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跟着颜新老师品读老方子(二一)张骧云治游风案

 清茶清清 2018-04-08
 


上海三月 戴荃 - 悟空


此次随颜新老师一起品读的是清末民初上海名医张骧云治疗游风的一张处方。张骧云(18551925)又名世镳,字君相,晚年号冰壶,上海人,以善治伤寒而闻名沪上。其家族自张铁一定居龙华算起,迄今已有七百余年历史。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第十四世张君调弃儒从医,开创上海“张氏医学”之先河,至今也有三百余年。清代以来,其家族中有七世十一人载入《上海县志》、《上海续县志》。张骧云为张氏医学第九代传人,其13岁时父亲去世,遂从长兄云学伤寒时症,从三兄蔚云学内伤杂病,并在晓云诊所助诊。后自设诊所,同时在难民栖流所、普育堂兼任医生。因医道高明,治病有方,病客盈门无暇日。张氏善察病人之脉象、神识、舌苔、斑疹及寒热之高低,灵活运用药物配伍,审慎用方,辨证施治。对患高热,神识昏蒙,舌苔灰黄糙腻或焦黑糙裂之病人,给药数贴,往往能苔散热消,病势缓解,有“一帖药”之称。中年患重病,两耳失聪,赖“喇叭筒”助听应诊,人称“张聋甏”而声名益盛,尤以擅治伤寒闻名于时。张氏继承张仲景及吴又可、叶天士诸家理论及经验,认为温病与伤寒一脉相承,伤寒与温病之争毫无必要。至于病源不同,治当有异,固未可厚非;然伤寒化热,温病化寒,寒热之间的传变转化,往往交互错杂,难以绝对划分界线,必须见微知著,通权达变,决不可胶柱鼓瑟。主张伤寒、温病应冶于一炉,融为一体。其后裔张镜人于2009年与颜德馨先生、裘沛然先生同获评首届“国医大师”称号。



大兄

辛未  五月十四日

游风虽减,火毒未消,胸闷身热,音郁伤金,慎XX 高明示正。

焦山栀二钱  淡豆豉三钱 

硃连翘二钱  赤芍钱半 

姜淡芩钱半  桑叶钱半 

硃茯神四钱  生甘草三分 

鼠粘子    射干一钱   

马勃五分


此案病名游风,症见患处皮肤起红晕,并浮肿形如云片,灼热瘙痒,游走无定,多发于口唇、眼睑、耳垂或胸腹、背部等处,有如风之善行而数变,故称之。《医宗金鉴》谓:此证发于肌肤,游走无定,起如云片,浮肿焮热,痛痒相兼,高累如粟,由脾肺燥热,而兼表虚腠理不密,风邪袭入,怫郁日久,与热相搏则化热益盛而成。滞于血分者,则发赤色;滞在气分者,则发白色,故名赤白游风也,可见此病多责之于风、火。时维五月,亦夏热之时。患者前来复诊,游风已减,火毒未消,尚有胸闷、身热、音郁等见症。风邪外袭,与热相搏,上焦气机不畅,治当清透为宜。


方中起手栀子豉汤,乃《伤寒论》治疗虚烦不得眠,心中懊憹之名方。张氏家传以擅长应用豆豉治疗伤寒、时气为一大特点。认为属伤寒范畴之热病,不外乎新感外袭与伏气内发两途。新感虽有寒温之分,但外邪侵犯,由表入里,治疗只宜表散;伏气因新感引动,由里出表,治疗亦宜透达。故除里结阳明可下夺外,新感务求“表透”,勿使内入;伏气务求“透表”,促其外达。邪在卫分,以葱豉汤发汗解表,体壮邪盛者每佐葛根以加强表散之力。若邪在气分,则用栀子豉汤以表里双解,邪在半表半里又常配柴胡以促进和解之枢机。若邪已入营,取生地与豆豉同杵,此名“黑膏,乃出于《肘后方》,二药合用育阴透达以泄营分之邪,此用法贺季衡先生亦常应用,且师古人意而有所发挥,又常用豆豉与石斛同杵,亦发表不伤阴,养阴不碍邪之意。淡豆豉为黑大豆发酵加工而成,《中国药典》以桑叶、青蒿汁蒸制,此外尚有以辣蓼、佩兰、苏叶、藿香、麻黄、青蒿、羌活、柴胡、白芷、川芎、葛根、赤芍、桔梗、甘草等药蒸制者,据张镜人先生文章所述,张氏所用淡豆豉与大豆卷均经麻黄水浸制。黑豆性味本甘平,经麻黄水浸制后则转为辛温而有发散之力,配合苦寒之山栀则有透邪泄热、除烦解郁之功。此二味实已奠定本案处方外透里清之基本立法。再加姜淡芩以清上焦里热,轻清之桑叶以疏散风热而达表邪。


方中连翘、茯神均用朱砂拌制,朱砂为矿物,其质重而能镇惊安神,其色红而入心,性凉而能清热。《素问》病机十九条谓诸痛痒疮,皆属于心(或言皆属于火),故用朱砂拌制以安心神而清热。连翘性凉味苦,轻清上浮,用以治在上在外诸热,尤以消肿散结之能而为疮家之要药。茯神一以安神,一以利湿,江南之地,或其人素体有湿亦未可知,若热与湿合则更难解难分,故用之分消为宜。赤芍色赤入血而凉血活血,亦有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


鼠粘子即牛蒡子,性味辛苦而寒,既能疏散风热而透疹,又能清热解毒而利咽喉,用于本案实有一举两得之妙用。而苦寒之射干与辛平之马勃则为清热利咽之要药,常搭配使用以治疗咽喉肿痛之疾。


再观全方,病因风邪外袭与热相搏而起,郁于肌肤则发游风,蕴于肺卫则见身热胸闷,金实不鸣故而音郁。治当透邪外出兼清里热,山栀、豆豉、桑叶、黄芩即为此而设。连翘、茯神用朱砂拌制,为“诸痛痒疮皆属于心”之意,连翘清热散结为疮家圣药,茯神渗湿于下不与热结。赤芍入血分而凉血活血,有“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射干、马勃清热利咽之用,而牛蒡子功兼疏散风热与利咽。


本案书于辛未年(1871年),而张骧云出生于1855年,年方十六,其认证用药已具功底。近读颜老德馨本科毕业论文《湿论》,其文引经据典、条分缕析,文采斐然,彼时其年龄亦不足十九周岁,真可谓英雄少年。人或言中医愈老愈吃香,以经验丰富之故。其实若年青时见地不明又不学无术,至老亦不过老庸医而已,又有何益。思之不免汗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