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香炉是铜做的焚香器具,是历史悠久的汉族传统工艺品。铜香炉虽然质地相同但是不同时代的能工巧匠们却把他们做成了作成种种形式。 宣德炉之大美,在于其色内融,从黯淡中发奇光。项元汴说:“宣炉之妙在宝色内涵,珠光外现,澹澹穆穆,而玉毫金栗隐跃于肤里之间,若以冰消之晨,夜光晶莹映彻,迥非他物可以比方也。” 地球有春夏秋冬,人类需要避暑防寒。炭炉,就是古人在天寒地冻时燎炭取暖的用具,类似于现在的火盆。所以铜炉最初的定义就是“盛火器”。炭炉在中国很早就出现,在商代墓葬中已有出土。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青铜文明进入高峰期,炭炉已是贵族阶层的日常用具。早期的炭炉多为圆形,下有三足,口沿外有链环作提携之用。 随着时代的前进,古时候的这些取暖用的生活器皿铜炉慢慢的被现代的一系列煤啊.电啊.都给代替了,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这些铜炉也是越来越少,俗话说:物,以稀为贵,正是因为这样,这些器皿引起了现代许多古董爱好者的喜爱,把它们像宝一样收藏起来,甚至是不惜花重金将其买回来,但是有的人虽然拥有了铜炉却不知如何去保养它,久而久之看着自己的宝贝铜炉光鲜的外貌慢慢的褪去,却速手无册,多么的叫人着急,那么下面就来告诉大家一些,铜炉的保养方法吧: 铜炉保养流程: 1.大锅蒸馏水,滚开后,置入煮至30~50分钟。 2.取出后,以后毛巾擦拭,微温状态下,仔细清楚油渍。 3.如包浆皮壳亮度有损,可反复用牛奶稀释后,蜂蜜擦拭。 4.以强力吃风机,再使其回温,用毛巾厚布反复擦拭。在意强力吹风机回温,喷上碧丽珠保养,轻微擦拭。 铜炉已破损皮壳包浆的处理流程: 1.若曾以铜油擦拭,铜锈已无存,整品相已成新品,放入洗衣机后面的洗衣槽,反复1~3个月或置于加湿器前亦可。潮湿空气,使其反出铜锈皮革,寻回包浆。 2.原器物已因铜刷强力清洗,基本没救,除非以铜油擦拭整体反新后再重新开始。 3.如清理后仍没有皮壳宝光,需以环香慢养,想加快成效,唯有涂地板腊后频繁擦拭,唯显现出之润光为假,持续不常,有腊胶味。 4.給所有铜炉爱好者,当三代铜炉已涨价至不寻常时,请好好保养,件件价比汽车高,细心呵护,用心珍藏,流传百世。 铜香炉虽然其质地都是相同的,但是不同时代的能工巧匠们却把他们做成了作成种种形式。铜香炉用途也是有多种的﹐比如熏衣铜香炉﹑或陈设铜香炉﹑或敬神供佛铜香炉等。烧香使用的器皿也是仿照古代青铜器的款式,以商周时期贵族使用的鼎、簋、鬲等青铜礼器为蓝本,开始流行三足与圈足铜香炉。宋代的铜香炉外底正中一般刻有阴文篆书款,如“子子孙孙永用”、“上宝”等以示宝贵。 明代永乐时期传承宋代的仿古遗风,继续流行铜香炉。永乐时期的铜香炉外底正中有刀刻阳文楷书款“大明永乐年制”或“永乐年古式造”六字,铜香炉刻有年号款是从永乐时期开始。宣德时期进一步崇尚和仿铸古器物,宣德的御制铜香炉俗称宣德炉,铸于宣德年间,它是当时冶炼技术与铸铜制作艺术杰出的代表作。 “古有宣德炉,今有巧生炉”。对于巧生炉,相信大家早有所耳闻。陈巧生之子有说过:“在我的眼中,父亲制作的铜炉,都是有灵魂、有着丰富生命力的。父亲作为古韵铜炉制作技艺的传承人,是在用他的铜炉来传承古代技艺和铜炉文化。”陈巧生从小就喜爱铜炉,由于小时候手中经过大量老炉,对老炉有感情、有感觉,便立志发掘和传承中国铜炉匠人数百年积累起来的精湛工艺。巧生炉的出现也蕴含着江南文化的精气神,蕴含着江南文化精致、温润、典雅的特质。 巧生炉一直采用铸造宣德炉的失蜡法技艺,恢复了几百种经典宣德炉器型。人们都夸他制作的铜炉光泽漂亮、声音清脆,这也是有缘由的。首先,原料独特,除铜之外,还有银、镁等贵重材料加入,所以炉质特别细腻,呈暗紫色或黑褐色;其次,炼次繁,一般炉料要炼4次,而巧生制炉炉料要经十二炼,因此炉质会更加纯细。最后是闪金光,鎏金或嵌金宣德炉金光闪闪,给人一种器宇轩昂的感觉。 在全国号称收藏重镇的北京、西安、天津、上海等地,巧生炉受到藏家们一致的追捧。在台湾,收藏家们更无不以收藏巧生炉为荣。 传世宣德炉,皮壳润滑,皮色晶莹,宝光熠熠。当世精美铜炉,若盘养得法,亦可与如古炉无二。 一位老铜匠师傅结合40年制炉经验,更自创两套慢养法: 其一:经常用新鲜羊皮或猪皮擦拭微温的铜炉,羊皮皮质细腻,内含油脂,易于沁入皮壳; 其二:铜炉日日燃点沉香,日积月累,烟气熏染炉体,香油附着炉身,每经盘玩,沉香吃入皮壳,此法虽需经年累月之功,但可于养炉的漫长过程中,修炼自身,摒除急功近利之心态,磨练出沉稳庄重之气质。 爱炉之人,炉如其人,养炉过程,亦是一种修身见性的磨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