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人为镜——记东方邮都联想

 恶猪王520 2018-04-08

 

以人为镜——记东方邮都联想


以 人 为 镜

——记东方邮都联想

 

    镜子,是利用光学原理制成的生活用品,它有客观地反映现实的功能,是人类为了看清自己,修饰自己,从而提高社交自信心而发明的。随着科技进步,镜子制作工艺经历了三个阶段:以水为镜,以铜为镜,以玻璃为镜。同时,随着镜子反映客观事物的清晰度越来越高,反而给人类带来了一定的心理压力。据外国专家实验结果表明,如果照镜子时间超过10分钟,大部分人都会出现焦虑倾向,对自己的相貌或者某一器官不够自信。人的相貌是父母给的,是你与他人的区别的标志,没有必要为此自卑。人最重要的心灵美,只要你心灵美,行为美,语言美,仪表美,其实你走到哪里都会受到尊重!

著名诗人艾青曾经写过《镜子》,很风趣:

 

  • 仅只是一个平面
  • 却又是深不可测
  • 它最爱真实
  • 决不隐瞒缺点
  • 它忠于寻找它的人
  • 谁都能从它发现自己
  • 或是醉后酡颜
  • 或是鬓如霜雪
  • 有人喜欢它
  • 因为自己美
  • 有人躲避它
  • 因为它直率
  • 甚至会有人
  • 恨不得把它打碎


    “以人为镜”的典故,出自《旧唐书•魏征传》。唐太宗李世民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强调的是社交场合要注重仪表,不能歪戴帽子衣着不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讲的是借鉴前人的经验教训,现实中少犯错误,正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唐太宗李世民之所以大有作为,也与他以史为鉴有很大的关系。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其中人镜指的是谏臣魏征。意思是用魏征这样的谏臣,每天像镜子一样客观地指出自己身上的毛病,或指出自己决定政策中失误的地方,那么就有机会去修正它,就会取得很好的效果。有人说:“李世民成就了魏征,魏征成就了李世民。”如果没有魏征的进谏和李世民的纳谏,贞观之治的唐朝盛世就不会存在。后来魏征去世了,唐太宗哭得很伤心,他说他的一面镜子没了。

    “以人为镜”的典故,几十年之前我就看过,当时觉得那都是帝王将相之间的事情,与我们平民百姓没有多大关系。后来在职场打拼多年,意识到如果企业老板能够借鉴李世民的做法肯定有利于企业的振兴发展。而我能够真正感悟到“以人为镜”的深刻内涵,还是最近一年来认识网友“东方邮都”之后事情了,因为在东方邮都身上我看到了李世民的人镜——魏征的影子。 

以人为镜——记东方邮都联想

    自从有了博客之后,我就开始在网上发表文章,有很多网友互动:留言,点赞,互相鼓励,相互支持,也成为了一种工作之余的乐趣。后来智能手机的兴起,又有了微刊,成了作家与文学爱好者互动、学习的文学交流平台。看到每个微刊作者群里高手如林,才女如云,我发表文章不免有点胆却。好在微刊秉承海纳百川的宗旨,不厚名家,不薄新人,大家都互相勉励,以文会友,我慢慢找到了自信。

    在众多的文友中,有一位叫“东方邮都”的作者引起了我的关注,因为他经常在点评我文章时,不仅能恰到好处地指出文章的要点,还能指出作品中的瑕疵。开始,我看到指出的问题感到有点脸红,几十年来靠咬文嚼字吃饭的我,竟然写文章也出差错!后来听我的朋友森林作家韩国庆说:“大多数作家都有找不出自己文章瑕疵的毛病。想出书,出好书,必须找作家朋友对你的作品审阅、校对才行。而且,只找一位作家不够,最好是找三位,这样作品出版时就会少一些文字方面的问题,少一些遗憾。”

    大部分作家都是如此,我心里稍微有些安慰,但是发表的作品没有瑕疵才是我的追求,我这时感到“东方邮都”是我的贵人,因为他指不指出作品的问题,我的作品的问题就在那里,我不知道就永远无法去改正。我想,与其让他在发表后指出毛病,还不如在发表前让他过目,呈献在读者面前的是无瑕疵的作品不是更好吗?于是我加“东方邮都”为好友,并不断地麻烦他审稿,从而提高了我的作品质量。

    “东方邮都”本名杜国富,江苏高邮人,在高邮市委党史办公室工作,有多篇文章发表于报刊纸媒以及收录于公开出版书籍。我看过他发表的三篇文章:在“丝路新散文全国征文”微刊上发表的《我是一个惯宝宝》,在同步悦读微刊上发表的《“嚼蛆”》和《三和尚》。杜国富的文章,受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汪曾祺影响比较大。汪曾祺是高邮人,缮写市井小说。杜国富文笔也善于刻画小人物,老高邮人的民风民俗都蕴含在其中。由于喜欢用歇后语,地方味道很浓,生动而富有立体感的人物跃然纸上,用东北方言表达就是贼好,狗撵鸭子——呱呱叫!

    不难看出“东方邮都”不仅是文字功底深厚,也是一位很忙的人——工作忙,学习忙,创作忙。这样一位忙人,能抽时间看我的文章并指出问题,我是多么幸运啊!有一篇《愿意批评你的才是你生命中的贵人》微信文章中说:“性格直爽的人,一般都是心地善良、品格高尚的人。”我很赞成这种说法,因为“东方邮都”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人真诚而热情,如果他不真诚他可以不看你的文章,如果他不热情他看出你文章的问题可以不说。自从认识了“东方邮都”,我对“以人为镜”的典故中唐太宗李世民的人镜——魏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以人为镜——记东方邮都联想

    魏征何许人也,能让一代明君李世民如此器重?

    魏征(580年—643),字玄成,河北巨鹿县人,生于隋朝官宦人家,从小丧失父母,家境贫寒,但他喜欢读书,不理家业,曾出家当过道士。隋朝末年,他任瓦岗寨李密元帅府文学参军,就是掌管文书卷宗的。李密失败后,魏征降唐,被太子李建成收为东宫僚属。玄武门之变之后,李世民任命魏征为谏议大夫,就是专门挑皇帝决策和行为毛病的人。

    按理说李世民能打败太子,逼父让位,手下肯定有不少有勇有谋的文武大臣,那为什么偏偏让降臣魏征当他的谏臣呢?原来魏征为人耿直又有匡世之才。在给太子李建成当幕僚时,他发现秦王李世民有做大趋势,威胁太子地位,建议李建成先发制人。假如李建成采纳了魏征建议,唐朝历史可能改写。李世民第一次见魏征时问道:“你为什么挑拨我们兄弟之间的关系?”魏征正色答道:“太子若是听了我的话,不会有今天。”李世民说“不提往事了,你给我当谏议大夫吧。”李世民何等自信,何等开明,何等大度,不计前嫌,天天让这个桀骜不驯的魏征批评自己的不是!

    魏征在当谏臣之时,说出了很多警世名言。如:“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意思是说: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是人心背离。水能载船也能翻船,所以应该高度谨慎。

李世民问魏征:什么是明主,什么是暗主?

    魏征说:“兼听者明,偏听者暗。”他还说自己只当良臣,不当忠臣。

    李世民问:何为良臣,何为忠臣?

    魏征答道:良臣是为社稷负责任的大臣,看到君主的决策和行为影响到社稷安危的时候就劝阻,让皇帝成为明主;而忠臣是不顾及社稷安危的,盲从君主的指令,让干啥就干啥,使皇帝成为暴君。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忠臣随着朝代的更迭而灭亡了,只有良臣随着朝代的昌盛经久不衰! 

    其实,魏征对“良臣”与“忠臣”的精彩议论,不仅对国家兴亡有警示作用,而且对企业兴衰也有借鉴作用。据我观察,有不少民营企业二次创业失败或逐步走向衰败,其中也有这方面的问题:有的企业老板开明但管理层中“忠臣”多,“良臣”少,老板做出了有损于企业根本利益的决策或行为无人劝阻。有的企业老板自以为是,很自负,启用忠臣,赶走良臣,企业走向衰亡老板还不自知……

    说到这里,或许有人提出异议:在民营企业中,老板利益与企业利益是一致的,老板怎么会干损害企业利益的事情呢?其实老板也是人,判断失误也是不可避免的。我们每一个人言谈举止都是为了自己好,但我们所做的一切未必都有好的效果,动机与效果背离是经常发生的事情,老板也是一样:有好的动机,但方法不当,也会得不到好的结果。

    一代明君李世民意识到了这一点,才会请魏征天天守在自己身边数落他的不是。有一次上朝,李世民被魏征批评得实在是挂不住脸了,下朝后恨得咬牙切齿,恨不得马上杀了魏征,多亏了长孙皇后劝说才作罢。长孙皇后说:“我听说天子英明才有正直的大臣,现在魏征这样正直,正说明陛下的英明,我怎么能不向陛下祝贺呢!”这一番话就像一盆清凉的水,把李世民的满腔怒火浇熄了。

以人为镜——记东方邮都联想

    忠臣与良臣之说,对每个企业决策者而言,意义非常大!

某集团公司征地建房时,与相邻的建材商因土地边界问题发生了纠纷。由于建材商有社会背景,并有与政府相关部门签订的场地租赁合同,不肯相让。集团公司办公室主任与政府相关部门交涉结果,让企业等到合同期满之后再收回土地。老板处理问题心切,命令办公室主任请社会人来处理此事。假如你是办公室主任会怎么处理?

    如果你是“忠臣”你会按照老板的意思办。至于这样做的后果,可能出现的刑事犯罪,或者企业可能被社会人牵着鼻子走等问题,你根本不会考虑。如果你是“良臣”你就会从企业利益考虑,会劝阻老板不要走这条不归路!我的朋友金川就是“良臣”,他当时任该集团的办公室主任,是这样劝阻老板的:

    “董事长,对您的指示我反复考虑过了。我认为,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理由有以下三点:

    “一是如果我们以暴力解决问题,对方也有可能以牙还牙。我们在明处,人家在暗处,斗来斗去,最终吃大亏的是我们。

    “二是假如施暴力发生了人身伤亡,那么无论是谁干的,我们都要承担后果责任。经济责任是小事,触犯了刑律可是大事。

    “三是假设侥幸前两种情况都没有发生,但其结果也不堪设想。董事长,您也知道,我干过工程,开过舞厅,我跟什么样的人都打过交道。我能全身而退,其根本的原因是我没有钱!他们与我斗,在我身上下功夫,拿不到什么好处。而你就不同了,你有资产。你现在为了一时的痛快,引狼入室,将来会后患无穷的!如果我预见不到后果,或许按你的意见办。我明知道这样办会毁了企业和董事长的前程,如果我还去做那我成什么人了?你是老板,我也管不了你,如果你再坚持你的意见,明天我就走人!我不愿意亲眼看到董事长往火坑里跳。”

    当时,老板被金川的不卑不亢、铿锵有力的话震撼了!坐在金川对面沉默着,久久没有说话。窗外夜幕降临了,屋内也渐渐暗起来。大约过了半个小时,老板说:“北部边境的事儿,你觉得怎么处理好你就怎么处理,我不管了。” 

    一般来说,自负的老板用“忠臣”,自信的老板用“良臣”。 《现代话语词典》这样解释“自负”的:自负就是自己过高地估计自己。人的自我意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自我认知、自我意志和自我情感体验。人评价自己,要靠自我认知,有的人过高地评价自己,就表现为自负;有的人过低地评价自己,就表现为自卑。自负往往以语言、行动等方式表现出来。自负实质是无知的表现。主要表现在不自知。俗话说:“自知者明”,“人贵有自知之明”。无知有两种表现,一是盲从,二是狂妄。自负有时表现为狂妄,容易造成对方的反感。

    据我观察,年轻人的自负,大多数是因为无知;而上了年纪后的自负,大多数是因为能力已经不足以维持地位,或者左右不了局面的人缺乏自信的表现。在官场上或者职场上,你会发现:越是能力强的领导,越能听得进批评意见;越是经常决策失误的人,越是说不得。

    在《三国演义》中,很多人把杨修的死归咎于他耍小聪明,很少有人认为是曹操性格的变化造成的。我曾经撰写的毕业论文题目是《论曹操形象性格》,我通过反复研读原著嘉靖本《三国演义》,并到吉林市图书馆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之后得出的结论是:曹操性格是变化的,赤壁之战之前他是一个自信而宽容的人,所以他可以宽恕那些在官渡之战中偷着给袁绍写过投降信的人;赤壁之战之后他变得自负而暴戾,就因为杨修猜出“鸡肋”口令的含义把杨修杀了。听不得不同意见,一意孤行,是大多数自负的人共同特征。

    管理企业与治理国家,其实很多道理是一样的,所以中国古代文学《三国演义》等经典著作已成为了有些国家企业家的必读书目。同样,你如果能管理好一个企业,你也有可能治理好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正所谓“治大国若烹小鲜。”管理企业,治理国家,说到底是决策者和管理者的素质问题。换句话说,是决策者和管理者的素质决定了企业或国家的命运。同样道理,每一个人的命运也是每一个人的素质决定的:自信而宽容的人,海纳百川,厚德载物;自负而暴戾的人,四面楚歌,命运多舛。

    总而言之,“以人为镜”的典故蕴含着深刻的为人处世的道理,不仅揭示了为君之道,也揭示了为臣之道,更是揭示了做人之道。掌握了它,为君者可做明主,给国家或企业带来好运;为臣者可做良臣,成为国之栋梁或企业的中坚;为人者可做福星,贵人相助,人和事顺。


                                          (写于20171014日)

(此文于201710月25首发在《同步悦读》微刊)


 

以人为镜——记东方邮都联想

    作者简介:姜星桓,曾在中央大型企业机关工作,后来下基层,闯社会,先后任民企集团公司高管并写下30多万字的随手笔记,著有《春来草自青:姜星桓职场悟语》一书。其中部分作品已发表,代表作《春来草自青》。曾用笔名:达西、梦山玉竹、金猪星仔。人生格言:感悟真知,扬帆远航。


以人为镜——记东方邮都联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