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古典书法学习笔记三十则(三)

 书林侠客1 2018-04-08

道术 方术 技术

于钟华 讲解

希    夷 整理

关键词:技术是向外的,是外在对人体的要求,不是生理的本能,而我们要求的是人的生理本能。

我们现在很容易把技术误解了。如果从学习的角度讲,技术仅仅是起点,这是我反对的一种教学方式,也就是从描画字帖开始。可能大家要问,这难道错了吗?我们小时候也是这样学的。尤其是学颜体和柳体,大家想一想,有几个不描的?

老赵在单位里面是搞技术的,搞技术是干嘛呢?把一个东西熟练地掌握。回答刚才的问题,他为了写像这个字帖的样子,所以他要琢磨一整套的动作去适应这个字帖。但,写字是不是应该像走路一样,天生的,家长带着就会走路了。你们有没有见过一种游戏?这边一个脚印,那边一个脚印,而且长短距离不一样,要求你的脚必须放进去的时候,你这个时候的走路和你平时走路一样不一样?是不是要加很多动作?

一旦外面有一个模子,让你的手拿着毛笔去适应外在的一个要求的时候,你又不知道人家是怎么弄出来的,就会琢磨一系列的、给你的手施加出来的动作,而不是你的手天生应该有的那个动作。换句话说,技术是外在的要求,它的目的是向外的,忽略了我们手天生所具有的功能,所以我们称这种叫技术,基本上是学别人的手的动作。

那么从技术的角度出发,当然是技术越丰富越好。但大家想,书法应该是向外还是向内的?书法应该是向内的。为什么呢?因为我要表达“我的情怀”。比如一个人边说话边打嗝是不是挺难受,是不是会影响你心绪的变化?在书写的过程之中,每一个笔画的出现和一个字内笔画之间,它应该要浑然一体、一个笔画构成一个笔画出去,笔画是连起来的。

从“永字八法”来看,隶书走向楷书的时候,隶书没有钩,是一个平推,但为什么楷书多出来一个钩呢?是为了笔画之间走近路,为方便走向下一笔的时候顺带出来的一个连贯的动作,后来形成了一个钩。那,如果把本来是连贯的这个钩,变成罗里罗嗦卡在那里出不去,是不是有问题、违背了书法发展的规律?所以,要找到一种方式,就是“横”写完可以直接写“竖”,而且是连贯起来构成一个笔画的、紧接着写完以后是下一个笔画的一种方式,我们认为它是书法所要求的一种“术”,这个术不是技术,而是方术。

方术和道术,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遗忘的两个概念,好像把这两个通常都叫技术。技术是向外的,它是一种外在的对人体的要求,不是发乎我的身体本能的先天规定的。这个很关键。如果把技术、方术、道术这三个概念搞清楚,往后你的书法就很好写了。

关键词:方术是相对于道术而言的,道讲的是天道,方讲的是地道,地道是从天道而来的。所谓的术,是具体能够通过人的身体适用于或者落实到某一个细节或者某一个领域。

方术是在道的统引下的向内运动,是最吻合于事物本身的。所以,方术的“方”是指向具体的,所谓的“具体”有两个方面的指向:某一地;某一领域(某一艺)。

比如说农民,比如说浙江,太阳光照在这里,发现我们这个地方适合种水稻,于是在这里种水稻,什么季节种、什么季节收割,形成一整套农业的技术,我们把这个叫方术,这个“方”就是地方,它是有一定区域划分的,诸如受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而形成的。

中国古代六艺里面有“书”,礼乐射御书数,书是其中一项。能不能把这个“书”切碎?切成我是写行书的、他是写楷书的,能不能这样:行书有行书的方术,草书有草书的方术,篆书有篆书的方术,会不会这样?不会的。这是把作为一个领域的这个“方”给它切碎了,不行的,那就不成其为方。也就是说,作为一个“书”只能是一个“方”,都能够贯穿的那个方式,适用于篆书行书草书楷书,我们把这个公共部分叫方术。那如果再往下面走呢,他是写王羲之的,他是写柳公权的,更碎了。但是很多人会画地为牢,掉到这个里面,于是这时候它就变成了技术,固守着一个颜、柳、欧、赵去描摹,这个时候就是向外的。

那么反过来讲,我们要做的是什么呢?是通过从某一家出发过后,找到一种方式,从他的技术动作找到共同的、能够把所有东西打通的、最后从楷书能够走向行书草书,从行书草书能够转到篆书隶书,把这样“一条龙”打通的这种方式,我们叫书法的方术,或者叫书术,这也才是真正的书法。

道术与方术有什么区别呢?道术是所有的方术它都会,而方术是会写字的人不一定会绘画。你一旦明白了道术,再去做的这个技术就变成了方术;它们两个一打通,你从这个本来是写字的,就可以上升一步去画画。比如说一个修道的人:庖丁。庖丁是不是本来就宰牛?不是,他干嘛呢?“臣之所好,道也,近乎技也”。进入到这个技术里面的时候,还是不是技术?不是,是化“技”为“术”。“宰牛技术里面、具体的这个方式”,是道术降落的结果,是方术。也就是说,方术是在“得道”的统领下的向内的运动,是最吻合于这件事、是针对刚才讲的“具体的某一个地方某一个领域”。

所以,方术是建基于对道术的了解,我知道道修好以后,我干任何事都可以做得好,有点类似于西方的哲学,学过以后再学其他东西,就容易进入到一种最高的境界,会做得更好。所以在西方,大学的第一节课是讲哲学的,先把这个最核心的东西建立。

关键词:把道作为技术上升为方术的指导原则。

从技术如何走向方术,需要对道有所了解。就是他作为一个人、从这个地方跳出来的时候,他的指导原则是“道”。道有两个特征:无为,简易。

比如我们讲天道:“天何言哉?”天是不说话的,而“四时行焉,百物生焉”,行不言之教、处无为之事。“无为”,就是好像没干什么活儿,但这个事已经做得很好了,不是你用大脑刻意去做了这个事儿。所以,你还要找一种方式,“简易”。这种方式牵涉到我们对毛笔的认识,就是把毛笔的性能要能够发挥出来。把一个复杂的东西简化,也没那么容易,不光是简化动作,而是对具体事物本身的性能,要有一个非常充分的领会。一旦这个方式掌握住以后,别人看你写字的感觉就是好容易。容易,他也想写。

从简易还往上面一步,最终找到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就是拿支毛笔,不动脑筋一样把字写出来,好像没动脑筋,好像没写一样,结果这个字写出来,就是“无为”,就是没有任何的人为因素,一切的一切,是按照手的生理结构,拿着毛笔,按照毛笔的性能写出来那个字就是汉字。

汉字本身的背后就是“道”:汉字绝对不是造出来的,是写出来的。明白了无为和简易,在道的统辖下,把这个动作不断地简化、锤炼,达到一种不思而行的状态,这个时候就进入到了方术。

把这个搞清楚以后再回头看道术就能够明白了,凡是能符合这两个原则,去对所有的领域技术进行纯化的时候,或者直接进入的时候,有两条道路:一个是一开始有个技术对它进行改造;一个是道直接降落技,但是请大家记住,可不是说我会了道术就能够拿着毛笔把字就写得好,还有一个怎么样具体落实的过程:方术。

如果你发现凡是写了一辈子颜体,然后再写其他书体一看都带着颜体影子的人,这种方式叫技术。方术呢?颜体是颜体,行书是行书,草书是草书,随手都可以来,而且写起来非常简单,容易写像,如果他通过书法,还能够打通文史哲的话,所有行当对他来讲都很容易进入了,我们称之为“几于道术”。

从方术走向道术,这个人基本就自由了。庄子在“庖丁解牛”里面讲了一句话,“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在道术里面,所有的领域你都可以随顺,像现在的跨界,这种人就获得了一种自由。

课堂花絮

班上的同学,来自五湖四海,远有打“飞的”都得七八个小时的克拉玛依老赵,近有与浙大毗邻的和光。学霸中,数厦门的李同学幽默,以样貌神似“蜡笔小新”而得网名'蜡笔老新”教头每以他的作业“牺牲”批改举例示范讲解捧杀棒喝他皆虚怀若谷笑纳时常出其不意地活跃着课堂气氛。据传李同学学书法果决,每天下午五点准时关手机,以哈佛女孩刘亦婷的金句启发、研习书法,只用三年时间竟成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但大家最佩服的,还是他在课堂上的随手拍,往往有大片的效果,多被同学征用于发朋友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