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拱墅新八景”公布,哪一处的景致是最深入你心?

 红翡綠翠 2018-04-08


恰是人间二月春,拱墅八景处处新。在近期举办的拱墅运河旅游节上,“拱墅新八景”新鲜出炉,古老的景致被赋予了优雅的新名字。拱墅也将实现南北山水联动,打响“一山一水”旅游品牌。





“拱墅新八景”到底有多美?

跟着小编一起去看看吧!


拱宸迎月

景点:拱宸桥



拱宸桥东西横跨大运河,是京杭大运河到杭州的终点标志。始建于明崇祯四年(1631年),清光绪十一年(1888年)重建,中间几经兴废。该桥长98米,高16米,桥面中段略窄为5.9米宽,而两端桥堍处有12.2米宽,桥面呈柔和弧形,为三孔薄墩石拱桥,纵联分节并列砌筑。桥形巍峨高大,气魄雄伟,是杭州城区最大的一座石拱桥,同时也是拱宸桥地区的标志性建筑物。相传在古代,“宸”是指帝王居住的地方,“拱”即拱手,两手相合表示敬意。古时每当帝王南巡,这座高高的拱形石桥,象征对帝王的相迎和敬意,拱宸桥之名由此而来。



拱宸桥对于杭州的意义很不一般,很久以前,返乡的杭州人在看到这座古桥后,总会不由自主地坦然和兴奋起来。这座桥,便是古运河杭州终点的标志。远走他乡的游子见到故乡熟悉的小桥迎面而来时,总是会生出许多的欣慰和感慨。如今,古桥在几经修整后,依然是行人往来,络绎不绝。走上高陡的桥面,望运河北去,拱宸桥就如同一个维系点,里面是家、是根,外面则是一片闯荡的世界。


香积塔影

景点:香积寺



香积寺东临丽水路,西靠大兜路,南面香积寺巷。寺庙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旧名兴福寺,后由宋真宗赐名“香积寺”,现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据《西湖游览志》和《武林梵志》记载,当年大运河的船只来往繁忙,香积寺是杭嘉湖一代佛教信徒从运河到灵隐、天竺朝山进香的必经地,在运河流域及杭州佛教界拥有较高地位,是经运河进入杭州的第一座和离开杭州的最后一座寺庙。寺庙主体为铜式建筑,铜墙铜瓦,气宇恢弘,瑰丽而庄重。从香积牌坊进入,中轴线上依次为天王殿、大圣紧那罗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两侧是观音殿、文殊殿、普贤殿、钟楼、鼓楼等。



香积寺双石塔建于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其形制相同,均为八角九级,仿木构楼阁式实心石塔,现存西塔,其壶门刻成半启状,佛陀自内而出,为塔中罕见。塔体逐层收分,除二层以上的栏杆用青石外,余皆为湖石构筑,塔基须弥式,其上每层依次由平座、塔身、塔檐相叠而成,以塔刹收尾,刹顶用宝葫芦、佛像或经文。檐下平身科为五踩双翘,角科为七踩三翘。塔身每面中央雕壸门,两侧为浮雕,是清代佛塔的佳作。现存西塔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东塔于2000年重建,现东塔的位置未在原基址上,而是按照遗存的西塔,在西塔西面进行复建。原西石塔成东塔。


富义天华

景点:富义仓



富义仓地处胜利河与运河交叉口,坐南朝北,占地十亩。始建于清光绪六年,是当时江南谷米的集散地,也是清代国家战略粮食储备仓库,可存粮四五万石。在清代有“北有南新仓,南有富义仓”之说,杭州的富义仓与北京的南新仓并称为“天下粮仓”。当时富义仓内共有五六十间粮仓,每间约20平方米,可存四五万石谷物,还有砻场(去稻壳的碾坊)、碓房(舂米的作坊)、司事者居室等。主仓东西相向而建,四列三进,一层砖木结构,硬山造。



富义仓是杭州现存唯一的一个古粮仓,建国后其仓储功能也几经变迁,但作为“天下粮仓”的重要一员,运河文化、漕运文化、仓储文化的实物见证,富义仓依然屹立在运河最南端。如今的富义仓是围绕遗址保护,于2007年以原有的占地范围、用原有的材料、按原有的历史风貌、原汁原味进行修复的,共有13幢建筑。经过修复后的富义仓摇身变为时尚创意空间,由“物质粮仓”转变为了“精神粮仓”。


桥西博古

景点:桥西历史街区



桥西历史街区位于拱宸桥西侧,沿运河西面而建。整条街区傍着千年古运河,白墙黛瓦、老旧门梁、古色古香,延承着运河的古韵、魅力和灵秀风情,街区的博物馆群包括中国刀剪剑博物馆、中国伞博物馆、中国扇博物馆、杭州工艺美术馆、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等五大国家级博物馆。手工艺活态展示馆中汇聚了张小泉剪刀、西湖绸伞、紫砂壶、陶艺等20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内外游客了解、学习和传承人类传统手工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



小河拾梦

景点:小河直街历史街区



小河直街历史街区地处京杭大运河、小河、余杭塘河三河交汇处,东临小河,西临和睦路,南临小河路,北临长征桥路,是集中反映清末民国初期城市平民居住文化生活、生产劳动文化和运河航运文化的重要历史文化街区之一,是一条以保持传统居住、商住功能为主,延续杭州地方传统特色文化和展示运河航运文化,集商住、居住、休闲功能为一体的历史文化街区。



早在南宋时期,小河地区就是物资集散地,河、陆转运地,物资储备地。明末清初,河埠码头出现了勃勃生机。到了清代的中晚期,这里开始重新发展,餐饮业、茶点业、百货业等渐渐兴起。酒作坊、打铁店、盐铺、碾米店、蜡烛店等各行各业都在小河地区扎下了根。作为最有价值的历史信息,这一阶段的小河直街所留存下来的传统民居建筑和商铺建筑,也是最重要的文化元素。


小河民居作为清末民初所建典型的水乡民居,属运河商埠文化,即一河两街格局,面街一楼为商铺,二楼为居所,是下店上宅的典型。这些民居位于小河直街两侧,沿小河东南至河港交汇处,有一大排木结构建筑,长约300米,还有狭街窄巷夹于其间,其中沿河居民有一部分仍存有一些或公用或私属的河埠头。小河民居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风情,标志着杭州这座文化名城的历史信息和生活情趣。


望宸揽胜

景点:望宸阁



望宸阁位于半山国家森林公园主峰,海拔280米的凉帽尖山顶西侧,为杭州城北新地标,高42米,十分雄伟,从山下远眺很小,近看则极为震撼,采用“明三暗五”的重檐楼阁式形态,是南宋建筑的显著特征。阁楼选用的木材为菠萝格,也叫铁梨木,质量硬、强度高且耐腐蚀。



阁内陆上1层为门厅,3层和5层可以观光,隐藏在檐楼内的2层和4层则是参观区。东西两侧有楼梯可以拾级而上,还设置有直达电梯。5层为整个楼阁的绝佳观景点,往东可以看到临平和钱塘江,往南由近及远能看到几乎整个杭州城,往北则是整个杭钢和崇贤新城。


望宸谐音望城、旺城、望成。宸,释义是北极星所在,后借指帝王所居,又引申为王位、帝王的代称。拱墅区有拱宸桥,望宸之宸字即与此呼应,又因望宸阁立于城北唯一的山脉皋亭山巅,向南可望杭州全景,故取“望城”之意。望宸阁作为城北新地标,与城南吴山城隍阁一南一北,相互呼应。


虎山映翠

景点:虎山水库



“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


虎山水库位于虎山公园内,沿虎山路慢慢向前走近,视野豁然开朗,虎山水库便映入眼帘。青山依依,绿水迢迢,仿佛走进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一般舒适悠然。公园以虎山水库为核心,此处最明显的特点就是“青山绿水,田园人家”,采用“渔樵耕读”的田园生活布局手法,力求达到虽由人做、宛若天开的意境。站在虎山桥上,远眺可见苍翠群山,俯看开阔的湖面泛着粼粼波光。在远离尘嚣的群山之中,在空旷宁静的湖水旁,顿时心旷神怡。'



半山云香

景点:半山娘娘庙



半山娘娘庙位于拱墅区半山路以北,杭州半山国家森林公园内,皋亭山的半山腰,又名撒沙夫人庙、半山庙,为半山倪姓家庙。 相传北宋末年,金兵南侵,康王赵构南逃,途经杭州半山,无处藏身,一位倪姓闺秀慈灵显赫,撒沙阻敌,后捐躯明志。绍兴年间,高宗皇帝首崇祀典勒封倪氏“撒沙护国显应半山娘娘”,立庙塑像,庙乃始成。八百多年来,儒家崇德报功的半山娘娘庙在民间有着广泛的影响。1990年,倪氏后裔募资在遗址上重建半山娘娘庙,庙内前有“娘娘殿”,后有“观音殿”,西有厢房。



相传每年五月初一,杭嘉湖一带养蚕妇女云集于此,祭祀半山娘娘诞辰,祈求蚕茧丰收。在每年的半山立夏节期间,半山娘娘庙广场都会举行半山立夏娘娘庙会,拱墅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天竺筷、民间剪纸、半山泥猫、朱养心膏药等)都在庙会上进行展示,并举办立夏民俗活动(派发乌米饭、打莲湘、斗蛋、采蚕豆、烧野米饭等)。


2009年,“半山立夏习俗”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拱墅区作为“立夏习俗”的主要传承地参与了联合申报过程,“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意味着拱墅区成为世界非遗项目的主要保护社区,也标志着“半山立夏习俗”保护被提升到了更高层面。



以上每一个景点,都伴随着一幅简洁灵动的“新八景图”,寥寥几笔勾画出,八景特点风貌。这就是画家吴理人为庆贺此次新八景的诞生,特地创作的“新八景图”,用自己独特的方式纪录这场运河盛事。趁着春光,一起沿着这条新线路去看看“拱墅新八景”吧!



杭州旅游发布整理编辑

部分素材来源:拱墅商贸旅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