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萨满教性质的初探
2018-04-08 | 阅:  转:  |  分享 
  
萨满教性质的初探

上海市闵行中学高二(9)班何听雨

内容摘要

国内外学术界关于萨满教性质问题的探讨,贯穿于萨满教研究的整个历程。自十八世纪初出现“萨满”这一术语始,数百年间,经众多学者以不同学科加以解读,众说纷纭,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均有所建树,但至今仍未达成统一认识。

梳理萨满教研究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国内萨满教研究者的关注点主要集中于这几方面的问题:萨满教是不是宗教?萨满教的宗教性质是什么?如何界说萨满教?本文亦以上述问题为脉络,整理收集国内外学者关于萨满教性质的代表性观点,通过考察萨满教的起源与发展,从原始文化形态与演变着手,初探萨满教的性质。

关键词:萨满教萨满教性质原始宗教

引言

萨满教产生于人类早期社会,在特定族群中,处于精神核心的地位。至近代,萨满教在信仰它的族众中仍然有着重要作用。

萨满教究竟是什么,国内外学术界至今没有一致的回答。其所以出现如此情况,是由人们对宗教本质的理解方式不同所引起的。



一、萨满教是不是宗教

(一)国外学者代表性观点

1、从宗教体系和宗教职能来看,萨满教不是宗教。如德国学者施勒穗尔认为萨满教之所以不是宗教,因为它没有特殊的神棍、礼拜仪式和教义,它可以说是一种“为社会所确立,又为社会利益服务并用一定形式表现出来的人与彼岸世界神魂颠倒的交往”;埃利亚德则认为萨满教是一种古老的“昏迷方术”,强调指出,即使在北亚地区,人们的宗教生活以萨满教为中心,萨满教成为渗透人们全部生活的统治思想现象,但也不是宗教。

2、以社会历史发展形态为参照系来定义萨满教,认为萨满教是一种原始宗教形式。如1978年的《美国百科全书》就明确指出萨满教是一种宗教,并把萨满视为萨满教的司祭者。而前苏联、蒙古等学者则进一步认为萨满数是宗教的一种特殊形式,这种观点集中反映在《苏联大百科全书》的解释中:“萨满教作为宗教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阶级社会以前的氏族社会(无阶级社会),特别是在无阶级社会瓦解时期得到了广泛地传播。在这些氏族比较高的发展阶段,成为一种宗教残余而镇保留下来。”把萨满教作为无阶级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时期的一种宗教形式。

3、从崇拜对象的多样性来考察,认为萨满教是原始多神教。如俄国学者博格罗兹认为萨满教是一种万物有灵宗教,英国学者刘易斯称萨满教为“精灵附体之宗教”,前苏联学者克雷维辽夫认为萨满教是一种多鬼祟拜等等。

4、从人类初始文明与萨满教的关系来考察,认为萨满教是一种信仰系统。如匈牙利学者霍帕尔(1987)认为,萨满教可以看作是一个复杂的信仰系统。古代萨满不仅作为一个神职人员在古代人的意识形态生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而且还作为巫医、诗人、歌唱家、思想家、艺术家等在世俗日常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5、美国哈佛大学张先直教授(1984)认为,中国除儒教、道教文明之外,还有一种萨满式文明。他在《考古学专题六讲》中提出:“萨满式的文明是中国古代文明最主要的一个特征。”在国外,有的学者将这一观点引申到整个世界文明史的研究中,提出了整个世界古代文明就是一种萨满式文明的观点,认为人类最初的文明就是萨满文明。例如,从神话的角度来看,世界各地创世神话,事实上都可以包括在萨满教神话之中,故萨满教创世神话亦称作“世界神话”。





(二)国内学者代表性观点

清末民初时期,已经出现了对萨满教性质的探讨。笔记小说《清稗类钞》中就详细记述了时人关于萨满教宗教性的三种观点:

一为佛教之分支:“萨满教不知所自始,西伯利亚及满洲、嫩江之土人多信奉之。其教旨与佛氏之默宗相似,疑所谓萨满者,特沙门之音转耳。迷信于此者,以亚古德人、索伦人、达呼尔人、鄂伦春人为甚。”一为满洲旧教:“其仪式以跳神为重,所供神牌,书‘法祖敬天’等字,盖满洲夙重祭天之礼,尤重敬祖,以不忘本为教也。”一为巫术:“萨满为女巫,非教名也,亦称珊蛮,则音转耳。然萨满术师,不如佛之禅师、耶之神甫得人崇敬,但以巫医、卜筮诸小术敛取财物而已。”

就目前国内学术界关于萨满教性质的探讨中,有学者认为萨满教是形成于母系社会中晚期的一种原始宗教;也有学者认为,萨满教不是宗教,应该将萨满教作为一种“萨满文化现象”来研究。

认为萨满教不是宗教的,学术界有以下几个代表性观点:

(1)以宗教要素为标准去研究萨满教,认为萨满教是某种信仰活动。如乌丙安(1989)认为“用现代宗教观来衡量萨满教,它其实不过是近似宗教的一种独特的信仰活动和现象,或者可以叫做自然民族的自然信仰。”这种视萨满教为信仰而非宗教的观点,在中外学术界都有一定的影响。王建新(2010)在《现代语境中的新疆维吾尔萨满研究——基于人类学的视角》一文中,依据现代维吾尔社会遗存的萨满信仰形态,提出“在现代维吾尔社会中,一般被学界称为萨满教的信仰形态,其实不是一种制度化意义上的宗教信仰,而是以萨满及其占卜命运、驱灵赶鬼等治疗仪式为中心而形成的特殊宗教民俗现象。”

(2)以文化结构成分辨析萨满教,认为萨满教是一种文化现象而非宗教。如徐昌翰(1987)在《论萨满文化现象——萨满教”非教刍议》一文中,认为萨满教的文化结构成分与宗教有着本质的区别。就目前而言,“萨满文化”这一概念对国内萨满教研究者颇具有影响力。

(3)萨满教为原始多神教,同时认为它是一种有独特的内容和传播地城、文化渊源的宗教形式。如蔡家麒(1985)提出,“萨满教是一种以崇奉祖先为主的原始多神教,产生在漫长的原始社会中,经历了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的历史阶段,在复杂的祖先崇拜阶段上形成。其信仰沿袭了上述各阶段上众多的崇拜对象,所信神灵极为广泛,有人类、动植物和无生命物。万物有灵的信念及神灵的集体性质和宗教仪式中的集体活动,一起构成了萨满教的原始特色。”

(4)从巫术的角度研究萨满教,认为萨满教的本质是巫术而非宗教。杨朴(2005)在《“萨满教”的本质是巫术而不是宗教》一文中,认为巫术的本质特征是人使用法术使役神,宗教的本质特征是人对神的膜拜迎合,由此提出文化人类学家认为的“原始宗教”“宗教的初级阶段”其实所指是巫术,萨满教本质上是巫术的观点。

认为萨满教是宗教的,学术界有以下几个代表性观点:

(1)以宗教的基本要素为依据,认为萨满教是宗教。如刘建国(1988)提出:“萨满教虽然还没有像世界三大宗教那样完备的教义、仪式或组织,但是它亦具备了有仪式、有组织的雏型。萨满教有神职人员萨满和甲立,有‘跳神’的宗教仪式,有全部落、全村、全屯的居民信奉,有跳鹿神的集体的宗教活动。所有这些都证明,萨满教是宗教。”在《关于萨满教的几个问题》中,刘建国又提出,萨满教是一种过渡宗教,由原始的自发的多神教向人为的一神教过渡的宗教,“既具备有原始的自发宗教的内容,又具备有阶级的人为的宗教内容,是原始宗教向人为宗教刚刚过渡的宗教”。

(2)将宗教形态与社会形态相联系,从宗教发展的视角界定萨满教,把萨满教视为原始宗教。如任继愈(1981)主编的《宗教词典》指出:萨满教是原始宗教的一种晚期形式,萨满教因通古斯语族各部落的巫师称为“萨满”而得名,形成于原始社会后期,具有明显的氏族部落宗教特点。且随着原始公社的逐渐瓦解,萨满教不断增加与阶级分化相适应的新内容。巴干(1994)提出“萨满教是北方民族历史上一个发展完备的原始宗教”,王叔凯提出的“萨满教是一种世界性的原始宗教”,揭示了萨满教的流布区域和跨国性。

(3)以“宗教四要素”理论研究中国北方民族萨满教,认为萨满教是成型的宗教形态。如孟慧英在《中国北方民族萨满教》中,借鉴吕大吉的“宗教四要素”理论,认为萨满教在“宗教观念、宗教感情和体验、宗教行为与活动、社会组织”这四个基本要素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结构性的关系,因而萨满教是具备完整成型的宗教形态。这是国内首次以中国本土宗教学理论对萨满教性质进行结构性的界定,研究方法较为新颖。

(4)从宗教的起源的演变研究萨满教,把萨满教界定为原生宗教。如邹昌林认为世界文化可划分为原生道路的文化和次生道路的文化,将宗教划分为原生宗教和次生宗教两类,孟慧英也将这种理论引入萨满教研究,提出“萨满教是原生性宗教。”

此外,关于萨满教的性质,还有很多界说。有学者提出,萨满教是一种社会现象,会随着社会的变迁不断发展,因此研究萨满教必须以历史发展的眼光,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萨满教特点做不同的界定:“原生的萨满教是阿尔泰语系诸民族在原始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自发形成的自然的宗教”,“近现代的萨满教是自发的原始宗教向人为宗教过渡的一种宗教”。



二、萨满教性质认识分歧的原因分析

萨满教究竟是什么,国内外学术界至今没有一致的回答。其所以出现如此情况,是由人们对宗教本质的理解方式不同所引起的。有的学者认为,宗教的本质是宗教信仰主体(个人),如美国近代实用主义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就坚持认为宗教是“个人与其认为神圣的对象保持关系所发生的感情、行为和经验”;有的学者则认为宗教的本质是被信仰的主体(神),如麦克斯·缪勒认为宗教是对某种无限存在物的信仰;还有的学者则从宗教的社会功能来规定宗教的本质,如法国的杜尔凯姆认为,宗教的基础是社会需要,被宗教奉为“神圣”的事物,本质上是被象征性地表现出来的社会。

上述几种对宗教本质的理解方式导致了目前学术界对萨满信仰研究的认识分歧:

分歧一,认为宗教的本质是宗教信仰和宗教崇拜对象(神),持此观点的学者把萨满教视为信仰和祟拜的某种具体信仰对象的信仰系统,萨满教的本质等同于信仰观念的本质,或等同于神灵观念。

分歧二,宗教的本质是宗教信仰主体,持此观点的学者强调萨满的心理状态和个人体验,把萨满的个人体验和这种体验的表现方式,认作萨满教的本质。

分歧三,宗教的本质是宗教的社会功能,持此观点的学者以萨满活动为中心来观察作为社会文化现象的萨满教,致力于研究萨满的社会作用和以怎样的方式服务社会。





三、关于萨满教性质研究的几点思考

(一)就研究方法而言,目前国际上最广泛流行的萨满教研究是把萨满教的各种组合因素进行分类,将其作为萨满教特征,然后依据这些特征和由这些特征组合的具体系统,对萨满教的性质进行概括。目前为止,学术界所归纳出来的萨满教特征,主要为萨满昏迷行为、萨满的守护神与助灵系统、领神幻觉、灵魂到他界的旅行、萨满宇宙特征等,学者们常以这些特征作为判断各个民族和地区萨满教的参照系。这种研究方法的益处在于能揭示作为社会文化现象的萨满教和某个历史阶段萨满教的典型特征,能推动萨满教研究的规范化,但如果把这些“特征”作为判定萨满教性质的绝对标准,会有失偏颇。

(二)就研究态度而言,不论从何种学科入手研究萨满教,都要一分为二去对待,否则容易得出片面结论。萨满教中既有封建迷信的糟粕,又有民族文化的精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是萨满教研究的正确态度。

(三)就萨满教的研究价值而言,萨满教主要的信仰与祭仪在氏族、部落、民族社会中代代相传,不仅仅是表现于文献、考古发现的“化石”,还是一种在社会生活各方面发挥作用的活态宗教,各种文化的幼芽几乎都存在于萨满信仰观念和活动中,成为诗歌、叙事文学、绘画、器乐、舞蹈等和戏剧等艺术门类的原始根基。我国是一个萨满教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度,历史悠久,信仰民族众多,萨满教形态多样,既具有反映萨满教一般规律的普适性意义,又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四)就萨满教性质的定义而言,本文献综述所认同的观点是:萨满教是一种以神灵信仰为核心的原生性宗教,伴随不同土著民族的历史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演变。

(五)就萨满教性质研究的不足而言,国内萨满教研究的国际化水平较低,国际交流的能力不强,对国外萨满教研究历程、主要成就及其得失缺乏深入、系统的了解和研究,对国外萨满教前沿问题关注、研究不够。



致谢:

历时将近两个月,终于完成这篇文献综述,在写作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惑,但是,在老师们和同学们的帮助下,大部分的困惑得到了解决。尤其要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老师,对我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所给予的无私帮助,对我的论文修改和完善提供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另外,也要感谢闵行区图书馆的老师们,为我寻找相关文献资料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在此向帮助和指导过我的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也感谢本篇论文所提及的每位学者,文中引用了学者们的文献资料和研究成果。

另,由于时间仓促,水平有限,文中错误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各位老师斧正。

我想,这篇文献综述的撰写对我而言,意味着一个新的开始,在此过程中,我坚定了今后大学专业的兴趣择向,且在查询文献资料的过程中,发现了许多让我甚感兴趣的课题,我会循着这条路,走下去。

最后本人严正声明:所提交的文献综述是我个人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文责自负。



参考文献:

[1]凌纯声:《松花江下游的爵哲族》,国立中央研究底历史语言研究所,南京,1934。

[2]乌丙安:《神秘的萨潘世界》,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89。

[3]郑天星:《国外萨满教研究概况》,《世界宗教资料》1983年3期。

[4]秋浦主编:《萨满教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5]吉林民族研究所编:《萨满教文化研究》第一辑,吉林人民出版社,1988。

[6]吉林民族研究所编:《萨满教文化研究》第二辑,天津古籍出版杜,1990。

[7]富育光:《萨满教与神话》,辽宁大学出版社,1990。

[8]刘小萌、定宜庄:《萨满教与东北民族》,吉林教育出版社,1990。

[9]富育光、孟慧英:《满族萨满教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10]治都尔图等编:《民族文化习俗及萨满教调查报告》,民族出版社,1993。

[11]庄吉发:《萨满信仰的历史考察》,文史哲出版社,台北,1996。

[12][日]大间知笃三等著,色音等编译:《北方民族与萨满文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5。

[13]庄福林:《论萨满教“神”的实质》,2005。

[14]孟慧英:《尘封的偶像——萨满教观念研究》,2000。

[15]色音:《中国萨满文化研究》,民族出版社,2011。

[16]孟慧英:《中国北方民族萨满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17]赵志忠:《中国萨满教》,2009。

[18]富育光:《萨满论》,辽宁人民出版,2000。

[19]孟慧英编著:《原始宗教与萨满教》,民族出版社,2008。





郑天里.国外萨满教研究概况

于锦绣译.国外大百科全书“萨满教”辞条选[J].世界宗教资料,1983.3

张光直.考古学专题六讲[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6.4.

温都尔图.中国北方民族的萨满教[J].社会科学辑刊.1982年第2期.

徐昌翰.论萨满文化现象一“萨满教”非教刍议[J].学习与探索.1987年第2期.

乌丙安.神秘的萨满世界——中国原始文化根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出版,1989.

王建新.现代语境中的新疆维吾尔萨满研究——基于人类学的视角[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19-24.

徐昌翰.论萨满文化现象——萨满教”非教刍议[J].学习与探索,1987年第5期.120-128.

宋恩常编.中国少数民族宗教初编[M].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12.

杨朴.“萨满教”的本质是巫术而不是宗教[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13-18.

刘建国.关于萨满教的几个问题[J].萨满教文化研究第一辑,1988.23-33.

刘建国.关于萨满教的几个问题[J].萨满教文化研究(第一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8.23.

任继愈.宗教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930.

巴干.萨满教的宗教要素及其原始特征[J].前沿.1994年第4期.56-58.

王叔凯.维吾尔族伊斯兰教依禅派中的萨满教影响初探[J].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7年第4期.32-36.

孟慧英.中国北方民族萨满教[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邹昌林.中国古代至上神:天帝的起源[J].世界宗教研究,2004年第4期.125-137.

迪木拉提·奥迈尔.阿尔泰语系诸民族萨满教研究[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





献花(0)
+1
(本文系一天一招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