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文解析支持向量机(附公式)

 汉无为 2018-04-07

来源:机器学习算法与自然语言处理

本文图文结合,建议阅读7分钟

本文为你详细描述SVM产生的过程。


前言


众所周知 SVM 是非常强大的一种分类算法,有着媲美神经网络的分类效果,实现过程却简单得多。受限于我的能力,这篇文章不会系统地介绍 SVM(因为我并不是线性代数、凸优化等方面的专家),而是以一个学习者的角度描述 SVM 产生的过程,由于内容较长,计划分成三到四篇


一个好的分类是怎么样的


图中的两组数据,显然它们是线性可分(linear separable)的,图里给出的三条分界线都可以准确区分这两类数据,它们是不是一样好?如果不是,哪一条看起来更加合适?



直觉告诉我们是 a。相比之下,b 和 c 离个别点太近了,我们很难拍着胸脯说“这个点在分界线下面,所以绝对是 X',因为分界线稍微挪一挪就可以改变这些点的属性,我们想要的是一个相对自信的分界线,使靠近分界线的点与分界线的距离足够大,上图中的分界线 a 就符合我们的需求。




ps. 这里所说的分界线严格来说是 decision boundary,decision boundary 在二维空间是一条线,在三维空间是一个平面,更高维的空间里称作超平面,为了方便本文都用分界线来代表 decision boundary。


进入向量的世界


你或许已经注意到 SVM 的全称是 Support Vector Machine(支持向量机),在推导 SVM 公式过程中,我们几乎都是在和向量打交道。刚接触 SVM 的时候我对这个名字非常诧异,SVM 很强是没错,但是名字也太「随意」了吧?希望写完这篇文章以后我能理解为什么这种算法叫做支持向量机。


如果你之前没有接触过向量,建议花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熟悉一下向量的概念和基本性质。我们先把空间上的点用向量来表示(以原点为起点的向量):



虽然写成了向量的形式,其实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我们可以把它和初中时候学过的直线表达式联系起来:



对于 SVM 来说仅仅这样是不够的,还记得吗我们要修一条路出来,我们得确保在一条足够宽的路里面没有数据点:



这样前面的式子就可以写成更为简洁的形式:



什么是支持向量






这是一个基于 KKT 条件的二次规划问题,优化原理的内容超出了这篇文章的范畴,在这里我们只要知道拉格朗日乘数法可以求得这个最优解,引入新的系数αi :



令以上两式为0,我们可以得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