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何我国高校异地办学,最后多数成为了一地鸡毛!

 清风细雨hans 2018-04-06

最近恰逢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而其设立英国校区的新闻也大大赚足了眼球。从好的方面来说,这是国内高校走出国门正式与国外顶级高校竞争,不管结果如何,都是一个学习和进步的机会。但总有一些其它的声音,一些人认为北京大学英国校区将会成为北京大学发展的累赘,当前条件下提高自身实力最为重要,而不是到国外划地建分校。这两种观点很难讲哪个是对的,但从我国当前高校异地办学的情况来看,北京大学英国校区的发展前路是必定充满坎坷的。

谈到异地办学,很多人都想到的是加州模式。加州大学到各地办分校,每个分校都能独当一面,这种可复制的办学模式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严重不均衡的现状是一种比较好的解决方式。但理想和现实是有差距的,当前效仿加州模式异地办学的几所高校都没有达到大家期望的高度。以山东大学为例,山东大学在济南、青岛和威海都办了分校。但济南校区和青岛校区是一体化招生和学科布局的,虽然称为分校却没有多少办学自主权。而威海校区可以称得上是一个独立的校区,但发展几十年目前也没有多大的起色。

为何国外能够实现的办学模式在国内推行就那么难呢?其实,这涉及到国内高等教育发展的两个核心问题。一是异地办学所在地是不是欢迎建校,二是对这所大学的扶持力度有多大。与国外多数为私立大学不同,国内高校多为公立高校。而公立高校的发展离不开的就是经费,经费来源就是一个非常重要而敏感的话题。对于一所顶级高校而言,每年的办学经费高达几十亿元。对于教育部直属高校来说,这些经费都将从教育部里划出。但异地办学就意味着将经费的重担压到了办学所在地的市一级,国内很少有几个城市能承担的起。

国内适合异地办学的城市大概有三个,分别是深圳、杭州和青岛。深圳由于自身财力雄厚,并且缺乏重点大学,对外来的高校比较支持。杭州虽然最近这些年发展势头不错,但有一所巨无霸大学——浙江大学,还有最近崭露头角的西湖大学,留给外来高校的资源不会太多。而青岛虽然被称为北方发展最快的城市,但缺乏教育发展的土壤,虽然当前各校办分校的很多,但能否发展起来还需要长时间的观察。

我国高等教育资源本来就是稀缺的,而且多数集中在少数几个大城市。这就造成了多的地方很多,少的地方一点没有的窘境。异地办学意味着两方或多方的管理,最容易造成的就是发展方向不明确,违背异地办学的初衷。国内还有一所高校,虽然不是异地办学却也差不多。那就是河北工业大学,这所高校隶属河北省却位处天津,属于典型的多头管理。最近这些年这所高校综合实力年年下降,虽然挂着211的牌子和河北省内优秀的生源,但发展却及其缓慢。异地办学的艰难程度要远超想象,这也是为何部分人不看好北京大学英国校区的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