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戏说老子第二十五集:道之道法自然

 恶猪王520 2018-04-08

道之道法自然

 

一易堂 风萧萧

 

话说关尹子连日来听师父讲解日常生活和治国理政中“道”的种种妙用,深为折服,尤其是昨日师父那番“步子太大容易扯着蛋,有'道’的人不会这么干”的论述,使得关尹子再次感觉到,那听起来高深莫测的大道,实际上却是如此的浅显易懂、形象生动。

 

回过头来想想,自己与老师乍一见面,便急不可待问老师“究竟道为何物?”,老师从“可有可无”的命名,讲到“万物之宗”的定位,再到“三无产品”的表象;从“如水七德”之善,到“七貌俱备”之容,再到“三心皆无”之境界;从“恍惚窈冥”的感觉,到“象物精信”的体验;从“抱一归无”,到“唯道是从”。。。。无不处处透着“道”的光芒。自己也一步步认识、感悟到了大道的存在。

 

时至今日,似乎自己已经真正被老师领进了大道的玄妙之门,也真正的领悟到“从事于道”的重要性。

 

但是,有两个问题,他还是感觉有些迷茫,非常希望老师能够彻底解开心中迷团。

 

其一,师父说,道是万物之母、万物之宗,就算是天和地,以及那老百姓顶礼膜拜的神明---“上帝”,也得把“道”认作祖先,那么“道”的母亲又是谁?说白了,她是万物的母亲和祖宗,她又是谁生的?

 

其二,虽然我一直在苦苦寻“道”修“道”,如今通过你老人家连日来的讲解,也算对“道”有了一些浅薄的了解,但是中华文字,何止百千,您为何偏偏喜欢用一个“道”字来作为这个万物之母的名字,有些搞不懂。我是一个爱打破砂锅问“道”底的愚直之人,还是请老师明示一二吧。

 

老聃听了,眉头似乎有些紧锁,第一个问题倒是好办,虽然万事万物中莫不蕴含着大道,但任你脑壳想破,在这世间万物中也找不到一个可以生出“道”体的母体。

 

难的是第二个问题,一直以来也是自己力图不去直接回答的问题,但是很显然,单单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或者“名可名,非常名”这样一些解释,已经不足令他信服了,该怎么跟他解释呢?老聃有点犯难。但是,如今可以看得出来,这个问题似乎已经成为阻碍徒儿真正进入大道的最后一个门坎,还是尝试着解释一下吧。

 

于是,一番关于 “大道自然混成而又道法自然”的讲述就此展开。

 

老子说道:

 

有这么一个东东,我不知道她的名字叫什么?只好用一个字来表示她,那就是这个我们整日不绝于口的“道”字,如果非要给她起个名的话,我只能叫她为“大”。至于为什么我用“道”字和“大”字,来命名她,一会儿再说,我们先来说说这个“道”是不是也如同万物一般有自己“母亲”吧。


这个被我称为“道”或者“大”的东东,无所不在的藏身于这个大千世界,却又与这大千世界中的任何一种事物都有着本质的区别。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其一,天下万物皆有母亲,只有此物混然自成。

其二,万物皆由天地蕴育,天地却由此物所生。

其三,万物皆有形声界限,唯有此物寂静寥远。

其三,万物之间相互依存,唯有此物独立不改。

其四,天下万物皆有始终,唯有此物周行不殆。

 

宇宙万物莫不有宗,任何一物的诞生,总有使其诞生的“母体”,任何一事的发生,总有使其发生的 “原因”。然而唯有这个东西,却能够称得上是“混然自成”之物。她混沌未开,清浊不分,阴阳合和,虚实相融,心物一元,自成一体,她是万物之宗,却没有能够生她造她的母亲。这第一个问题,我就算是回答你了。

 

因为她早在天地形成之前,就已经存在了,比那无边的天际更为寂静空虚,以至于没有什么具体的声色形体。她虽然不是宇宙间任何事物所“产”,但看起来的确象是个“三无产品”,无声无色无形。同时,她又极度的旷远寥阔,无量无边,无所不在。

 

她超然于万物之上,不依靠任何外力而独立长存,也不会因为任何外力而有丝毫的改变,更不会以人的意志所转移。宇宙间万事万物,作为个体,哪个不是相对的存在?哪个又能逃得了始生终死的命运?唯有这个超然于天地万物之上的“道”,却是独一无二的绝对的存在,能够持续的循环运行而永不衰竭,永不消失,经过变动运转又回复到原始的状态。而这种状态,却是宇宙万物得以产生的最根本的源头。这个混然自成的东西,蕴育了天地,进而衣养着天下万物,真的可以称之为天下万物的母亲啊。

 

此所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现在我就来给你讲一讲为什么“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还是先来看看我们的先人是如何造的这个“衜”字吧,其字从“行”从“人”,“人之首”在“行走”之中,人之首者,借指人之头脑思维也!人之思维所行,故曰“道”。本义是用来表示供人们行走的道路,既然天下万物,包含天地在内,都是由她所生、照她所行,她就如同供天地人在内的所有宇宙万物行走的道路一般,我因此只能用这个“道”字来表示她了。人们日常行走和所思所想,离不开地面的“道”路,宇宙万物的运行,难道就能离得开“道”吗?这就是我不得已而“字之曰道”的初衷啊。

 

当然,用“道”这个字,来表示这个万物之母、宇宙之纲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实际我每次一开口,就已经不是我要表达的真正意义了。如果我们非要为这个“道”取一个最通俗、最直观的名字的话,我看也只有一个“大”字最为合适不过了。

 

为什么呢?

 

我实在是找不到比“道”还要大的东西了。我们刚才说了,“道”寂静而廖远,她无量无边,实在是太大了,比任何一种我们能想象到的宇宙间的事物都要“大”, 所以,我在跟你谈论“道”的时候,经常会用“大道”两个字来表示“道”之“大”,严格来说,恐怕也只有这个独立于宇宙之上的东东能配得上“大”这个名字了。

 

“道”之“大”可以说难以言喻,六合内外她都在永恒的延伸,无限的扩张,持续的发展,永无涯际,实在可以称得上是第一“善逝”之物,因此我说“大曰逝”-----也可以把“大”称作“逝”。

 

既然这个难以言喻之“大”的道,可以无限的扩张延伸,可“逝”于无量无边、无远费届之处,没有什么“远”的地方是她不能达到的,因此,我说“逝曰远”-----也不妨称之为“远”。

 

大“道”遍布宇宙六合,通达古今未来,恒大恒远而且善逝,如果我们总是抱着求大求远的目标,以人类有限之生命,去追求无量无边之“大道”,又怎么能够寻得到呢。

 

关尹子听到这一句话,不由反问,那我们又该怎么办才能找到大道呢?

 

老聃说道,我有一不二法门,今当传授与你,其实就是一个“返”字罢了。

 

“道”虽然善逝及远,其大无边,我们看不到她的开始也看不到她的终点,如同传说中的龙一样,恍恍惚惚,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尾,但是,我们既然知道,她蕴育天地,依养万物,那么万物又何能须臾离得了“道”呢?

 

只要我们放下求远求大的浮躁之心,致虚守静,返身自省,反过来观看身边一草一木之春荣秋枯、生生不息,便知道,那至“大”至“远”的善“逝”之“道”,无时无不刻不透过身边至“小”至“近”之物 “显”现出来。百姓常言,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实在是对大道理解的透彻,强过你这一心修道之人啊。因此,我说“远曰返”----也不妨称之为“返”。

 

所以说,

 

道生天地,为万物之源,无量无边,堪称为宇宙第一“大”;

 

天由道生,亦遵道而行,覆盖万物,堪称为宇宙第二“大”;

 

地由道生,亦循道而行,负载万物,堪称为宇宙第三“大”;

 

你所不知道的是,在这六合内外,还有一“物”,足可堪称为宇宙第四“大”,那就是我们“人”类。

 

此所谓,“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关尹子有些困惑:道大,天大,地大,这都好理解,可是,“人”怎么也可以与天地甚至是大道并列,称其为“大”呢。老师不会说的是那神话传说中开天辟地的巨人盘古氏吧?

 

老聃笑了笑,虽然盘古氏只是神话传说中的一个人,可是他正是人类头顶苍天脚踏大地、开创历史的伟大象征啊。

 

何以“人”能与“道、天、地”同列为宇宙“四大”之一呢?这是因为放眼宇宙,纵然万物有灵,皆为天地之精化所凝,然而,唯有人类的聪明才智,能够“参赞天地之化育”,堪为万物之长,因此,也只有“人”能够勉强代表万物,列为域中四大之一了。

 

人类“参赞天地之化育”的价值可不是我说的,是那孔家二小子所说,但是我十分欣赏他这句话。天地化生万物、哺育众生,利而不害,但“天地不仁”之心,有时候对于芸芸众生中的个体而言,少不了也是有此许缺憾,甚至是残酷的。人类因天地间种种现象变化所作的因应举措与开创建设,就叫做“参赞”。那孔门中人也深知人类智慧与能力的伟大,参赞天地的潜能无量无边,将人与天地并举,称为“天、地、人”三才,我则将人与道、天、地并举,称为“四大”,其意大同而小异罢了。

 

我举两个小小的例子吧。

 

天要滋养万物就要刮风下雨,而人遭水浇雨淋却易生病,上天不会既做到滋养万物而降下雨水,又能使人免遭到雨淋之苦,而人类,却能物取其材,材取其用,取天地所育之材建筑屋而居,以弥补天地之美中不足。

 

大道循环往复,一年四季交替,亘古以来,气温春温夏热秋爽冬寒,万物也是春生夏长秋敛冬藏。天地不能既要衣养万物的生长发育,又保持气温的不变,这就是大道的纲纪,而人类却能根据四季气温的变化,适时的更换四季衣裳,这也就是在弥补天地之憾事啊。

 

我这里将“人”称之为“大”,是指人类虽居四“大”之末,但只要能遵从大道行事,作为万物之长,既然天降大任于人类,有参赞天地化育之责,就不可妄自菲薄,自甘堕落,为物欲所驱使。人们改变不了日月的昼夜交替,却可以发明灯火为其夜间所用;人们阻挡不了地震海啸,却可以通过观察天地大道的“象物精信”有效的进行预测并防患者于未然;人们改变不了农作物春种秋收的自然农时,却可以通过提高自身种植技术有效的提高作物产量供人类食用;人们改变不了水满则溢盛极必衰的大道,却可以通过提高自身的修养,主动放弃对物欲的过度追求和占有,适可而止,用物而不被物所用。

 

但是,我们人类还需要思考的是,人作为四“大”之一,面对大道和天地,虽贵为万物之长,也只能位居最末,纵有参赞天地之化育的智慧和能力,却也不可妄自尊“大”,背天离道,强与天地争胜。天道让你不违农时,春种秋收,你偏要秋天播种,结果只能是颗粒无收;天道告诉你功成身退,你却偏偏居功自恃,结果只能是物极必反走向衰败。

 

域中四大,人居其一而位末,既不可妄自尊大,也不可妄自菲薄,只有“持中守正,唯道是从”,方能使人类社会真正融入天地大道啊。

 

道、天、地、人,四大之中,人类虽有参赞天地之能,但生存之基石却是大地,无时无刻不在依托大地进行生产生活、繁衍生息。其“唯道是从”之道,恐怕首先是要效法“地道”了,那孔丘在〈〈易〉〉中有言,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一句话讲明了人类效法大地那覆载万物之厚德的重要性。老百姓日常评价一个人德性好坏,也常说“这个人很地道”、“那个人太不地道”,而不是直接以“天道”喻人。何以如此呢?《易》曰:“坤,元享,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盖因大地之德,有牝马之顺,处后而不争先。

 

大地有牝马之顺,所顺者何也?天而已。人们立身大地,只见太阳东出而西落,好似上天万物莫不围绕大地在运行。却不知,大地虽有覆载万物之能,化育众生之功,却知道这一切无不是来自太阳的光辉。故而大地从不以自己为中心,而是秉持牝马之贞,处后而不争先,以太阳为中心运行不息,方有昼夜寒暑,万物生发。因此,在老夫看来,大地的运行是效法上天之运行,方成其化育之功。

 

上天又是如何运行呢?当然是在其未生之前便已存在的“大道”了。行,莫不有君。大道作为万物之宗,天下之万事万物,其运行之“君”,莫不是依据于大“道”的纲纪而运行变化,周流不止。

 

四大之中,人不违地,乃得全安,地不违天,乃得全载,天不违道,乃得全覆。此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那么,“道”又是将什么作为其效法遵循的法则呢?我可以告诉你,“道法自然”。

 

我们刚才说过,大道混然而自成,独立而不改,她不受任何外来的力量所左右,她遵循效法的就是其自来如此的本性,顺其自然而成其自然,这就是大道运行的原则。因此,我所讲的道法自然,并不是说,“大道”之外,尚有一“自然”之物超然其上,这一点你要细心体会:道即自然,自然即道,道法自然,就是依据其自身本来的样子而自由运行、循环往复。

 

  

附:《道德经》第二十五章原文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日逝,逝曰远,远日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