,带孩子购物时,要从小培养他们想清楚要买什么的习惯,假如的确买到了自己不想要的,一定要放回原处,这是最起码的素质体现。 小学1-2年级 培养识数、运算 加、减、乘、除,超市里可以用来出题目的素材太多了。 有个妈妈说她女儿小学数学课本的小数、百分数(多20%之类的)都是在超市接触到的,还默默地掌握了元角分的换算,这个他们家并没有刻意练习,直到二年级家长们在微信群里抱怨“一元二角等于120分孩子怎么就是转不过来这个弯”的时候,她才后知后觉地发现,对于不去超市的孩子,对这个居然有点难以理解。 对于年纪略大的孩子,可以刻意制造学习场景,例如让他在货架上找到要选的商品。而对有一些运算基础的孩子,可以让他做一些价格的比较和计算。 如果孩子还不会运算,那么价格就设置为一元、五元、二十元这种直接有对应面值的,在这个过程中就学习、熟悉了面值。 当孩子开始学习运算时,购物游戏中物品价格就可以设置为两张或者几张钞票面值的合计,也可以通过找零引导减法的应用。 对更大的孩子,可以直接在超市里出“考题”。 “这次选的巧克力+饼干一共多少钱?”——加法 “今天的购物预算是50元,我们花超了没有?”——加减法 看到这里,不知那些怕麻烦的超市独行侠父母们,是否已经重燃信心与斗志,准备也来挑战一把了呢?跟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在态度上像对待客户(认真投入),在方式上像对待孩子(适度期望),孩子可能会给你相当惊喜的表现! 孩子们在超市里的收获实在太大了,不知道大家有什么自己的经历和体会,期待在留言区看到你们的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