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骨髓腔输液技术

 我的医库屋 2018-04-06

静脉通路乃生命通路,在急救过程中,能否快速建立静脉通路及时用药,是成功抢救病人的关键所在。但是在临床急救中,通常采用外周静脉通路输液,部分病人由于静脉塌陷、收缩等原因,无法及时有效建立静脉通路,必须立即采取其他的措施代替,以免造成抢救时机的延误[1]。美国心脏协会早在《2005年心肺复苏指南》中明确提出“病情为重需紧急抢救者,反复穿刺3次失败或者90秒未能成功穿刺者,推荐使用骨髓腔输液”,此方法适用于所有人。近年来,骨髓腔内输液作为一种快速、安全、有效的循环重建方法越来越受到医护人员的关注。2014年6月《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网页不仅再次全面介绍了骨髓腔内输液,还演示了操作视频,建议医生应该更加合理、正确、积极的使用这一项技术[2]。作为一名21世纪的护士,我们应该了解这项技术的工作原理、输液装置及操作重点,适应症、禁忌症、潜在并发症、临床应用现状及优势。

一、工作原理[3]

当病人休克或因创伤大量失血时,外周静脉网会发生塌陷或关闭,但此种情况下,处于骨骼保护中的骨髓腔内静脉网因其特殊的骨质结构仍然能够同体循环保持连接。并且通过骨髓腔内的血流量也是相对恒定的,即使是休克的患者也是如此。骨髓墙内的血管压力约35/25mmHg',相当于全身动脉压的1/3。如下图。

骨髓腔内诸多非塌陷的微小静脉网络可以像海绵一样能够快速吸收灌注至其周围的液体,通过骨内静脉窦将其快速转运至体循环。

二、骨髓腔内输液装置

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目前批准3种:EZ-IO、BIG、FAST1。其中EZ-IO是目前中国上市的骨髓腔内输液装置,如下图。

它使用一种电池为动力的驱动装置,将特殊设计的穿刺针钻入胫骨骨髓腔内,操作方便,成功率高。穿刺针和穿刺骨位点之间的定位准确、连接紧密,最大限度的避免了输液外渗等情况发生。

三、操作重点

3.1 穿刺位点:(1)小儿主要在胫骨近端或远端(2)成年人多选择胫骨、肱骨或胸骨柄(3)桡骨、尺骨、骨盆、锁骨、跟骨等部位也可以应用。其选择应充分考虑患者年龄、身体状况、穿刺装置和操作者的经验。

3.2 输液速度:黄新等国内学者研究表明骨髓腔内输液速度波动于6-20ml/min,加压后可达50-125ml/min[4]。

四、适应症

国外文献报道[5],骨髓腔内输液前三个适应症:心搏骤停(74%)、大面积烧伤(12%)、休克(5%),其他适应症包括大面积烧伤、严重脱水、持续性癫痫等;在中心静脉通路因设备或操作者技术受限的情况下,骨髓腔内输液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骨髓腔内输液在抢救危重者时可提供及时的髓内样本进行诊断。

五、禁忌症

绝对禁忌症:选择发生骨折的部位作为骨髓腔内输液位点;相对禁忌症:成骨不全、严重骨质疏松、穿刺部位发生蜂窝组织炎;避免在同一骨上反复进行骨髓腔内输液尝试,以免发生潜在的漏液风险。

六、潜在并发症

(1)液体和药物外渗导致注射部位周围肌肉和皮下组织坏死,甚至又引发间隔综合征的危险;(2)感染:穿刺针留置时间72-96小时,但建议在6-12小时尽早拔出,以减少并发症发生。

七、临床应用现状

(1)小儿急救:郑明琼[6]等人研究表明骨髓腔内输液在急危重症患儿急救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院内严重创伤患者急救:连新宝[7]等人研究表明创伤失血性休克行骨髓腔输液进行急救,可以提高救治成功率。

(3)院前危重患者急救:2014年有一篇[1]关于骨髓腔输液在院前急救中应用的综述,其具体内容是骨髓腔树叶技术的操作方法及工具。

(4)猝死患者及心肺复苏患者急救:国外文献报道[8],所有心搏骤停的患者中有61%进行骨髓腔内输液抢救,提示骨髓腔内输液在心搏骤停患者抢救中有独特优势。

(5)野外急救:王振宇[9]等研究表明骨髓腔输液在空运后送中应用效果优于留置针。

八、优势

(1)容易掌握:柜内文献报道,对实施现场急救医护人员进行仅1小时培训后,院前急救中骨髓腔内输液的成功率>80%[10]。

(2)迅速建立液体通路:国内EZ-IO输液报道中[4]平均穿刺时间为1.9±0.7分钟,而中心静脉平均穿刺时间8.6±2.9分钟。

骨髓腔内输液作为建立静脉通路中的一种重要途径,在未来的临床上,当遇到危重症和输液困难患者,能够在极短时间内完成骨髓腔内输液操作过程,挽救更多生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