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些如雷贯耳却一直没读的书,到底在说什么?

 万皇之皇 2018-04-08

 

有一种错过叫“这本书太出名”。

 

阿信以前有个臭毛病,听说过某本书特别有名,读到过一些书的片段或介绍,就下意识地觉得这本书“知道”,或者觉得这么大名气的书,应该很通俗,或者得不到什么特别的东西吧……

 

阿信此番搜罗了一些鼎鼎大名,足以让你不好意思说没看过的书,只要认真读过,它们在价值观和认知建设上,都会给你带来重整河山之感,它们确实不是浪得虚名。



《金赛性学报告》

[美] 阿尔弗雷德·C·金赛 

 ---点击书封,进入中信书店购买---



金赛的性学报告1953年发表之后,引起的恶毒咒骂是事先无法想象的,以至于洛克菲勒基金会临阵倒戈,撤回了对此项目的资助。

金赛的女性报告显然引起的咒骂更多,男人们被吓坏了,他们脑中那些温良听话的女人们,居然在性需求和满足上出离想象到让他们自卑和发抖的地步。

 

一个男人被去势之后,还可以有性行为吗?答案是可能的,只是不能导致对方怀孕,这恐怕给宫斗剧能提供新的素材。而每四个美国男人中,就有一个在青春期跟男人有过性行为。

 

但金赛原本对人类性行为没半点兴趣。他工作的前20年是一个资深的昆虫学分类专家,只是大学里需要开一门不计学分的婚姻课,其实就是性教育课。为了备课,金赛只好走上了性行为研究的路子。他完全承袭了在黄蜂分类研究中的方法论,在一块大家都觉得没什么搞头的研究领域开出一片新天地,最后为此送了命——他的研究被洛克菲勒基金会撤资后,金赛两年内抑郁而终。

 

金赛是个反本质主义者,他如果活到今天,会是一个大数据爱好者。也正因为如此,虽然有太多人不喜欢他的研究,但只能接受被他打了一闷棍的事实。


《商业的本质》《成功的真谛》

 [美] 杰克·韦尔奇、苏茜·韦尔奇 | [日] 稻盛和夫 

 ---点击书封,进入中信书店购买---


一边是美国当代最伟大的企业家杰克·韦尔奇,一边是日本“经营四圣”之一稻盛和夫,商业界若有奥斯卡,这两位大师绝对都可以获得“终身成就奖”。

 

《成功的真谛》在日本被誉为稻盛流派哲学的教科书,稻盛和夫以 “动机至善、过程至善,把困难的事理解得简单,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才能提升心性,拓展命运”的东亚风践行理念,多次扭转乾坤。

 

杰克·韦尔奇在任期间更是为GE公司创造从130亿美元到超过4000亿美元市值增长,在《杰克·韦尔奇自传》与《赢》畅销十年之后,全球经济低迷,杰克·韦尔奇继续深入新的形势写下这本封笔之作。

 

无论是在东方还是西方,工业时代还是互联网创业时代,高手最让人赞叹的是用最简单质朴的方式,穿透迷离复杂的表象。不要被“经营圣经”四字“骗到”,真正能把一辈子的践行上升到方法论层面,就是普通人也能用来斩尽生活中的乱麻了。




《助推》

[美] 理查德·泰勒、卡斯·桑斯坦

 ---点击书封,进入中信书店购买---



众所周知,行为经济学领域领军者理查德·泰勒去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行为经济学又爆热了一次。如果说普通人可以不读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东西,那他最应该看、也肯定能看得懂的就是行为经济学的书,它提供了一个个人决策系统的搭建方式。

 

大的地方当然也很好用,泰勒和著名法学家、白宫政策制定人之一的卡斯·桑斯坦已将“助推理论”在英、美政府及世界金融、健康等领域推行超10年之久。“助推小组”在最初试行的两年中就为英政府节约至少1000万英镑。

 

“助推”落到生活里,提供的是一种通过优化选项来改善决策的思考方式。举个例子,全世界每年因为在ATM机上取完钱忘拿卡而造成的经济损失不计其数,罚款、限制下次取款金额都没能改善情况。但如果应用助推理论,银行可以轻易解决这个问题。

 

早在2002年,当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得主丹尼尔·卡尼曼,就把自己的得奖归功于泰勒,他才是第一个将心理学纳入经济学讨论的学者,是当之无愧的行为经济学探路人。




《菊与刀》《枢纽》
[美] 鲁思·本尼迪克特 | 施展

 ---点击书封,进入中信书店购买---


阿信觉得,现在似乎到了重新以新的计算角度去度量历史和揣测未来的时候了,比如《未来简史》。

 

《枢纽》体现了一种超强的发动机意识,青年历史学家施展在一个新的历史研究系统内,认真探讨“中国到底有什么机会”、“人如何摆脱深刻的身份焦虑”以及“中国的未来走向哪里”等几个极为重要的命题。这本书因为罗振宇的跨年演讲的强力推介,成为一本名字的影响力大于内容影响力的书。但它确实值得认真研读。

 

对日本这样一个情感复杂的国家,《菊与刀》几乎是所有人都知道的最经典之作,而且至今也很难替代。虽然不少人对它的研究方法颇有诟病,但也不能否认其中的一些对日本深刻至骨的观察。比如,日本人更为信奉的是“一切个人的原则和观点都要随集体的观点而改变”,这既能解释日本社会的稳定,也能理解这个社会人群中超强的集体动员特征。

 

《菊与刀》出版数十年,对于日本人的双重性的阐释,对于我们理解这个重要的邻居,已经成为一种底层的认识。它是为研究日美关系而作,研究启动与跟日本打仗期间,也许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表现出不一样的洞察吧。



《经典里的中国》

 杨照

 ---点击书封,进入中信书店购买---



《经典里的中国》里的分册书名都是我们最熟悉又陌生的,一本再精致的传统文化原著对普通人来说也逃不过被束之高阁的命运,但有“对的人”选编、导读就大不一样了。

 

作为作家和文学评论家,杨照常用“历史式读法”和“文学式读法”让中国传统典故在数千年后跟今人产生强烈共鸣。比如孔子绝不古板,他重视礼乐教化,但幽默、柔韧、顽强,是个极为可爱的老头,是乡土中国的精神父亲。

 

梁文道评杨照为当今台湾评论界“最博学最富洞察力的健笔”,他的功力绝不止于此。杨照一直专注于领读经典,他说“我极度反对用现代的眼光去读经典,那意味着我们只是在经典里面去找我们想要的、对现代有意义的东西。其实,经典很大一部分的作用是在提醒我们,在不一样的情境、环境当中,有人用与我们今天不一样的方式来看待生命看待事情。”



《反脆弱》

[美] 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

 ---点击书封,进入中信书店购买---



华尔街上,这个来自黎巴嫩的男人塔勒布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被奉为预言家、思想家和令人敬畏的风险管理学专家,《黑天鹅》与《随机漫步的傻瓜》现在已成为各国金融人士的必读书,被翻译成33种语言畅销全球。

 

塔勒布指出,人算不如天算这事儿是真的,既然改变无法预测,未来的挑战必须应对,与其建立一套坚不可摧的秩序,不如在每一次巨变中,都能以变化应对变化,真正能够保证有效生存的思维必须是‘反脆弱的’,能够在不断受挫中受益。

 

以健身为例,人们需要做得其实是通过战胜“极限”这个不确定因素来提高身体素质。与其不断重复,不如花更少的时间全力以赴,然后尽情休闲和享用美食。

 

“杀不死我的,终将让我强大”,坚韧顶多能维持原状,而反脆弱却能使人越发强大。



《自卑与超越》

[奥地利] 阿弗雷德·阿德勒

 ---点击书封,进入中信书店购买---



学界八卦特别多,比如群众喜闻乐见的,荣格和他的老师弗洛伊德“爱干架”。但你可知精神分析学派内部第一个反对弗洛伊德的另有其人,正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弗雷德·阿德勒。

 

“一切人类文明都是基于自卑感而发展起来的,”阿德勒说。

 

自卑来自于个体间的比较,也来源于面对困难却不能解决的失落感。阿德勒主张让我们每个人都回忆自卑感产生的“最初体验”,认识自己产生强烈自卑感的来源,从而解构和完善自己当下的人生。


《哲学·科学·常识》

  陈嘉映

 ---点击书封,进入中信书店购买---



《哲学·科学·常识》虽大量借用科学和哲学领域的研究成果,但它不是一本学术论著。陈嘉映关心的始终是哲学,或者说是思想的命运。本书自2005年初版以来,一直好评如潮。

 

人类解释世界的努力,前有神话、巫术,后有哲学、科学。排除万难,才点亮日心说、牛顿力学、进化论、量子物理,使科学成为“真理”的代言者。可在这座用数学和实验思维树立的大厦里却没有人之善恶、悲喜的位置——科学果真是关于世界最好的答案吗?

 

作为哲学作家,陈嘉映专注于哲学普及和人本主义思考,也为中国哲学界译介了两部极重要的德语哲学著作: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和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研究》。《哲学·科学·常识》这部亲民的科学哲学入门书就是对科学与哲学关系的批判性思考。

 

简宁在读过这个新版本后表示“有种读小说的感觉“。这些年陈嘉映奔走于国内外各大院校的课堂,踏实治学。年在做客《十三邀》时,许知远评价他是“在这个时代非常重要的声音



第五项修炼(系列珍藏版)

[美] 彼得·圣吉

---点击书封,进入中信书店购买---



阿信敢打赌绝大多数人都说不出五项修炼的具体名称,但是对这本书的名字倒是很耳熟,而且总觉得它跟“学习型组织”这种时髦词儿有关系。但真正读进去,它有可能是对你影响最大的一本书。

 

它曾被《金融时报》评为最有影响力的五部工商巨著之一,也是《哈佛商业评论》书榜中过去75年有影响力的管理类图书。

 

MIT斯隆管理学院资深教授、“终身学习鼻祖”彼得·圣吉说,战胜对手和战胜自己一样都需要长期的学习和修炼。这也是本书区别于众多同类书籍的点睛之处,它将个人成长完善放在组织经营管理中分析,伸缩自如。

 

书中以“系统思考”为首的五项修炼目标源于商业飞机早期建造的关键技术。乔布斯在接受个人采访时曾说过,“Mac的成功是他找到了最‘正确‘的5位核心精英成员,他们享受彼此的争吵、辩论、打磨才碰撞出了第一台Mac。”

 

它特别值得有心改造自己,并进而改变周围世界的人一读再读。



《傅雷谈艺录》

傅雷

 ---点击书封,进入中信书店购买---



傅雷估计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全能的批评家了,他涉及的领域横跨戏剧、小说、美术、音乐等,傅雷之后,没人能自荐和他相比。

 

傅雷的评论文字可以用强悍来评价。他绝不摇摆,不说模棱两可的话,你会觉得他所描述的对象即使你看过若干遍,也不如他一针扎到穴位上来得通畅,且文字之美,令今天的绝大多数作家汗颜。

 

傅雷说,“要认识一个国家的政治生命内心生命和行动的渊源,必得要从文学、哲学、艺术,那些反映着这个民族的思想、热情与幻梦的各方面,去渗透它的灵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