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花为媒》改编自《聊斋志异》

 道2和 2018-04-07

《花为媒》改编自《聊斋志异》

 

《花为媒》改编自《聊斋志异》

《花为媒》改编自《聊斋志异》

《花为媒》改编自《聊斋志异》

《花为媒》改编自《聊斋志异》

《花为媒》改编自《聊斋志异》

    很多人都知道,著名的影视故事《画皮》《崂山道士》《姊妹易嫁》《胭脂》都取材于古典小说名著《聊斋志异》,但却很少有人知道经典评剧《花为媒》也取材于古典小说名著《聊斋志异》。就连经典评剧《王少安赶船》也取材于《聊斋志异》。《王少安赶船》改编自《聊斋志异》卷十二的《王桂庵》一章,而《花为媒》则改编自《聊斋志异》卷十二的《寄生》一篇。到了评剧中,王桂庵改名王少安;寄生改名王俊卿。而这两篇还有内在联系,王桂庵是寄生的父亲,因梦追到了心仪的渔家女,寄生因梦追到了张五可。父子俩皆因梦生情,因梦结缘。故“寄生”一章附在了王桂庵的后面。

《寄生》的故事大致是这样的:

寄生姓王,字王孙,是大名府的名士。天资聪明,英俊潇洒,八九岁就能做文章,十四岁就考中了秀才。父亲王桂庵的妹妹二娘嫁给秀才郑子侨后生了个女儿,名叫“闺秀”(就是评剧《花为媒》中的李月娥)闰秀聪明秀丽,寄生见后,心里很是爱幕。时间久了,寝食不安。父母很忧虑,苦苦地追问才明白病因。于是,父亲就打发媒人向郑子侨求婚。郑子侨是个循规蹈矩的文人,认为姑表不能结亲。寄生遭到拒绝后病情越来越重。母亲没有别的办法,就背着郑子侨,委婉地恳求二娘。只求闺秀前来探病。郑子侨却死活不答应。寄生父母感到绝望了,只好听之任之。
        大名府有个姓张的大户人家,家里五个姑娘都很漂亮;最小的名叫五可,比四个姐姐更漂亮,还没有订婚。一天,五可去上坟,在路上遇见了寄生,她从轿子里看到了寄生的英俊潇洒,回去就叫母亲于媒婆到王桂庵家提亲。当时寄生正在闹病,她笑着说:“老身能够医治你这个病症。并转达了张家的意思,极其称道五可的漂亮。寄生娘一听就高兴了,叫她去向寄生说明。她进了病房,告诉了张家的意思和五可的漂亮。寄生却摇摇头说:医不对症,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于媒婆笑着说:只问是不是良医罢了:如果是个良医,你请的是',来的是'’,也是可以的;你固执地哀求闺秀,痴心地等待人家不是太傻吗?”寄生却抽抽噎噎地说:“我还是想念闺秀。”于媒婆说:“你怎么这末固执啊?”就把五可的容貌、头发以及皮肤的颜色,神情态度又描述了一番。寄生还是摇摇头说:“姥姥算了吧!这是我的愿望所达不到的。说完,翻身面向墙壁,再也不听了。

    一天,寄生正病得昏昏沉沉,忽然有丫鬟跑进来说:“你朝思暮想的心上人来了!”他高兴极了,竞一跃而起。急忙跑出房门,看见院子里站着一个美人。仔细一看却不是闺秀,穿着松黄色的细褶绣裙,双足微露,仙女也比不上她漂亮。他躬身施礼,询问女郎的姓名,女郎回答说:“我是张五可。你把深厚的爱情专注在闺秀一个人的身上,我心里不服气。”寄生向她谢罪说:“我生来没有见过漂亮的女子,所以眼睛里只有一个闺秀。现在知道错了!”正在情深意切地握手,却得意洋洋地醒过来,原来是南柯一梦,手里握着母亲的手。回想五可的音容笑貌仿佛就在眼前。他暗中一想:如果五可真像梦中那么漂亮,何必追求难以相逢的闺秀呢。所以就把梦见五可的情景告诉了母亲。母亲看他思念闺秀的心情有些被五可夺去了,就急忙托媒求婚。

    寄生害怕梦中的美人不是真正的五可,就拜托一位平素和张家有来往的老太太,找个借口到张家去一趟,嘱咐老太太偷着看看五可的容貌。老太太见张五可容姿秀美,回去就告诉了寄生,叫他托媒求婚。寄生详细询问五可的衣服和鞋子,也和梦见的一样,心里很高兴。过了几天,病情逐渐好转,他就秘密请来于媒婆,商量要亲眼看看五可。于媒婆感到很为难,过了很久,他刚要找于媒婆问问情况,于媒婆忽然愉快地跑来了,她说;“幸好有个机会,可以达到你的目的”。五姑娘每天都叫丫鬟扶着到对面的院子里去散步。公子可以去藏在一个地方等着,可以仔细看看她。

    寄生心里很高兴,到了第二天,很早就骑马到了指定的地点,于媒婆让他把马拴在村里的一棵树上,把他领进一所紧靠路边的房子里,给他搬个凳子,关上房门就走了。过了不一会儿,五可果然由丫鬟搀着出来了。寄生从门缝里不错眼珠地往外看着。寄生偷看得清清楚楚心弦都颤动起来。过了不一会儿,媒婆来了,问他说:"是否可以代替闺秀呢?”他谢过媒婆回到家里,这才告诉父母,打发另外一个媒人去求婚。可是媒人到了张家提媒,却说已经许给了别人。寄生大失所望悔恨交集,立刻又病了。父母很忧虑,责备他自己误了自己。他无话可说,只是每天喝一碗米汤而已。过了几天,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
    一天,于媒婆忽然来看他,很惊讶地说:“怎么瘦成这个样子了?”他流着眼泪,把五可许给别人的情况告诉了媒婆。媒婆笑着说:“痴心的公子,前些天人家向你求婚,被你拒绝了,现在你向人家求婚,就一定能够成功吗?虽然她许给了别人,我还可以给你出力。她就是许给京城的皇太子,我也能夺回来还给你。”
    寄生一听,心里很高兴,求她赶紧想办法。老太太叫他写一封求婚的书信,派人给送去,约定第二天给送去聘礼。王桂庵害怕冒犯了人家,人家更该拒绝了。老太太说:“前天张公已经对我说过,再延迟几天你们就要后悔的;而且许给别的人家,还没有回信。俗语说,'先烧火的先吃饭。’何必忧虑重重呢!”王桂庵就听从了。第二天,两个仆人送去聘礼,张家并无二话,给了厚厚的赏赐才打发回来。寄生的心病马上就好了。

    当初,郑子侨拒婚的时候,闺秀心里很不痛快;后来听到寄生已经和张五可订婚,心里更加郁闷,就病了,天天萎靡不振的。父母询问她,她不肯说。丫鬟看出她的心事,就偷偷地告诉了她的母亲。郑子侨听到风声以后,更火儿了,不给她医治,想要任她病死。二娘怨恨丈夫说:“我的侄儿也很不错,你个书呆子,干吗守着害人的老规矩,害死我心爱的女儿呐!”郑子侨怒气冲冲地说:“你生了这样的一个女儿,不如早早地死了算了,免得给人留下笑柄!”因此,夫妻闹得很不和睦。二娘对闺秀说,仍要把她嫁给寄生,但是得去给寄生作妾。闺秀低着脑袋不说话,看态度似乎心里也愿意。     

     闺秀心里一高兴,病情便逐渐好转。二娘派人偷偷打听,打听出了就是迎娶新娘的日子。到了那一天,便以参加侄儿婚礼为理由,假装要回娘家,天刚麻麻亮,就打发仆人到哥哥家里借车子。王桂庵最讲究兄妹之间的友爱,又因为住在很近的邻村,就用准备迎接新娘的车马,先去迎接二娘。
      车马到了郑子侨的门前,二娘把女儿打扮起来,叫她进了轿车,派了两个仆人的和两个老太太护送。来到王桂庵的大门外,便用红毡铺地,一步一步地搀了进去。当时吹鼓手已经到齐,跟来的仆人就喝令他们吹吹打打,霎时间人声鼎沸,鼓乐齐鸣。就是跑出来看看,看见一个女子用红绸子蒙着脑袋,大吃一惊,抹身就要往回跑;郑家的仆人把他夹在中间搀扶着,叫他拜天地。他不知这是什么因由,也就拜完了天地。两个老太太搀着新娘子,进到洞房里坐着,这才知道她是闺秀。全家都惊慌失措,不知怎么办才妤。
      王桂庵就打发仆人去把情况告诉了张家;张家的老头儿很生气,就要断绝这门亲事。五可不肯,说:“闺秀虽然先到了,但她没有收到聘礼,不是明媒正娶;我们名正言顺,不如仍然叫他亲自来迎娶。”父亲接受她的意见,就把这个意思告诉了来使。仆人回去一说,王桂庵终究不敢听从。一家人面面相对,一筹莫展。

    张家等了很长时间,知道寄生不能来了,于是也用车马把五可送到王家,拜完天地就用另一个屋子做了洞房。寄生应酬两个妻子,跑来跑去的,自己也不知怎么处理才好。婆婆在两个媳妇之间进行调停,叫她们按照年岁以姊妹相称,两个媳妇都答应了。五可听说闺秀略微比自己大一点,应称闺秀为“姐姐”时,就现出难以接受的神色。婆婆心里很担忧。等到过了三朝,都去给婆婆请安的时候,五可看见闺秀风韵动人,便不自觉地甘心当妹妹,从此才定下姊妹的称呼。三个人相亲相爱,好像一对亲姊妹。寄生这才向五可打听拒婚的原因。五可笑着说:“设有别的意思,你拒绝于媒婆为我求婚,我略微报复一下罢了。寄生笑着说:“你的报复也太残酷了!但若没有于老太太帮忙,怎能见到你的芳容呢。”五可说:“那是我自己想要叫你见到,老太太怎能办到呢。我路过房门的时候,怎能不知门内有两只琅睛在直勾勾地盯着我。在梦里已经互相约定了,你怎么还不相信呢?”寄生很惊讶地问她说:“你怎么知道的?”她说:“我在病中,做梦到了你家,以为是痴心妄想呢;后果听说你也作了同样一个梦,我才知道魂魄真到这里了。”寄生感到很惊异,就把自己的梦境讲了一遍,时辰和日子,两人完全一样。
    《花为媒》的故事大体如寄生一章。只是李月娥叫“闺秀”,王俊卿叫“寄生”,没有贾俊英什么事,也没有花儿什么事。最后是一夫一妻一妾的故事,寄生坐拥二美。这在旧社会也是常有的事,没有什么奇怪的。

    但《花为媒》增加了贾俊英一角,增加了花园相亲一场,增加了戏剧性,这么一改编多了许多经典唱段,使得《花为媒》更加热闹、喜兴、精彩、好看。突出了以花为媒的主题。

    而《王桂庵》一章和花为媒也没有什么关系,寄生的父亲王桂庵成了评剧《王少安赶船》中的主要人物,成了另一出经典评剧《王少安赶船》的故事情节。

    由此可见,《聊斋志异》虽然号称“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探刺虐入木三分”,但全部内容并不都是鬼狐故事。正因为《王桂庵》、《寄生》两章没有鬼狐的内容,所有《白话聊斋》都没有收入。我所编的白话“寄生”的故事如果您不满意可以去看原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