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多数果农忽视植物的根外营养

 汉茂油桃 2018-04-06



多数果农忽视植物的根外营养

自然界中的一切植物,存在与发展的本质形式是叶片与阳光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产物是碳水化合物。

植物根系吸收肥料的过程,必须通过消耗大量的碳水化合物获取,叶功能不足,同化产物量小或土壤通透性严重不足,施肥就不会产生效果,从这个意义上说,叶的功能比根重要,因为无机矿物质元素必须在有机营养的基础上同化之后才有作用。

狭义讲,只有具备能量的物质才可能成为真正的营养;广义上讲,一切无机营养元素不参加光合作用,营养就无从产生。由此可见,增强叶的功能,提高叶面营养与增加根内营养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根外营养,顾名思义就是靠根以外的叶面等部分吸收养料,亦称叶面营养或叶面施肥。与传统的土施方法相比,叶面施肥可直接、快速供给作物有效养分,满足所需,并且可防止土壤对铜、锰、铁、锌等元素肥料的固定,是当今一种科学的施肥方法。

然而由于市场上的叶面肥数量多,成分复杂,有无机合成的,有有机合成的,还有依据植物生长所需自行配制的,且浓度、含量、酸碱度等不尽相同,使用不当便效果不佳,极易产生危害和浪费。因此,无论使用无机的或有机的叶面肥,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浓度与酸碱度:在一定范围内,养分进入叶片的速度和数量,是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不产生盐害的情况下,适当调整浓度有利于作物吸收。此外,通过调节溶液酸碱度,可以有目的地促进某些养分离子进入植物体内。如果主要供给作物阳离子养分,可把溶液调至微碱性;如果主要供给阴离子养分,则调至微酸性。

二、溶液成分特点:关于叶面肥,应该了解各种成分和吸收速率。对于氮肥,叶的吸收速率是尿素大于硝酸铵大于硫酸铵。对于钾肥,叶的吸收速率是氯化钾大于硝酸钾大于磷酸二氢钾。在喷施生理活性物质(如生长素、调节剂)和微量元素肥料(锌、锰、铁)时加入尿素可提高吸收率,防止暂时黄化。

三、叶片与吸收:一般双子叶植物(棉花、豆类、油菜等),叶面积较大,角质层薄,溶液中的养分容易吸收。而稻麦等单子叶植物,叶面积小,角质层厚,对溶液中的养分吸收较困难。因此,单子叶作物应用时需加大浓度。

四、湿润叶片的时间:试验证明:保持叶片湿润时间在0.5 ~1 小时内,吸收速度快,吸收量大,余下部分可逐步吸收。因此,傍晚无风天气施用效果最理想。亦可采用湿润剂延长湿润时间(如加入中性肥皂、较好的洗涤剂等)。

五、施用部位与次数:一般情况下,喷在叶背面或新叶上效果好。养分在植物体内移动速度不同,氮、钾移动性强,其次是磷、铜、锰、铁,而硼、钙几乎不移动,在喷施移动性小的营养元素时,应注意施用位置并适当增加次数。

六 与杀菌剂配合:使用时必须注意酸、碱度及稀释浓度。正确灵活选用不同方法,无论施用有机或无机合成肥,不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显著效果,而且对改善作物品质、提高产量、增强抗灾能力、解决土壤板结、减少投入等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多数果农忽视植物的根外营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