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旭豪的B面:套现2亿美金后,饿了么85后创始人换来三大教训!

 yangtz008 2018-04-08



无论真相如何,大局已定,往事再不可逆,“枭雄”张旭豪最终还是归降了,曾经信誓旦旦的上市梦彻底化为泡影。


 

阿里出手,必是重磅。

 

2018年4月2日,马云爸爸以95亿美金将饿了么正式收归麾下,成就中国互联网史上最大收购案。比天价数字更值得玩味的,是饿了么人事任命上的改弦更张,张旭豪不再担任CEO,由阿里副总裁王磊取而代之,张旭豪则将出任饿了么董事长,并兼任张勇的新零售战略特别助理,负责战略决策支持。这新位子的处境是何等尴尬,就差直接宣判张旭豪已经出局的命运。但根据资料显示,张旭豪的持股比例或在2%左右,或能套现2亿美金的巨额现金离场。

 

而曾经一度,独立运营是饿了么唯一的初心。在经纬内部分享会上,张旭豪放出豪言:“老子就想着独立发展,最终有一天能去敲钟、能去上市,能把这个事做到中国第一。”

 

甚至到2017年,张旭豪还在坚称饿了么会「独立发展」。但事实上,饿了么和阿里,却一直保持着戏剧化的微妙关系。

 

 

如今,再提上市,张旭豪已没有太多热情。“饿了么现在是估值近100亿美元的超级独角兽,很多上市公司可能都没有到100亿美元。上市不是评价我们的重点,也不是我们关注的目标。”

 

从校园走出,在经历过9年多市场厮杀后脱颖而出的饿了么,为何会难逃收购命运?而打赢过百团大战,在巨头中顽强挺立,以“蛮霸、强硬、好斗”著称的枭雄张旭豪,又究竟为何会一步步走向深渊,沦为“待宰羔羊”?



1


创办一家公司,做它的主宰者


为钱?为名?为责任?为梦想? 每个人选择创业都有自己的原因,但张旭豪的理由格外“与众不同”,他称自己选择创业是为了竞争。

 

和其他草根创业者的“苦逼”不同,张旭豪是个典型的“富三代”,祖父张韶华在民国时期是上海滩的'纽扣大王';他的伯父则是'轴承大王';而张旭豪的父亲张志平做渔具生意,利润丰厚。耳濡目染之下,形成了张旭豪直接又活泛的行事风格,“红军白军都吃得开”。

 

也是性格使然,从幼年开始,张旭豪就酷爱如拳击、篮球和赛车之类颇具竞争性的运动。所以在考虑未来走向时,他选择了一个永远不缺刺激和竞争的职业——创办一家公司,做它的主宰者。

 

 

时间回到2009年,还在上海交通大学读研的张旭豪和同学看中了外卖送餐行业,并立即付诸行动。请不起配送员,就自己骑着电瓶车做配送,甚至为了全情投入到创业中,张旭豪放弃了去香港理工大学深造的宝贵机会。彼时,上海交大还有另一家强劲对手,由张旭豪的学长范晔创办的已初具规模的“小叶子当家”,面对价格补贴,张旭豪无所畏惧,另辟蹊径,凭借餐厅后台Napos技术的创新,一刀致命,捅死了这个昔日劲敌。再度环顾四周,闵行校区附近的餐厅几乎都在使用饿了么平台,张旭豪难掩兴奋之情,开始筹划长远。

 

2011年7月,“饿了么”相继成立背景和杭州等两大城市分公司,风投闻风而来,很快,“饿了么”获得了金沙江创投的数百万美元的A轮融资。已经入局的“饿了么”,亲眼目睹了一场波澜壮阔又残酷至极的“百团大战”,各大VC、PE疯狂地为中国的团购网站买单,动辄数亿投资,然而一哄而上之后,必然徒留一地鸡毛。2013年年底,各大团购网站或死、或被收购、或苟延残喘,只有极少数幸存,而达到一个足以与巨头平等对话地步的,唯有饿了么一家。

 

随着团购大战的落幕,高大上的外卖O2O又得到了各大投资人的垂青,“饿了么”的转折也就此开始。2013年以前,虽然竞争对手层出不穷,饿了么尚且保持着稳定前进的姿态,但随着互联网三大巨头BAT在O2O领域的布局,淘点点、美团外卖以及百度外卖先后杀入市场,真正惨烈的竞争来了。像是从冷兵器时代一跃进入核战争,尤其是面对像美团王兴这样同样“狼性”的对手,巨大的压力迫使张旭豪只得拼命向前,作战模式下的张旭豪也开始彰显蛮霸本色。

 

有时会为了千里之外的扩张拼斗大发雷霆;地推战中有六个城市,他亲临一线指挥;甚至在员工内部会议上,有人听到淮海战役之类的字眼。

 

高速之下,除了商业上的进攻,张旭豪的强硬性格在管理团队时也展露无遗。张旭豪在那段时间会不断地拍桌子,在电话里咆哮着跟各地的市场经理布置任务。

 

“创业不是为了打仗,但要打就打死!”张旭豪说,这叫压力传导术,这么做是为了感染员工,让“整个团队能够感受到市场份额的重要性,在这场战斗当中应该透露出凶狠跟锐利”。

 

在张旭豪的带领下,2013年年底时,这家还只有200名左右员工的公司,在2014年和2015年,员工数量增长从1000到2000 再到超过10000、15000 人。与此同时,进入的城市数量、每日订单的数量和公司估值,也都在以让人匪夷所思的速度增长。在整个外卖O2O的激烈战役中,在互联三大巨头三国鼎立的格局下,“饿了么”能杀出一条血路,无疑是个奇迹。

 

从毫无经验的大学生到跻身外卖市场的巨头玩家,从0到新兴独角兽,意气风发的张旭豪被冠上了“枭雄”的名号。能在第一次创业就获得如此成功,也的确是有做枭雄的资本。

 

但在一系列的增速背后,这个年轻创业者一统江山的决心开始变得越来越重,却忘了省视自己是否走的太快太猛,以至于在狂飙式的扩张中渐渐迷失。



2


成也“枭雄”,败也“枭雄”


大跃进过后,后遗症逐渐显现;鲜花着锦背后,危机悄然来临。而一切,不过是饿了么梦魇的开始。

 

1、 为求份额不择手段,管理混乱

 

饿了么的疯狂扩张,并不能阻止它的竞争对手也在急速成长。2014年8月,一份报告显示,美团高校的市场份额直逼饿了么。

 

面对这样的数据,张旭豪把自己关在办公室两天两夜之后,在公司视频会议上突然爆发:

 

“市场份额才是第一!不要管成本!只要市场份额!”

 

高压之下,整个2014年,饿了么是8~9倍的增长,2015年则是5~6倍。为了抢占市场份额,饿了么无所不用其极,盲目扩张的产生的弊端开始暴露在公众视野。

 

2016年央视“315晚会”上,饿了么被曝出 “黑心作坊”入驻,为此大开方便之门的,正是饿了么的公司经理们。他们身体力行地为这些无证无照经营的外卖商家提供各种支持,包括引导商家虚构地址、上传虚假实体照片等。而作为统帅的张旭豪,对这些情况绝非一无所知,但为了自己口中的市场份额,他宁可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若不是这次意外,想必饿了么将会继续在这条路上狂奔下去,直至力竭而死。

 

事件发生后,“饿了么”并无悔意,一位微博认证为'饿了么网上订餐高级市场经理'的用户甚至发了一条微博:对不起,饿了么今天忘记给央视续费了。将一个相当严肃的话题以漫不经心的调侃态度说出,瞬间引起轩然大波,饿了么在公众心中的形象一落千丈。

 

 

虽然,饿了么官方迅速做出了反应,第一时间公开表示“紧急成立专项组,下线所有涉事违规餐厅;连夜部署,核查全国范围内餐厅资质”;隔天老板张旭豪又进行了二次道歉。但事情并没有就此平息。

 

根据之后北京晨报记者随机探访,饿了么上面仍大量存在商户未悬挂营业执照,部分店家地址与登记地相去甚远,商户实景照片盗图等等问题。人民网和央视新闻官微也分别对此作了相应的追踪报道。

 

与饿了么平台食品安全问题一起暴露的,还有其内部管理问题。外卖业务需要跟城市代理合作快速起量,但因为缺乏有效的监管,饿了么的代理私下有非常多的舞弊行为,随意收取新开业商户老板的贿赂已成常态,得到了好处店铺就排前,得不到好处的店铺就排挤掉,靠这个灰色收入,有的城市代理赚的钱能把人吓死。

 

直到2017年10月上旬,饿了么才开始在布局市场等方面展开新的动作。饿了么总部宣布,将部分地级市由城市独家代理商模式转为饿了么总部直营,并通过各地区渠道经理以电话的形式通知部分独家代理商,由此引发了一场代理商维权大戏。13家地级市独家代理商,举着用床单做成的横幅,在饿了么总部楼下维权,让饿了么一时之间饱受诟病,身陷囹圄。

 

 

可以看出,饿了么已经病了很久。从管理团队到平台食品安全监管、用户服务以及内部管理,前期跑马圈地被忽视的问题似火山喷发,而这些大大小小的漏洞,就像一颗颗定时炸弹,一发不可收拾。

 

2、 我行我素,轻视公关与媒体

 

张旭豪在内部小圈子有个绰号叫“张麻子”,这是姜文在《让子弹飞》里所扮演的角色,“张麻子”是匪,这股匪气体现在张旭豪身上,就是独断专行,我行我素。

 

2016年1月,一则“饿了么创始人张旭豪打人”的消息被曝出,据当事人朋友在微博透露,被打者在参加朋友的生日会时遇到张旭豪,因之前两人在北京见过,所以上前打招呼,但张旭豪却并不领情,在恶言相对后大打出手。


 

故事几经周折,被打者先后发生数次,张旭豪本人都未做任何回复,在事件愈演愈烈时,饿了么公关给了外界一个极其敷衍的回复:这是张旭豪在非工作场合的行为,不作回应。众所周知,一个品牌的社会影响力是公司重要的无形资产,而创始人的社会声誉更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但作为饿了么的CEO,张旭豪并不爱惜自己的羽毛,也全然不在乎自己的自己的声誉受损会对“饿了么”产生何种负面影响。

 

此外,张旭豪对于媒体的态度也一直持“不屑”态度。曾经某财经媒体给他颁了个类似青年领袖的奖,据说也是BD合作的奖,结果张旭豪愣是没去领奖,台上气氛空前尴尬,最后只能由公关同事勉强代领。而张旭豪未能到场的原因颇为狗血,他称自己前一天打篮球打到很晚,因此睡过了,就没去,也就是说,张旭豪完全没有将这家媒体当回事,缺乏最基本的尊重。

 

张旭豪不喜欢接受采访,他也从不掩饰这一点,他不止一次直白地表示:“我接受采访的时候会睡着。”张旭豪对此给出的理由是,“有一些人他妈的什么东西,他都没看到过我的稿子,没关心企业的本质,那我当然睡着啊。”

 

正因为与媒体的关系不善,2016年末的互联网圈的CEO们,传闻相当一部分因为某些不可描述的圣诞游戏而被带去喝茶。但因为跟人干架被警察带走,还被媒体曝出的,只有张旭豪一个。

 

3、 低估资本,盲目自信终失控制权

 

在不断开疆辟土,巩固自己市场地位的同时,张旭豪对于饿了么的掌控却在消失。

 

2014年5月,饿了么在D轮接受过大众点评战略投资8000万美元;在2015年1月宣布的E轮融资里,大众点评继续跟投。当时,公司内外就开始有人担忧「引狼入室」,而张旭豪并不担心:相信大众点评的张涛有君子之风。

 

很快,意外接踵而来。2015年10月,美团与大众点评合并,大众点评退出饿了么董事会。战局起了变化,但那个时候,张旭豪需要钱。美团火力全开,张旭豪和饿了么只能跟进,于是,在2015年12月,饿了么接受了阿里巴巴12.5亿美元的注资。

 

作为一个杀到了决赛的创业者,张旭豪应该明白,有些钱一旦拿了,此后命运就不在自己手里了。

 

但这个时候的张旭豪依然对独立掌控公司也表现得很有信心。当这笔投资到账时,他乐观地表示:“我们在董事会上占多数席位,很多事项上都有一票否决权,我们还是独立的。”

 

甚至当外界质疑阿里可能影响饿了么独立性时,张旭豪还拿出“雅虎巨额投资阿里但马云有控制权”作为例子反驳。但马云是干掉EBAY过的,电商的行业壁垒远比外卖要高,后者更易被资本左右。张旭豪倒下,还有另一个,马云倒下,还有另一个马云吗?

 

在资本市场搏杀的经验上,一帆风顺的张旭豪显然低估了资本的可怕,他怎么也没算到,自己最后会沦为“待宰羔羊’的命运。

 

激战正酣的张旭豪一心只放在增长市场份额上。而后百度外卖率先退出,阿里又给了饿了么10亿美元收购百度外卖,张旭豪坦然接受。但他似乎忘了,在接受了阿里两轮共计22.5亿美元的融资后,他在饿了么的股份急剧缩水,只有2个点了,而整个管理团队的股份已经只剩下10%左右。就像阿里之前对UC、优酷的投资逻辑一样,阿里以迅雷不急掩耳之速,完成了对饿了么从战略入股,到控制股的全过程。

 

一朝梦醒的张旭豪在回应外界盛传的饿了么即将被阿里收购的消息时,像是一个惊慌失措的孩子,口不择言:管理团队在董事会中还有多数席位,饿了么还要保持独立发展。

 

但是阿里早已通过巨大的持股比例在董事会拥有一票否决权。饿了么注定成为阿里的囊中之物,张旭豪的话语权也已尽失。

 

而纵观在此期间的许多合作,饿了么都是在向阿里开放自己的命脉,比如交出宝贵的数据:2017年1月,饿了么和阿里云合作,为自己的外卖平台研发人工智能调度引擎。

 

无论是提供支付宝首页流量入口,还是提供资金支持,阿里都在不断为自己的新零售业务开疆拓土。


此时的张旭豪再无抽身之力,只能任由自己越陷越深。这感觉就像是明知自己是一只肥羊,却不得不吃阿里的青草,等吃到一定的程度后,沦为阿里的羊。

 

还有一个传言是,张旭豪同意阿里的收购或许与对赌失败有关。饿了么曾与阿里签过一份协议,饿了么被要求在2018年3月底前实现盈利。迟迟没有盈利的饿了么,或许正是因为这份协议而被阿里收购。

 

无论真相如何,大局已定,往事再不可逆, “枭雄”张旭豪最终还是归降了,曾经信誓旦旦的上市梦彻底化为泡影。

 



3


写在最后


从富二代到创业者,从进击者到霸道总裁,到最后沦为待宰羔羊,这是张旭豪始料未及的结局。和95亿一起打包葬送的,除了饿了么,还有张旭豪的初心,以及未来成为真正互联网巨头的机会。

 

对于饿了么,尽管张旭豪在内部信中几次强调将继续保持独立品牌,独立运营,而非外界猜测的合并到口碑,但按照阿里一贯的手段作风,CEO换人的饿了么恐怕也难逃相似的命运:短暂的过渡期后,成为阿里众多棋子中的普通一个。

 

而日后凡事都需向张勇汇报的张旭豪,也再无可能“随心所欲”,但就目前来看,张旭豪对阿里仍有利用价值,至少在饿了么彻底融入阿里生态体系之前,阿里需要张旭豪留下。

 

攻城容易守城难,尤其是面对巨头的裹挟,一步错,满盘皆输,留给创业者的生存空间越发逼仄了。

 

但不管怎样,张旭豪绝对算不上败者,相反,他仍书写了一段相当精彩的创业传奇。

 

别忘了,他才33岁,他身上仍具有各种可能。


来源:快刀财经(ID:kuaidaocaijing)作者:杨沁锟,已获授权发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