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温暖丨医学,总是去安慰……

 夏1289辉 2018-04-06

清明又至,不由地让我想起一位普通医生的墓志铭来。

在美国撒拉纳克湖畔旁矗立着一块极普通的墓碑,墓碑上那别具一格的墓志铭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上面刻着几行英文:“to cure sometimes;to relieve often;to comfort always.”。流传极广的中文翻译非常简洁而富有哲理:“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墓地躺着的是一位叫特鲁多的医生,一百年来吸引了一批又一批世界各地的游客慕名前来。

温暖丨医学,总是去安慰……

温暖丨医学,总是去安慰……

有时、常常、总是,展示了为医者的三种工作状态;治愈、帮助、安慰,升华出了为医者的三种境界,也揭示了医学的人文属性。在我看来,医学与其说是一门自然科学,不如说它是一门社会科学。在疾病面前,人类很渺小,许多病症无法治愈,但只要医生心中有爱,依然能化解患者心中的痛楚。

温暖丨医学,总是去安慰……

有这么一张油画

名字叫The Doctor

温暖丨医学,总是去安慰……

创作者是英国画家菲尔德斯

温暖丨医学,总是去安慰……

1887年,正值抗生素发明前的医学黑暗时代

黎明时分

医生略显疲惫

手托下巴关切的望着通宵抢救的孩子

温暖丨医学,总是去安慰……

作为医生,面对无数的病患

常常感到肩头担子之重

患者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你身上

可是,很多时候

医生也束手无策......

温暖丨医学,总是去安慰……

就像著名医学家Trudeau所言

有时,去治愈;

常常,去帮助;

总是,去安慰。

温暖丨医学,总是去安慰……

有些疾病无法医治

但还是有办法减轻痛苦的

一生的安慰也是一种治疗

它给患者带来信心

抚平悲伤

温暖丨医学,总是去安慰……

做一个有温度的医生

给人安慰

给人以温暖......

温暖丨医学,总是去安慰……

记得五年前的秋天,我的一位中学同学被查出胰腺癌晚期,在上海经历三次化疗后已是全身无力,皮包骨头,根本无法承受余下的疗程,万般无奈下住进了本地的一家医院,病区主任是位女博士,她知道患者的疾病已不可逆转,即将走向生命的终点,与其过度治疗加重痛苦,不如给予人文关怀让其平静走完最后的旅程。女博士没有更多地用药,而是每天数次到病人床前问候听诊,叮咛嘱咐,让他度过了住院以来最快乐的一段时光。

温暖丨医学,总是去安慰……

温暖丨医学,总是去安慰……

我的父亲,因心功能不好,在60岁后每年都要住上几次医院,十余年住院生涯,让我想不到的是,一个刚踏上工作岗位不久的小陈医生常被他赞赏不已,而一位引进的高水平专家却让他十分鄙视。父亲是教师出身,医生查房时他提问较多,小陈医生总是有问必答,有时还专程到病床前耐心解答给我父亲听。那段住院的日子,父亲总是乐呵呵的,身体康复的也很快!父亲最后一次住院遇到的是一位引进的专家,几天才能见上一次面,有时聊聊数语就把父亲打发了。父亲总是愤愤然:什么专家呀?病也不会看的。父亲终于没能走出医院。我想如果那位专家能多一点时间与父亲交流,在父亲需要帮助、安慰时给予关心,父亲离开人世时一定不会留下一丝的遗憾。

温暖丨医学,总是去安慰……

温暖丨医学,总是去安慰……

曾读过这样一个故事:已故外科巨擘裘法祖曾遇到一位腹部不适的病人,裘老耐心地倾听病人诉说,并轻柔地给他做了腹部触诊,病人感动得当场落泪,因为之前他到过六七家医院,没有一位医生摸过他的肚子,只是问诊、开药或做检查。生病的人是脆弱的,医生一个真诚的微笑,一道关切的目光,一句贴心的问候能带给病人战胜疾病的勇气和力量。一个有着良好人文情怀的医生,恰恰是医生行医过程中最能感动人心的地方。

温暖丨医学,总是去安慰……

清 明 之 际

重温特鲁多这则闪耀着人性光辉的墓志铭,特别有意义。有时,去治愈——道出了医学的局限性;常常,去帮助——强调了医生的职业态度;总是,去安慰——体现了医学的人文情怀。遥远的撒拉纳克湖畔的墓志铭,阐释了医学人文的真谛。它时时处处提醒为医者在医疗工作中要满怀同情心和仁爱之心,耐心接诊,合理用药,用心去安慰,用爱去帮助,用力去治愈。同时,对广大患者来说,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能够传递一份对医学不可预知性的理念,从而客观、理性地看待医学和医生,使得大家在现今医患关系如此紧张的境地,对医者的行医多一份理解和宽容

温暖丨医学,总是去安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