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良藻类成因及防治

 福_星 2018-04-07
水产养殖过程中,常常会发生因水体的环境因子发生特殊变化,不良藻类大量繁殖并形成优势种群的现象。这些不良藻类的大量繁殖会严重抑制有益藻类的生长,导致水体的生产力下降,严重时还会对养殖的水产品质量安全造成严重危害。现将水产养殖过程中水体常见不良藻类及相应防治对策介绍如下:  一、 微囊藻(蓝藻类的铜绿微囊藻和水华微囊藻)  养殖水体中常见的一种有害藻类。在池塘中大量繁殖后,常在水体表面形成一层绿色水华,俗称“蓝绿藻”、“湖靛”,严重时可以布满整个养殖水体。多发生在盛夏至初秋季节。  发生条件:当养殖水体中有机物含量过高,而氮磷比例较小(N:P<10:1)时,微囊藻可从环境中摄取相对数量不足的有效氮,满足其生长。同时还能分泌出一种抑制其他藻类生长的物质,逐步形成水体优势种群。微囊藻喜高温、强光和偏碱性水质,水温在28-35℃时繁殖最快。  危害:微囊藻虽然含丰富的蛋白质,但其细胞内存在蛋白活性酶拮抗物质,鲢、鳙鱼等滤食性鱼类摄食后不能被消化,不利于生长。当生长过于旺盛的微囊藻因老化而大量死亡后,藻体被厌氧细菌分解,消耗水体中大量溶氧,同时产生羟胺、硫化氢、肝毒素、神经毒素等有害物质,导致鱼类缺氧和中毒,严重者造成死亡。  防治措施:1、加强水质调控,切实搞好预防。微囊藻多发生在鱼类生长的旺季,一旦大量出现,有较大的危害性。平时可通过以下方法进行预防:①塘内合理套养一定数量的花白鲢,增加对水体氮、磷的利用率,有效控制池塘富营养化程度;②经常注排新鲜水;③利用增氧机增加底层水体溶氧量;④经常泼洒微生态制剂(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硝化细菌等),加速氮循环,促进其它有益藻类的繁殖,抑制微囊藻水华的发生;⑤氮磷比例不均衡的养殖水体,及时根据实际情况追施氮肥或磷肥,确保水体中氮、磷得到有效利用。2、对已经出现微囊藻水华的鱼塘,可洒0.7ppm 的硫酸铜或其它灭藻剂及早进行杀灭。杀灭后,应采取换水、施肥等措施,重新培肥水质。  二、 角甲藻和裸甲藻  角甲藻为黄褐色,大量繁殖时,在阳光照射下反映出红棕色,俗称“红水”、“铁锈水”。裸甲藻为蓝绿色,喜光群集,大量繁殖时池水往往呈蓝绿色,有时出现绿色带状、云块状水华,俗称“扫帚水”、“乌云水”。  发生条件:角甲藻和裸甲藻喜欢生长在有机质丰富、硬度大、呈微碱性的池塘水中。以井水为水源的池塘在5~10 月份容易发生。  危害:甲藻在池塘中大量出现,往往是水肥的标志,有些种类如真蓝裸甲藻是鲢、鳙的优质饵料。但是,由于甲藻对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当藻类过度繁殖后,如遇天气、水温、酸碱度等变化时,易大量死亡,导致水质突变,成为“臭清水”,群众称之为“转水”。养殖水产品常因水体急剧缺氧和甲藻毒素而死亡。  防治措施:①养殖期间,可通过经常性的注排水或使用微生物制剂来控制水体肥度,保持其透明度在30cm左右。②甲藻对环境的变化比较敏感,当水体中大量出现时,可采取加注新水或换水的办法,抑制其生长繁殖。③可用灭藻类药物下风1/3 池泼洒杀灭,2~3 天后,换水1/2 左右。④藻类杀灭后,每亩施用过磷酸钙5 公斤,降低氮磷比,及时培养其它有益藻类。  三、 嗜酸性卵甲藻(寄生性单细胞甲藻)  发生条件:适合生长在pH 5~6.5、水温22~32℃、水质清瘦的浅水池塘中。酸性土壤池塘较多发生。  危害:嗜酸性卵甲藻的成熟个体呈肾形,其分裂以后形成的裸甲子具甲藻原形,它能在水中自由游泳,当与鱼类接触后,附着在鱼体上,脱去鞭毛,营寄生生活,引起疾病。开始时在鱼的背鳍、尾鳍及背部先后出现白点,并逐渐蔓延至尾柄、身体的两侧、头部及鳃内。当体表的白点连成一片时,体表好象是裹住一层白粉,俗称“打粉病”。粉块脱落处,皮肤发炎溃疡,常并发水霉病,导致鱼类死亡。入池不久的夏花鱼种和刚转入越冬池的鱼种最易感染,草鱼种尤为敏感。  防治措施:调整池塘水质呈中性或者弱碱性能抑制其繁殖。如发生此病,可用生石灰30~40ppm全池泼洒进行治疗。忌用硫酸铜全池泼洒,因为使用后往往会加重病情而导致鱼类大量死亡。平时也可定期泼洒生石灰调节水质对该藻类进行预防。  四、青泥苔  系双星藻科的水绵、双星藻和转板藻等丝状绿藻的总称。开始时在浅水处萌发,一缕缕绿色细丝附着在池底或者像网一样悬浮在水中;衰老时,由绿色变成黄绿色,漂浮在水面,形成一团团乱丝。  发生的条件:多出现在水位浅、水质较瘦的池塘中,春、夏、秋三季均可发生。  危害:当青泥苔大量繁殖时,因消耗水体中的养分使水质变得更清瘦,水体透明度可达50cm 以上。鱼类苗种以及河蟹等易被缠绕致死。  防治措施:1、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施用一些生物有机肥,降低池水透明度,抑制清泥苔生长。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