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增生,又名骨刺。以前人们一直将“骨刺”当作是风湿骨痛的症状,从而忽视了骨质增生,治疗效果也不理想。而伴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提高,人们通过X线摄片便可以清晰地辨认骨质增生的位置与增生的程度。如今,通过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中医对“骨刺”的认识同样有了一个飞跃。 临床证明,久服中药治疗骨质增生的作用是较明显的。病人可以用威灵仙30g、鹿衔草30g、金毛狗脊45g、去皮鸡胸肉250g煲汤饮用。先将上述药品放进瓦罐内,加10碗水煎至3碗,去滓渣后喝汤。3碗药汁要暖饮,分早中晚3回,10日为1疗程。 不过,为了提高中药的治疗效果,在治疗时还要依据病患的阶段与病人的体质认真辨证才行。骨质增生的早期多为瘀邪交结、凝而不散,治疗要化瘀驱邪、舒筋通络。可服中药桃仁10g、红花5g、当归15g、生地黄15g、川芎5g、赤芍10g、三棱10g、莪术10g、威灵仙15g、地龙10g、土鳖虫5g、乌梢蛇10g、生甘草5g,用水煎服,每天一剂。另用蝎子、蜈蚣各5g研末,每夜服2g。连续服用1月,病况会明显好转。巩固治疗效果可服六味地黄丸,每天两回,每回10g,连续服用3个月。 假如患者已是骨质增生的后期,则多系肝肾不足、虚里夹实。不足者有阴虚、阳虚之分,夹实者有瘀结、湿热之别,病况较复杂。阴虚者表现为口燥便坚,形瘦眩晕;阳虚者肢体畏寒,小便清长,阳痿滑泄;湿热者多有关节肿胀,关节内有积液,按之波动,屈伸不利。治疗以补肾软坚为主,可以用下述中药:熟地15g、山萸肉10g、淮山药10g、丹参30g、皂角刺10g、穿山甲10g、威灵仙15g、生甘草5g。阴虚者加知母10g,龟板、鳖甲各12g;阳虚者加干姜10g、附片15g;瘀结者加桃仁10g、红花5g;湿热者加苍术10g、黄柏10g。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