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国的战书只有三句话,晋人看后直接哀叹:我们要死无葬身之地了

 斯文卿相 2021-08-25

《大秦往事》第13期

什么战书能有这么大威力呢,事情还得从秦穆公首置晋君讲起了。

穆公九年,即公元前651年,晋国老臣里克先后杀掉奚齐、卓子,两弑晋君之后,晋国江山无主,在梁国(陕西韩城)避难的晋公子夷吾赶紧找到秦穆公,以割让河西五城为条件,要求秦穆公帮他回国继位。

河西五城,夹在黄河和洛水之间,非但是一片肥沃的土地,而且还可以是秦国进入中原的前哨站,地理位置相当重要。

更何况,给晋国扶持一个国君,自己就可以理直气壮地干涉晋国内政,并利用晋国的威望在中原诸侯中取得一席之地,这其中的作用是相当重要的。

由此可知,扶持夷吾继位有利无弊, 这么好的事秦穆公何乐而不为,于是很开心的发兵护送公子夷吾回国,夷吾便因此当上了以后很有名的晋惠公。

而晋惠公之所以有名,并不是他有多么能干,而是,即便是英明的秦穆公也没有想到,晋国的这位新君主居然能这么无赖。

怎么个无赖法?

晋惠公继位后,秦穆公就派使者到晋国,要求晋惠公按合同办事,交割河西五城,可晋惠公呢,有名的提起裤子不认人,把这事赖了个干净,不但赖个干净,连商量的余地都没有,直接将秦国使者赶出晋国。

如此言而无信,闹得秦晋两国关系非常紧张。

事情到了这个份儿上,两国应该绝交了吧,然而还是不。

穆公十二年,也就是公元前647年,晋国发生饥荒,仓廪空虚,日子实在穷的过不下去,晋惠公没有办法,就打算向外国求援。

可晋惠公上位后没交下几个朋友,该向谁求援呢,就这么想来想去,想来想去,居然又想起了秦国。

为什么,晋惠公是这么盘算的:

秦穆公是自己的姐夫,姐夫帮帮小舅子,大概是理所应当的,可要实在不帮,那就是秦国无义在先,因此赖掉河西五城是理所应当的。

瞧瞧,晋惠公的理由就这么奇葩,他还真打得一手好算盘。

晋国向秦国求援,秦穆公怎么打算呢?

说实话,他刚开始还是很犹豫的,先后向大臣公孙枝和百里奚征求意见,只问了三个字:

与诸乎?

给还是不给。

公孙支回答的很干脆:

重施而报,君将何求?重施而不报,其民必携,携而讨焉,无众必败。

再一次施予恩惠而报答我们,君上还要求什么呢;再一次施予恩惠而不报答我们,他们的老百姓都会看不起他,这时候我们去讨伐,还有不胜的道理吗?

百里奚说的很透彻,他说:

天灾流行,国家代有,救灾恤邻,道也。行道有福。

天灾流行,总会在各国交替发生的。救援灾荒,周济邻国,这是正道。按正道办事会有福禄。

从这一点看,秦国君臣的境界要比晋国不知高多少倍。

秦穆公认为他俩说的很有道理,晋惠公虽然很不讲究,但老百姓是无辜的,不能因为对君王不满而对老百姓见死不救。

主意拿定,拒绝某些大臣主张乘火打劫,借机消灭晋国的建议,决定帮助晋惠公。

而秦穆公做梦也没想到,就这次帮忙,居然成了晋惠公攻打他的理由,原因照样非常奇葩。

秦穆公对晋国的这次帮助,规模是相当大的。

秦国派了大量的船只运载了万斛粮食,从秦都雍城(今陕西凤翔南)出发,沿渭水,自西向东五百里水路押运粮食,随后换成车运,横渡黄河以后再改山西汾河漕运北上,直达晋都绛城(山西运城绛县)。运粮的白帆从秦都到晋都,八百里路途首尾相连,络绎不绝,这次空前规模的救援行动,史称“泛舟之役”。

而之所以称之为“役”,就是因为,这次救援,对晋国老百姓的影响太大了,大家纷纷站到秦穆公一边,开始埋怨晋惠公的不是。

泛舟之役结束的第二年,秦国很不巧的发生灾荒,秦穆公很开心的说:“幸亏我没有因为以前的过错而拒绝救援晋国,否则的话,今年我们的灾荒又向谁去求助呢。”

他理所当然的认为,自己曾经两次施惠于晋国,如今秦国有难,晋国帮助是理所当然的,于是连忙派大臣向晋国求援。

可这时候呢,晋惠公又变了,理由是:

秦晋是势力相等的国家,给秦国运送粮食,就等于帮助秦国强大,助长敌人的力量,况且去年晋国大荒,秦国不借机攻晋,却救援晋国是秦国犯傻;现在老天爷把机会又给了晋国,所以晋国不能辜负老天爷的好意,应该借机消灭秦国。

抱着这样的想法非但当庭拒绝秦国求援,还准备攻打秦国,人家帮他是人家犯傻,这份逻辑还真是令人咋舌。

秦穆公这回彻底火了,世上还有这样的人,真以为秦国好欺负,于是决定讨伐晋国,讨伐之前,肯定要先下一封战书,秦穆公当然也不例外,但秦国的战书却只有三句话,上面是这样说的:

君欲国,寡人纳之;君欲粟,寡人与之;今君欲战,寡人敢拒之乎。

话说得就这么理直气壮,简直胜过无数长篇大论,那么,晋国上下看见到后什么反应?

晋人看后直接哀叹,说:

秦国理直,吾不知死所矣。

道理都在秦国那边,我们要死无葬身之地了。

战未开,军已沮。

晋国士气如此,但晋惠公还是死不悔改。

穆公十五年,即公元前645年,秦晋两国爆发韩原(陕西韩城)之战,

韩原之战中秦军挟愤而来,晋军哪是对手,很快打的大败亏输,就连晋惠公也做了秦国人的俘虏。

秦穆公本来是打算杀了晋惠公的,多亏晋惠公姐姐穆姬求情下话,甚至以自杀相要挟,才劝秦穆公饶了他。

之后呢,晋惠公割让五城,并让世子姬圉充当人质后狼狈的逃回晋国。

自此之后,晋国就只能看秦国脸色行事了。

参考资料:史记、左传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