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鼠入牛角

 方竹云天图书馆 2018-04-06

 

老鼠入牛角

 

圣严法师

 

 

一、好好啃棺材

二、追、赶、跑、跳、碰

三、随缘了妄想

四、钻入牛角尖?

五、打得凡情死

六、枯木逢春花又发

 

 

  「老鼠入牛角」这句话,是宋朝的大慧宗杲禅师所讲的。

  记得有一次,我从台湾带了一些士林的土产「有意落花生」回美国的禅中心,预备给美国朋友尝尝。先把花生放在我房间的壁橱里;结果老美还没吃到,却给老鼠捷足先登,吃得一地的花生、花生衣。我觉得好奇怪,我的房间从来没有老鼠来过,老鼠从哪儿来的呢?后来在壁橱里的地板上发现有个小洞,老鼠想必是从那个洞进来的。我拿了一些石灰,想把这个洞堵起来,可是心想,如果把洞堵起来,老鼠不就被堵死了吗?继之又想,不对,老鼠一定另外还有通向屋外的路,否则牠是绝对到不了我房间的。狡兔有三窟,堵起一个洞口,牠仍然有活路。于是,我就把洞口堵住了。

  还有一次,我走在街上,看见一只老鼠也在街上走,牠走著、走著,走进阴沟洞里去了,我就守在阴沟洞旁看牠什么时候出来,嘿!牠再也不出来了。那条阴沟很长,不知道牠已经跑到哪里去了。

  总之,老鼠有牠的活路可走,不会走入死路。而在禅宗的语录、公案里,开示禅的训练方法中,也有拿老鼠作譬喻的,例如「老鼠啃棺材」。

 

一、好好啃棺材

 

  老鼠啃棺材做什么?也许老鼠以为棺材里头藏了很多好吃的东西,所以牠兀自不停地啃,遇到有人或猫走近,牠就躲起来;过后,牠又跑出来,继续啃棺材,啃到最后,终于啃出一个洞。棺木都很厚实,老鼠就有那股恒心及傻劲,把它啃出个洞来,也许里头没有东西好吃,可是至少可以作牠的窝,人家要抓牠,牠可以往棺材里躲。我们修行就要有「老鼠啃棺材」那种精神。

  还有,如果老鼠老是在那里啃啃啃,不休息;人来了,也不跑,牠大概不是累死,就是被打死。老鼠很机灵的,所以,人来的时候,牠就溜掉,累的时候,也会去休息。但是,在没有把棺材啃穿一个洞之前,牠是不会罢休的。老鼠这种精神就好比愚公移山,一个修行人应该效法这种精神,找到一个方法,就要持之以恒地在那上面用功,用功累了,休息休息;被打扰了,没关系,休息一会儿再来。如此,日积月累工夫自然纯熟。

  同样的,我们做任何一件事,都可用上这个方法,就是要有信心、决心、恒心,不畏艰难险阻,不怕失败挫折,勇往直前,最后一定会成功。就像老鼠啃棺材到最后,啃穿一个洞,棺材里面是空的,什么也没有,那你是不是白白的辛苦了一场?不,你的时间没有白费,经过这样的磨链之后,毅力及耐力培养起来了,以后,遇到事情不灰心,也不退缩。

 

二、追、赶、跑、跳、碰

 

  另一种修行方法称为「老鼠出洞」,或称「猫捉老鼠」,或称「猫看老鼠」。这个修行方法专门用来对治我们的妄想心,也就是随时、随地留心它、注意它,就像猫捉老鼠,方法是猫,妄想是老鼠,我们有修行才知道我们的心是多么饥渴,就像饿得发慌的老鼠,时时想到洞外去找东西吃,若有一只尽责的猫,守在洞口,老鼠自然不敢出洞。

  「老鼠出洞」的方法怎么用?可画个卡通图作说明,我先画个老鼠洞,洞里有好多饿得发慌的老鼠;在洞的外面,再画一只毛茸茸的大猫蹲在那儿,虎视眈眈地瞪著洞口,双方按兵不动,比赛看谁的耐力强。猫坐镇在洞口,等老鼠出来,预备大快朵颐一番;老鼠也在等猫走开,伺机溜出来,找东西果腹。猫饿,老鼠也饿,双方就僵在那儿。最后是谁胜利呢?你们想想看:猫聚精会神地注视著洞口,瞪著瞪著,时间一久,牠又饿又累,不知不觉眼皮阖上了,睡著了。洞内的老鼠看到猫睡著了,可乐坏了,还不趁著这大好时机溜出来!就有一只老鼠轻手轻脚地溜出来,唯恐惊动了猫。猫也非弱者,牠很机警,耳朵更是灵敏,牠虽在酣睡中,知道老鼠跑出来了,霍地跃起欲攫住老鼠,老鼠拔腿就跑,猫追赶老鼠去了。猫离开洞,于是,一群老鼠叽叽吱吱,欢天喜地地跑出来。猫呢?正辛苦地追那第一只老鼠,老鼠看到另外一个洞,钻进去了。猫没追到老鼠,垂头丧气,再回头看原来那个洞,咦?怎么老鼠通通跑出来了?由于牠忙著追老鼠,东奔西逐,追来追去,结果,一只老鼠也没抓到,猫空忙了一场。

 

三、随缘了妄想

 

  这种情况,就像修行调伏妄想一般,他在用功,晓得妄想要窜出来了,他努力地看住它,不准它出来,时间久了,用功累了,打起瞌睡……「咦?刚才好像打了个瞌睡。」这一想就是一个妄念。「刚才究竟是在打瞌睡呢?还是在想些什么?」那接著又是一个妄想。就这样,妄想连续出现,这个时候怎么办?

  猫要怎么样才能看住老鼠?这有方法的。猫守在洞口,等老鼠出来,猫的心情要放松,不要急躁,心想你出来也好,你不出来也好;你出来,我就逮住你,你跑掉了,我不追,放你一条生路,洞里还有其它的老鼠,我要防著牠们,再有一只老鼠出来,或许我就逮住了。我们修行要抱著这种态度,才有成功的希望。这就好比「百鸟在树,不如一鸟在手」,你把手中的一只鸟放掉,去抓树上的一百只鸟,结果,那一百只鸟飞了,这下子连一只也没有了。修行就是这样,既不能追逐妄念,也不贪多、贪进步;不可得陇望蜀,有一点进步,还希望进步得更多,结果,连原来的那一点进步也失掉。修行一定要扎实牢靠,以这样的态度来修行,妄想心就会减少。不能紧紧张张的,要自然轻松,否则,神经一绷紧,就容易累,累了就想睡觉,还能做什么?修行用功的时候,通常发生的情况,便是紧张、疲累、昏沈和散乱。

 

四、钻入牛角尖?

 

  现在讲「老鼠入牛角」,这是一个修行的方法。可以分作两个层面来讲:第一层面,不要钻牛角尖,因为钻牛角尖对一般人来说是条死路。第二层面,要钻牛角尖,这是修行方法,是禅师要求禅众修禅的一条活路。

  为什么钻牛角尖对一般人来说是一条死路?以人的生命来说,你、我、他也都在钻牛角尖,人有生、老、病、死,生命的终结就是死,谁能不死?可是人很愚痴,虽明知难逃一死,却又挣脱不开名枷利锁的束缚,不管年轻的、年老的,都憧憬著有个光耀的前途。

  先说年轻的,他从年轻的时候,就开始奋斗,终于挤进了权贵群中,最后所得的是在灵堂中悬挂的挽额及联幛,最多再加上祭文、吊辞、墓碑与墓志铭,这种身后的哀荣,便是他辛苦了一辈子的终结,可惜他却无法亲眼在生前看到。虽然如此,人都非走这一条路不可,这一条路不能说不好,只是在钻牛角尖,因为前途本身就是牛角尖。那么,如何才不钻牛角尖呢?依据佛法是要我们脚踏实地、刻苦耐劳,如此可消业,且能使更多的人因为我们的努力而得到幸福,这是行菩萨道,而不是为了求名、求利、求前途。我们应该有崇高的生活目标,为众生谋福利,为众生解除痛苦,不想到个人的未来,不计荣辱,得失随它。能有这样的不执著心,你所造福于人的就多了,你的生活也必然愉悦自在了。所以,对一个修行人来讲,他的生活态度是自然平常,顺逆不拒,他不钻牛角尖,他走的是平坦的阳关大道。

 

五、打得凡情死

 

  第二层面,是要钻牛角尖,那就是禅的修行方法。我所主持的禅七,有要求禅众「大死一番」的话。所谓「大死一番」,就是死「偷心」。偷心是禅宗的专有名词,怎么偷?很简单,就是闽南语「漏气」的意思。偷心就是漏气、泄气,修行人不能泄气,要一鼓作气。譬如两军对阵,第一次鼓打下去,士兵们就要冲锋陷阵,勇往直前,不能稍有停歇,不能回头,不要考虑到死亡的危险及败退时的狼狈境况。唯有置生死于度外,这一仗打下来才有胜利及生还的希望;如果是没有斗志的懦夫,大概在他还没冲到敌人的阵地之前,就被自己的人踩死了。所以,置之死地而后生,是兵家所言无上法宝,而这「大死一番」的禅的修行,就是采用这种方法。不可假藉理由,原谅自己,或追求靠山,逃避苦难。我所编辑的《禅门修证指要》一书中,收有一篇戒显禅师的〈禅门锻炼说〉,乃模仿《孙子》十三篇而写;《孙子》十三篇是练兵的兵法,〈禅门锻炼说〉则是练禅的禅法。修行禅法就是「老鼠入牛角」,这在兵家叫「破釜沈舟」、「背水一战」,让士兵濒临绝路,不战一定死,作战还有活的希望;就是出绝招,以激励士气,唤起战斗意志。大慧宗杲禅师最善于用奇招来训练禅众,故在某一次禅期中,有五十三人参加修行,他使十三人开悟。

  所谓「老鼠入牛角」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教人断绝一切的妄想,不希望成佛,没有佛可成;不希望开悟,没有悟可开。正答、反答都是错,不答更是错。有消息是挨打,无消息也挨打,直将凡情思虑,逼向银山铁壁。四年前,在美国的禅七期中,我曾对一位叫Ernese Heau的禅众用这种方法训练过,那是他第一次参加我所主持的禅七。修行到第四天,他的心已相当调顺,但尚无法引起疑情,他来见我,我就落井下石,狠狠地诃斥他不会用功,我即跟他说:「从此以后,若无消息不要再来见我。从此以后,什么事也不要你做,好好的把你的疑情挖掘出来,抓住它!」本来他自以为修行修得很好,反而突然让我泼了这么桶冷水,顿时陷入一种无援的状态。他在修行之中所依赖的是,遇到什么问题,找师父替他解决,这下子师父不管他了,他好难过,他想:「师父是什么意思?是不是叫我离开禅七?我究竟是回去呢?还是继续打坐?」一位护七人员告诉他:「师父的意思很明白,他是要你好好用功,如果你没有进步的话,就不要再见他了,因为要你好好用功,所以什么事都不要你做。」他听了还是很懊丧,他自忖道:「往后要是一点进步都没有,怎么办?师父还是不睬我,那我以后就没有师父了。」但等他一坐下去,他就下了决心:「反正没有师父了,什么师父!一点也不慈悲,我从此以后根本不要师父,我靠我自己,要发狠心用功。」当他发狠用功之后,到了第六天,发生了非常好的情况。

  这就是用的「老鼠入牛角」的方法,我把老鼠往牛角里面赶,赶到牛角尖里头,不仅让牠没有前路可走,连后路也给堵住,使牠无所凭靠和依赖,濒临绝地,逼牠自己从死路中寻出一条活路。

  还有,你们知道阿难尊者怎么开悟的吗?阿难尊者在佛陀座下,没有证阿罗汉果,因此,当佛陀要涅槃时,阿难就问佛陀:「世尊,我还没有解脱,你老人家去了,我怎么办?」佛陀说:「我要涅槃了,要度的都已经度了,没有度的,也已经种了得度的因缘。」佛陀把这个责任交给迦叶尊者。迦叶尊者对阿难很严厉,当佛陀涅槃后,要召集五百个大阿罗汉,来结集佛法的三藏,由于阿难能把佛陀一生四十九年所说的法,都记在脑子里,结集圣典时自然少不了他,可是阿难那时没解脱,大迦叶就说:「宁缺勿滥,阿难不是罗汉,不准他进来。」并以五罪诃责阿难。阿难在门口哭哭啼啼的,等著进去,有人为阿难向大迦叶讲情,阿难也已当众忏悔,大迦叶仍毫不通融,他看到阿难进来,将他一把推出门外说:「你没有资格进来,这里是阿罗汉集会的地方。」阿难遭此打击,心想:「佛不在了,迦叶尊者也不管我了,我没有人可以靠了,我自己修行,我不找人了。」阿难便在这样被逼向死角的情形下,退出大众,一心禅思。当夜,卧未至枕,四果现前,开了大悟,得到解脱。迦叶尊者就是用「老鼠入牛角」的方法,使阿难开悟;如果迦叶尊者不这么逼他,而是和颜悦色地慢慢教他要怎么修,那阿难就会想:「佛陀涅槃也没关系,大迦叶还在,他会帮我的忙。」如果这样,阿难就不会那么容易证得阿罗汉果了。

 

六、枯木逢春花又发

 

  「老鼠入牛角」的意思就是大死一番,大死一番就是死「偷心」,主要是死「倚赖心」,有所依恃或有所假借,就是倚草附木,不能独立,当然就无法见到清净的自性了;必得把所有赖以为安全的屏障撤除,则通向解脱的活路自然现前。

  如果处在「山穷水尽疑无路」时,你还要不要往前去?可是如果你不往前去,那「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便见不到,也体会不到了。如果你不灰心,虽然山穷水尽,你还是要往里头钻,以根本不准备要活的心情,走进去再说。这一进去,哇!美丽的景致豁然呈现眼前,真是别有洞天,令人陶醉。若不是你冒险忘身去探幽访胜,如何能见到这无限风光?

  今天讲的「老鼠入牛角」这个题目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是通佛法,一是禅法。对于一般人,当使用通佛法,不可以钻牛角尖,应教他走阳关大道。所以对通常的人不要跟他讲最上乘的禅法,否则会害了他。等他已进入佛门,已经开始修行,才可用上「老鼠入牛角」的禅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