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镇馆之宝《景教碑》宗教宽容让大秦景教流行于中国

 lixj1028 2018-04-07

丝绸之路上有汗血马,有和氏璧,一件件商品,就是一串串故事。而故事的主角,始终是那些伴随着驼铃骏马的长途跋涉者、经营跨国贸易的冒险者。在西安碑林博物馆第二展室有一通高大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是碑林现存历代碑石中知名度最高、被中外学者研究最多的一块。“大秦”是中国古代对罗马帝国的称呼,景教是基督教的一个支派,于唐太宗贞观九年(635年)由传教士阿罗本沿着丝绸之路传到长安。此碑立于唐建中二年(781年),记载了景教的教规、教义和在中国传播的情况。

“碑上还刻有叙利亚文字的职名。这块碑被埋在地下近800年后,在西安西郊挖土时被发现,保存在西关金胜寺里。”西安碑林博物馆的专家说,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从西安忽然传来一个惊人的消息:一个正在施工的民工从地下挖出了一块石碑,石碑用黑色大理石制成,重达2000公斤,碑头飞云和莲台烘托着一个十字架,包围着十字架的是一种无角之龙,就是中国古代器物上常见的装饰,名为“螭”,左右配上了盛开的百合花,碑名刻着“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碑文是用汉文和叙利亚文刻写的,叙述了景教(基督教聂斯脱利派)的教旨、仪式,以及唐贞观九年(公元635年),传教士阿罗本历经跋涉,沿着丝绸之路来到京师长安,迎接他的是唐朝宰相房玄龄。随后他拜谒了唐太宗,请求在中国传播景教。唐太宗降旨准许传教,于是景教开始在唐朝境内传播。碑文还引用了大量儒道佛经典和中国史书中的典故来阐述景教教义。这个消息一传开,立刻引起了全国的震惊,最兴奋的当属那些在中国的西方传教士了。

《景教碑》刚出土不久,在西安一带的西方传教士把它当做属于他们的宝物,西安府的主教准备把碑作为礼物送给梵蒂冈,由于碑有两吨重,不便于运输,这个主教竟想把碑分成三块,分别运送,但终于未能得逞。1907年,一个名叫何尔谟的丹麦新闻记者竟打起了《景教碑》的主意,他准备将《景教碑》偷偷运走,为此还制订了一个周密的计划。同年他在西安找到了一个贪图小利的老石匠,与老石匠签下协议,出银3000余两收买《景教碑》,而老石匠必须赶在10月份前制出一块仿制品,以便他到时能偷梁换柱,把《景教碑》运出中国。不料消息走漏,地方当局出面制止,只允许他将复制碑运回,原碑则于当年10月初由陕西巡抚曹鸿勋下令移置至碑林。从此经过一千多年风风雨雨的《景教碑》终于找到了它的安身之地。2013年被国家文物局列入禁止出境文物名单。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的发现使我们看到一个这样的历史事实:那就是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基督教已经传入中国;除了土生土长的道教之外,佛教、祆教、伊斯兰教、基督教、摩尼教这些古代流行于中国的宗教,几乎都是沿着丝绸之路传入的,而古代中国,尤其是唐代的统治者们,对于这些异域宗教,采取了开放包容的政策。 本版稿件均由本报记者赵争耀采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