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有时候会想,当初把清明节定在清明节日子的那位古人,当然也可能是那些古人,实在是有超绝的智慧。 为什么当初不把清明节定在万物凋零的秋天呢?在秋风里不是更适合追思故人吗?可是转念一想,对于扫墓人来说,看无情的秋风把墓前的落叶狂扫一空,这种萧杀和悲凉,是不是就犹如往本已悲伤的心头又撒了一把盐呢? 要是把清明节定在北风呼啸冰天雪地的冬季呢?那么清明节是不是就不应该叫做清明节而是该叫做冰雪节呢?这一天扫墓人的所见所感,就将是冰天雪地,坟墓深埋,万物都冰封在死寂之中,本已悲伤的心头更平添一丝绝望。 如果把清明节定在赤日炎炎暴雨常伴的夏日呢?那么清明节或许就该叫做烈日节,这名字本身就毫无诗意,这一天迎接扫墓人的,也将是骄阳炙烤着墓碑,间或暴雨倾盆,如此焦灼与烦恼之下,又怎能静下心来把故人怀念? ![]() 所以,唯有把清明节定在今天的清明节,这是一个万物复苏春意盎然的季节,这名字本身就蕴含着诗情画意,即便是扫墓祭祖追思故人,在清明这一天也成为一程平衡着理智与情感的旅行。 子曰:过犹不及。 悲思,而不至于过度;有情,而不至于恣情——或许这正是睿智的古人把清明节定在这一天的初衷。 清明节,用脉脉的春晖,为哀思注入一丝抚慰的温情,用鹅黄的画笔,为泪眼涂抹一层悦目的诗意。 纵然你缅怀逝者时往事如风,在清明节这一天,吹面不寒的杨柳风也让你的缅怀不至于太过凄苦。 即使你思念亡者时心有哀思,在清明节这一天,无声的丝丝细雨也让你的思念如此销魂刻骨。 ![]() 所以,虽然是扫墓祭祖的日子,热爱生活的人也在清明节里踏青,多情的诗人也在这一天饮酒。 所以,我欣赏这样的清明,她让人悲伤而不至于过度,让我们在面对死亡时却看到希望。 我喜欢,在清明节的日子里,行走在山野之间,去寻找生与死的意义; 或者,在清明节的细雨中,伫立在河畔湖边,去思考生与死的要义。 ![]() 也许,你百思不得其解的生死哲学,答案就写在枯木发出的新芽之上;也可能,生与死最深刻的对话,就隐喻在坟茔上怒生的春草之中。 你曾经在如泣如诉的雨中,倾听你内心的声音吗?那是来自亘古洪荒的声音,还是先祖从地下发来的音讯? 你曾经在如怨如慕的风中,追忆一去不返的往昔吗?那是你未曾兑现的承诺,还是寄往天国的书信? ![]() 坟茔内,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 坟茔外,学子说:未知死,焉知生? 雪莱对云雀说: 无论是安睡,或是清醒, 对死亡这件事情 你定然比人想象得 更为真实而深沉, 不然,你的歌怎能流得如此晶莹? 罗素对世人说: 人的生命是短暂而虚弱的;陷入无情和黑暗的真正厄运,会慢慢的降临到他和他的同类身上。 对善恶的盲目,不顾一切的毁灭,无法克服的烦恼,布满了人生的严酷之路; 对人来说,今天宣告失去他最挚爱的人,明天他就自己穿过黑暗的大门。 在灾祸要降临之前,使他那短暂生命显得高贵的崇高思想,最值得珍爱。 鄙视命运奴隶之懦怯的恐惧,崇拜自己亲手所建立的圣地;不因为机遇的主宰而泄气,从统治他的外在生活的蛮横放肆的暴虐中,保持一种心灵的自由。 ![]() 但是,关于生与死的要义,在我看来,谁都没有哈代在那首诗里诠释得更为深刻且与中国的清明节毫无违和: 这紫杉的一截, 是我先人的旧识, 树干底的枝桠, 许是他的发妻, 原本鲜活的血肉之躯, 如今皆化为嫩绿的新枝。 这片草地必然是百年前, 那渴求安眠女子的化身, 而许久前我无缘相识的那位佳丽, 或巳凝为这株蔷薇的魂魄。 所以他们并未长眠于地下, 而只是化做花树的血脉经络, 充斥于天地万物之间, 再次领受阳光雨露, 以及前世造化赋形的活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