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明督师孙传庭几乎无一败绩, 却为何依旧干不过屡战屡败的李自成

 思明居士 2018-04-06

前言:明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河南大饥荒。“驿卒”李自成又卷土重来,成千上万的饥民再一次争先恐后加入流寇。此次,闯贼们一路势如破竹,官军连遭败绩,大明帝国危在旦夕。

两年后,李自成数十万大军直逼开封。在这生死存亡之际,崇祯不得不起复孙传庭为督师,即刻入河南作战。正所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到任后,孙传庭按照崇祯秘旨,首先除掉“长腿将军”贺人龙。

“长腿将军”贺人龙

此时大战在即,然而孙传庭所统辖的军队却是刚刚征募而来的新兵。他们操练不勤,装备落后,早已不再是昔日令流寇闻风丧胆的“秦军”。即便如此,孙传庭凭借着自己卓越的指挥能力,多次袭扰流寇,依然凯歌连奏。

但左良玉率领的湖广军却不协同作战,导致流寇钻了个空子,孙传庭部独木难支,损失惨重。并且天公又不作美,连日大雨,明军补给无法跟上,一时间军心涣散,士气低落到极点。

面对这样的困境,崇祯还下令孙传庭火速进剿。李自成虽然输了几阵,但毕竟人多势众,尾大不掉。反观孙传庭部却是每况愈下,粮草和兵员都难以为继。最终他不得不放弃河南,撤回到陕西通关重新修整。

闯贼李自成

一年后,孙传庭部实力有所恢复,并锻造大量火器装配战车。与此同时,流寇也很快进军陕西,最后双方在郏县展开决战。

一开始明军火器营一马当先,发挥出了极强的战斗力,流寇节节败退。但是在追击过程中,却又一次遭遇大雨,粮草供应又成致命的问题,失去了最后的胜机。

而李自成军师刘宗敏献策,下战书麻痹明军。终于明军饥渴难耐,在打通粮道的过程中发生严重分歧。闯贼乘机进军,神机营全军覆没。郏县之战以闯贼大获全胜而告终,自此大明官军彻底无法对抗闯王李自成。

大败而归后,孙传庭只得带着仅存的明军据守潼关。但崇祯不断要求他出关迎敌,用最后的家当做殊死一搏。最后孙传庭不得不从,兵出潼关。

孙传庭战死

结果正如预料的那样,明军大败,闯贼趁势攻破潼关,孙传庭力战而死。一年以后,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煤山自尽,大明亡。

孙传庭的失败,并不是他能力问题,实在是王朝气数已尽,加上政敌对他的打压,崇祯对他战略上的错误指挥,这些都是他无法改变的。所以大明最后的栋梁也只能为王朝续命几年,无法从根本上挽救王朝覆灭的命运。

但是再看李自成,不难发现,虽然他失败多次,但始终占据天时地利人和。

明朝末年,吏治腐败,天灾横行,朝廷还不断向百姓征税。由于关外清军进攻,关内军队连军饷都拿不到,连许多官军都加入了流寇。更别说普通老百姓,那只能用惨绝人寰来形容。

饿殍遍地

天下糜烂,百姓从贼,皆因饥饿。百姓饥饿,皆因无地可耕。得人心者得天下,人心就是粮食,就是源源不断的后备兵员。这就是为什么李自成能输个十回八回,而孙传庭却连一回都输不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