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实践丨游戏化学习:激发生命活力

 长沙7喜 2018-04-07


全文大约1600字,预计阅读时间4分钟

如何将游戏化学习理念和学校育人理念深入融合,达到激发学生活力、促进教师发展的目的?近年来,作为一所普通农村小学,学校在改革中以“游戏化学习方式的变革”为抓手,进行了课堂改进、空间开放、评价激励的实践模式,促进了师生的成长。


课堂改进,激活学生大脑思维力


学校将游戏动机、游戏精神、游戏思维融入课堂教学中,创设游戏化学习情境,游戏化探究方式,游戏化比赛方式,游戏化制作方式,引领学生自主探究,在探究中关注思维发展,关注生成智慧。

其一,引进游戏环节,拓展思维深度。例如,语文课堂中的“言语识字,读写萌发”激活学生识字兴趣,教师利用卡片,开展“爬山过关”“一字开花”“猜谜语”等游戏,不仅关注学生识字的积累,更关注学生在利用日常言语认识汉字的过程中,体验汉字的音、形、义等特点;在利用部件组字、拼字的游戏过程中,感悟汉字“上下、内外、左右”等组字规律。

其二,开展益智游戏,实现思维突破。例如,数学课的“算数数独”游戏,教师关注数学逻辑推理,尝试“从已知入手”“从极大极小入手”的方法掌握唯一技巧、单一候选数技巧等,关注学生思维的突破以及原有经验的重构。

其三,开展游戏创编,激活思维广度。例如,信息技术课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教师引入Scratch游戏编程内容后,编制游戏成为课堂主线,以此带动学生将Word、绘图等学习融入其中,提高了学生整合设计的能力,在想象、制作、呈现的过程中自主创造。

其四,进入游戏情境,提倡建设性思维。例如,数学课五年级学习了比例、利率等相关知识后,教师带领学生开设“小镇银行”。开业前,学生走访附近的农业银行,咨询存贷款业务,自主设计存贷款利率和收据。接待员、大堂经理、审核员、出纳员在实施流程管理的过程中各司其职,相互合作。


空间开放,激活学生学习持续力



以便捷、开放、自由为原则,学校建设了游戏化学习空间,专室活动区、教室活动区、楼道活动区、室外活动区,学生随时可以进入游戏化的学习空间,使学习随时发生,将学习与生活融合。

专室活动区分为游戏化学习互动区、集中教学指导区、个性化主动探究区、游戏化学习成果展示区、游戏化学习资源存放区等区域。通过空间的分区设计,呈现游戏化教学从集中指导——主动探究——总结分享的最小教学循环单元的教学流程。

教室活动区将日常小游戏用具引进教室,鲁班锁、九连环、魔方等,学生课间随手能获取游戏用具,在动手、动脑中发展思维。

楼道活动区分层设置,琴棋书画、电子游戏、七巧板等游戏区,为学生课间游戏提供便捷。墙壁上,学生编制的少先队活动展示介绍,引导学生健康、安全游戏。

室外活动区为学生体验小种植、进行游戏小比赛提供便利。例如,学生自愿参与小种植体验游戏,要经过育种—移苗—培土—施肥—修正—结果等一系列流程,增强专注力、持久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