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中莹:如何保护孩子学习的内在动力

 Quan悠云 2018-04-07

 孩子自幼就有主动适应环境、探索和获取生存资源、从身边人的行为中学习的本领,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可以持续发挥也可以渐渐压抑孩子的这种能力。孩子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受益于早年孩子有自理、自主的权利和空间。 

 

学习的内在动力可以促使孩子主动地、可持续地专注于学习活动,不用他人监督催促,主动为自己的学习负责。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生理、安全、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逐层实现的,当低一级的需要得到满足时,高一级的需要才会出现),主动学习的孩子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实现自己的目标,是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

 

如何保护孩子学习的内在动力(一)

生理的需要是人们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不满足会有生命危险。这是最强烈的最基本需要,也是推动人们行动的强大动力。孩子想要吃得好、睡的足,这是生理的需要,吃不好,睡眠不足会导致学习精力涣散,和有厌食症的孩子谈学习就太不近人情了,青春期孩子有压抑的情感和性的困扰也无法集中精力学习;

 

父母关系不好,彼此攻击、吵架,孩子无法确定父母是否真的想要这个家,真的想要自己,安全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花很多心思讨好或者指责、安抚父母来拯救自己的家,烦恼不断,因厌恶自己的父母而厌恶自己,无心学习;

 

爱和归属的需要也可以说是社交的需要,是指个人对亲情、友情、爱情的渴望。与个人的性格、经历、生活环境、生活习惯息息相关。孩子在家族里、家庭里有自己的权利和地位,在学校里有好朋友,在班级里有地位,有爱和被爱的能力。孩子很容易因为喜欢老师而爱上其所教的学科,因为讨厌某位老师而学不好这门功课,孩子的人际关系能力发展取决于与父母的关系,那是孩子所有关系的源头;

 

父母允许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允许孩子出错,欣赏孩子的成长,孩子就体验到成就感,满足了尊重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可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内部尊重指一个人希望在各种不同情境中有实力、能胜任、充满信心、能独立自主,就是人的自尊。外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认可。被尊重也会尊重他人,就对自己充满信心,对他人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即使遇到挫折和困难,也能够从中得到更多经验和能力;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等级的需要。即最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工作,达成自己的目标,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可以忘我地、全神贯注地体验生活和工作过程。以上需要都得到满足的孩子,水到渠成地就可以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会劲头十足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因为他知道现在专注于学习是为了实现我自己的人生愿望。

 

 当孩子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就寻求相反的方式来对抗:厌食、熬夜、持续上网——伤害自己的身体;唯唯诺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什么都不想做——因为恐惧和不安;追星、打架、上网聊天——想寻找同类,与父母分离,重新获得归属感;要名牌、要苹果手机——寻求关注、体验成就感和尊重;和父母对抗、攻击、不学习、脾气暴躁、冷漠——争取权利、实现自我的愿望被挫败后的报复。

 

   家长朋友如果想让孩子满足父母的需要,通过孩子的学习成就去实现父母未竟的人生愿望,孩子潜意识里就有对抗:我就是不喜欢学习!或者是我努力学习,但是学不进去啊,学不会啊,我不是这块料啊。


一位10岁小学生的妈妈求助:孩子最近处处与我对抗,我感觉可能是自己出了问题。孩子一般是回家就先做作业,有时候想先看一会电视,我就很生气,这几天孩子几乎天天因为这事和我吵架,事后我也觉得疲惫不堪,为什么我只要看到孩子在写作业心里就踏实?只要孩子在做别的事情,我的无名火就压不住?

 

   孩子遇到学习任务多、有困难就急躁上火,平时学习效率还可以,快要考试的时候就无法进入状态,越重要的考试越考不出水平来,这些都是学习和考试的焦虑,孩子的焦虑一般是被家长的焦虑感染。

 

有的家长说我虽然心里焦虑,但是没有对孩子表现啊,但是只要你心里有,说出来的话就会把焦虑传递给孩子:

 

“你学好学不好都没关系,只要尽力了”(这摆明了是嫌弃孩子没有尽力嘛);

 

“你考好考不好都没事,不要紧张”(你要是不紧张就不会说这句话了);

 

“家里什么事都不用你操心,只要专心学习就行了”(如果这是我唯一的职责,那是需要以牺牲交友、娱乐和自由为代价的,这赌注太大了)

 

“为了你能够上好学校、上好的辅导班,妈妈即使不去工作了全职伺候你、付出再多也高兴”(这交易需要多大的回报率?我为自己的不足而愧疚、难过,或者以不学了来逃避内疚的痛苦)

 

“你现在不努力,考不上重点学校,将来怎么办啊?”(学习不好就是死路一条,你没有能力以别的方式生存)

 

“快点写作业啊,快去,你怎么这么磨蹭啊”(你就是没有效率,没有主动,没有能力管理好自己的学习,离开我的提醒就不行啊!)

 

孩子天生就有的学习主动性是怎么慢慢失去的?

 

1家长的焦虑使学习和考试伴随了太多的负面感受,一家人都围着孩子转,孩子压力大、情绪压抑,精力无法集中。

 

2学习用的时间太长,没有适度的休闲娱乐来充电,没有和好友一起交流分享的欢乐,生活枯燥,失去兴趣,就像天天只吃鲍鱼龙虾,美味会变成毒药。

 

3父母过于关注学习成绩,不倾听孩子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其实,对孩子来说成绩不重要,重要的是学习的过程,他用了多少时间、什么学习方法、体验了多少成就感、兴趣点在哪里等。还有:你认真研究过有些作业的意义吗?

 

4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过度介入,处处指手画脚,督促、唠叨、严苛、照顾,孩子对自己的学习失去主动性,失去承担责任的能力。

 

5关系不和谐:家庭成员彼此抱怨,甚至因为孩子的学习而争吵,对孩子指责、限制、说教、唠叨、比较、不满,孩子心烦意乱,无法静心专注地学习。

 

6家长对孩子有许多期待,只是提出要求和标准,没有从孩子的现实状况出发,没有倾听孩子自己的心声,引发孩子的无能感、挫败感和无意识的对抗。

 

7、孩子考不好有冷落、批评和惩罚,甚至打骂;考好了有各种奖励,表扬、奖品、奖金等福利,只能进步,不许退步,导致外在动机过强,过度寻求外在的认可,怕给家人丢脸,高度害怕失败,恐惧导致僵化的思维和方式。

 

家长如何缓解焦虑,把学习的主动性还给孩子?

 

1保持平常心,你是孩子的父母,无论孩子的学习和考试面临什么状况,你只要让家里的日子平时怎么过,现在也怎么过就行了,给孩子一个信号:我们接受你所有的可能性,学习进步了、退步了都是平常事。

 

2不在孩子跟前议论道听途说的别人家孩子的故事,不比较,因为别人家的父母也和他的父母不一样。

 

3学习终究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不要以为你可以为孩子做决定,为孩子承担责任,如果你的帮助起到了一定作用,那也只是暂时的,从长远来看有害的。

 

4你真的无法掩饰自己的坐立不安,因为孩子对父母的情绪非常敏感,那就和孩子一起分享感受,让所有的情绪自然流动。

 

5生活就是充满了不确定性,你能够掌控的也只有自己,相信孩子有能力面对他的各种处境吧。

 

6、如果你非要担心焦虑,也没关系,你的焦虑有神奇的能量,通常会一步步促成你所担心的事情发生,那就让他发生,看看又能怎么样。

 

7你最重要的角色是做你自己,而不是母亲、父亲,其次你的重要关系是你的爱人,多些精力关照自己和爱人吧,我们终究要逐渐接受和孩子的分离,我们可以为他铺路,他可以选择走,也可以选择换一条路。

 

我们放手,孩子就会张开他自己的翅膀。 


有位妈妈在我的微信公众平台上问:“孩子现在上高一,之前成绩在班级里还是中游,已经一个月不去学校了,每天除了吃饭、睡觉都在上网,怎么让孩子重新专注于学习?”。 

 

我了解了一下情况,原来是妈妈对孩子的学习过度关注,把自己的焦虑加倍传递给了孩子,面询时发现:由于幼年父母关系不和,自己30多年来一直徒劳地试图拯救父母的婚姻,有很深的拯救者情结,所以千方百计地制造孩子的问题,再拼命去拯救孩子,在孩子看来,妈妈就是迫害者,自己怎么做妈妈都不满意,网络成了孩子逃避迫害的安全之处。

 

学习终究是孩子自己的事情,父母只需满足孩子的心理需要就行了:

 

1、经营和谐的家庭关系,满足孩子的亲和动机。

 

孩子感受到父母无条件的爱,潜意识里不会做让父母伤心担忧的事情;小孩子更容易因为喜欢老师而爱上老师所教的学科,在班级里同学关系和谐,有自己的朋友,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自然喜欢去学校。

 

2、接受孩子的真实状况,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实现自己的目标动机。

 

事件本身不是问题,应对方式才是问题。孩子的学习成绩没有好坏之分,天赋的能力、智能特点有差异,不偏科的孩子很少,学习成绩可以一直领先的孩子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一生很长,起伏跌宕是寻常路,家长只需接受现实,静待花开。

 

3、关注积极,陪伴孩子体验成就感,满足孩子的成就动机。

 

永远相信自己的孩子,永远看到孩子的优势,看到孩子所有行为背后的积极意义。高质量的陪伴,是从孩子的优势入手,不求全责备。

 

注意力等于事实,你关注积极行为,孩子的积极行为就被巩固和放大,反之也一样。好感受、好情绪带来孩子的积极主动行为。

 

4、尊重孩子的方式,不试图操控孩子,分清与孩子的边界,满足孩子的权利动机。

 

家长可以帮助而不是替代孩子成长,分清边界,不过度介入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任何替代孩子成长的企图,最终都会有负面效应。

 

孩子会本能地抗拒外部强加的改变自己的企图。痛苦、折腾、无助都是为了让你看见我。孩子的学习、交往是他自己的事,孩子有选择、出错的权利,就可以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请相信你做的够好,孩子够好,不论现在遇到什么问题,那都是孩子给家长的机会:让我们调整认知和方式,不断学习、成长,让家里有爱、有尊重、有信任、有边界,接下来就是谁的事情谁负责啦。

 

你和孩子遇到的所有事情都是礼物,如果你看不清是礼物,那是还没到时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