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玉环:“村企结对”扶持国家级贫困村·台州日报

 窗前有树905 2018-04-08

    本报讯(记者张 荣 通讯员郑钘予)4月2日上午9时许,整了整刚上身的崭新工作服,来自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德苴乡邑郎村的禹学友,信步走进玉环华联粉末冶金制品有限公司精加工车间,开始上岗就职。“以前在家乡种地,一年收入最多万把块。现在来玉环打工,一个月工资就有几千元。”禹学友欣喜地说道。

    当天,和禹学友一起入职的还有9名邑郎村村民。这是玉环企业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签订“村企结对”劳务扶贫协议后,首批到玉就业的云南籍务工人员。

    据悉,受国家扶贫政策的启发,玉环市决定主动对接云南省的部分国家级贫困县,开展就业扶贫,将当地富余劳动力有组织地输送到玉环的规上企业,一方面解决玉环企业用工难问题,另一方面帮助带动云南贫困县脱贫致富。为此,从去年起,浙大台州研究院玉环市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就充当起玉环、云南间的桥梁,多次派人前往云南各贫困县对接,最终与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就业局达成共识。今年3月初,弥渡县德苴乡邑郎村、青丰村和苴力镇栗子园村、白云村的4位村党支部书记受邀来到玉环,实地考察企业,了解玉环就业环境、工资福利待遇等,并与玉环华联粉末冶金制品有限公司、浙江康意洁具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一对一签订了“村企结对”劳务扶贫协议。

    禹学友在“华联”上班第一天,公司特意安排了一位5年工龄的精工师傅指导他熟悉工艺流程。“听师傅讲,这个做熟练了,一天可以加工700多个零件,一个月工资有五六千元。”禹学友告诉记者,这次他是和爱人鲁晓燕一起来打工的,10名同来的老乡中共有4对是夫妻,公司特意给大家都安排了夫妻宿舍。“宿舍是免费住的,有电视有柜子,还有独立卫生间。食堂里每人每餐十元,公司有六元补贴,也挺好的。”

    “首批云南籍务工人员的到岗,标志着我们‘村企结对’劳务扶贫跨出了实质性的一步。”浙大台州研究院玉环市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常务副主任董黎光告诉记者,此次劳务扶贫采取“先签约、后入职”的形式,村民在当地确认就业协议后再统一来玉环就职。接下来,另外3个村的富余劳动力会陆续来玉环企业就业,创富增收。

    据介绍,为更好地服务劳务输出人员和企业,浙大台州研究院玉环市中小企业服务平台还与弥渡县就业局达成协议,建立“两地共管”机制,从法律、培训等各个方面为弥渡与玉环两地签订协议的员工、企业提供后续跟进服务,确保定向用工平台顺利运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