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的下半场,敌人只剩自己

 日子smh 2018-04-05


今天是三月的第一天,

暂停了两周的公众号又与大家见面了。

春节收到很多朋友的问候和祝福,

在这里一并表示感谢。

这个假期,你们过得怎么样呢?

除了走完所有的过年程序,

我利用一年中最长的假期,

研发完成了新课程《企业教练学徒计划之觉行》,

可谓是比工作时还忙、还累。

这期间有几点让我感触很深:

1-我们常觉得想要突破很难,

但其实最难的,

是你去逼自己一把;

2-如果想要看起来毫不费力,

必须在背后倾尽全力!



 

/1/

前日,平昌冬奥会的闭幕式上演,

我特意去看了张艺谋执导的“北京八分钟”。

整个“北京八分钟”里只出现了一个明星,

她就是李菲儿。

以前李菲儿在我心中只有一个标签“黄晓明前女友”,

为什么会是她?

随即,她的名字和“北京八分钟一起”上了热搜,

于是吃瓜群众开始质疑:

国内比她漂亮的一线女明星不在少数,

凭什么是她获此殊荣,

难道是靠“潜规则”上位。


 

其实,选她是因为她是一档节目——《跨界冰雪王》的冠军。

当时由于这档节目难度高、又苦,

很多明星都不愿参加,

而李菲儿却狠心逼了自己一把。

零基础的李菲儿穿上冰刀几乎站都站不稳,

最开始练习时浑身都是淤青,

为了给搭档减轻负担,

训练的同时还在节食减肥,

彩排时险些因为体力不支而晕倒。

 

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

李菲儿的水平从零到专业,

决赛时获得了三位花滑国际评委满分30分成绩。

这档节目本身就是为北京冬奥会助力的,

所以,“潜规则”神马的根本不存在,

李菲儿绝对是凭实力,

争取到在“北京八分钟”里出镜的。

 

这个时代的节奏太快,

导致我们已经丧失了深入了解的耐心。

当看到别人有所成果时,

我们就惊呼:

TA怎么可以这样轻易这样!

这世上,80%的努力,

其实都发生在你看不到的地方,

以及你不愿逼自己去做的事。

没有时间和精力的投入,

何谈一蹴而就的成绩!

 

/2/

过年我在研发升级新课程之时,

恰逢朋友来家拜访。

朋友说:“你真厉害,

随便就能做出这样的课题。”

其实哪有随便可言。


这几年,国内最新最权威的进修都有我的身影,

还包括前年的英国剑桥,

去年的美国哈佛,

我都是第一批前往学习的教练。

我的课程笔记做得最仔细,

厚厚的作业会认真去完成。

 

国内的教练中,

我是第一个坚持每周在公众号和大家分享的,

古人讲:“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这都是经过长期、大量的积累而成。

 

在我的领域同类的课程已经讲了十多年,

尽管如此,

每次课前我还是会重新备课,

不断调整授课形式,

隔一段时间就会加入新学的知识点,

尽可能多读最新的行业好书。

 

关于读书我有一个格外有趣的体会,

当你意识到你需要、想去找关于某个特定领域的书的时候,

那本书你曾看过的书名会自动出现在你脑海,

等待你去开启它。

 

以前我觉得自己一年读二十本书很了不起,

尤其是进修期间一个月读五到七本书,

感觉已经达到了自己的极限。

直到我了解到一个专门写书评的人一年读400多本书,

每一本书他都会写成书评,

简明扼要地指出这本书的重点内容。


我以为我已经很拼,

可还是会有人更努力。

人与人之间,

就是会有这样的差距。

你必须拼命努力,

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


 

/3/

其实我们每个人在别人眼里往往都是毫不费力的,

你可能有过类似这样的体验:

当你听说某个很牛的教练他的团队去年业绩过亿,

你会觉得这是很顺其自然的事情,

因为他是大神,

他拿到很正常。

而去年的你,

在经历各种各样的困难和失望后,

最终也拿到一个不错的业绩,

你颇觉侥幸,

回头却发现自己也成了很多人眼中“不费力的成功者”。

 

我们总觉得别人获得机遇或取得成功看起来很顺利,

而自己的奋斗却是那么坎坷、迷茫,

这在心理学上称之为:


易得性偏差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

人们在预测和决策时,

经常会把熟悉的、容易获取的信息作为判断依据,

对于别人的成功,

我们习惯性集中关注结果。

于是这些易得性低的信息得不到认知加工,

这就好比在认知中把别人奋斗的坎坷过程给磨平了,

所以就会觉得他们很顺利,

因此十分的羡慕,

希望自己也能获此捷径。

 

年利润百亿的手机品牌OPPO和VIVO风头正劲,

它们的主理人段永平,

其实早早就退休了。

段永平40岁左右移居美国,

他现在仍是步步高的董事长,

目前只充当顾问的角色,

不过问具体事务,

大部分时间在美国的家里陪两个孩子,

顺便做些投资。

投资方面,他十几年前投资网易,

200万美元挣了100多倍……

这些年在美国炒股赚的钱,

他说是国内做实业所赚的十年的总和还多。

……

看起来真是毫不费力。


如果你真的深入去了解他早年的坎坷、努力、成功经历,

你会发现现在看到的美好,

都是由无数个失败的晚上、无数个痛苦的时刻累积而来,

54岁的段永平看起来毫不费力赚钱的背后,

经历过太多阻碍是非一般人所能承受的。


当我们看别人奋斗的时候,

我们是一枚淡定的吃瓜群众,

但是轮到自己,

看到的都是外在的困难因素,

就发现其实面对的不仅仅是外在的阻力,

还有自己的心魔。


千万不要随意评论、羡慕你所看到的一切,

更不要因此去贬低自己

当你为自己眼前的困境所烦恼时,

想想别人经历过的更大的困境吧,

你瞬间就会觉得自己没有那么苦逼,

更能看清楚自己的真正实力。


高晓松所言:人生下半场,敌人只剩自己。

能够决胜千里的,

能够放手一搏的,

能够处变不惊的……

永远是内心的力量。

这份力量来自你“拼尽全力”后的信手拈来,

跟外界那个看似激烈喧嚣的世界无关。


 

/4/

诚然,我很拼,

但我并不是一个工作狂,

也不主张没日没夜的拼。 

如果你误解“你必须拼命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这句话,

可能会耗费大量的时间,

却只换来安抚焦虑的心和对成功的渴望。


努力本来应该是一个特别正能量和积极的事情,

我们千万不要偷换成忙碌的概念。

明星们每天只能抽空睡觉,

一天飞5个地方;

王健林说,

每天我只睡4个小时;

哈佛每年出那么多学术成就,

被刷屏的只有“凌晨4点的图书馆”。

努力是必须的,

但过于表面的忙碌,

看起来是十分费力的。

怎么去努力,

究竟应该在哪个方面发力,

才能让努力变得有意义。


我喜欢日本设计师山本耀司说的:

我向往自由,

那是一种通过勤奋和努力实现更广阔的人生。

 

不要做看起来很忙的人,

比如直接用时间换钱。

而应该学会把忙碌的表皮剥了,

发现了这个交换的内核,

掌握拿到成果的规律。

不是牺牲睡眠和健康去努力,

而是找到努力的方法去努力。

 

真正聪明的人努力但不拼命,

千万别瞎忙,

我觉得生活嘛,

还是应该把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




更多分享,每周四不见不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