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法实法师:怎样保持修行的状态(二)
2018-04-08 | 阅:  转:  |  分享 
  
法实法师:怎样保持修行的状态(二)啥是观心啊?就是正知正念嘛,就这四个字,你做到就行了,正知正念。知是见闻觉知的知,师父讲法的当下你知道,明
明清清的,明明了了的。啥时候那个“明明”变成照了,啥时候那个“了了”它就是觉知了,把知道那个东西也放松下来,不管它了,明明的这个东
西就变成照了,就空了,空了就照了,你不空它不照,对不对?空而照,这就是觉性了。照离不开两个东西,一个叫空,一个叫明。你当下的心不明
明清清的——就像镜子似的,你不擦干净,一点儿光明都没有,它能照吗?所以当下的心你得修得干干净净的。所谓的清净心不是念头没有,是念头
的背景是光明的,那叫清净心。你那个念头起现的时候,念头是正确的,没有我执,没有对立,没有烦恼的分别,都是正念,正确的念头,不跟别人
对立,这里没有烦恼的分别。它的背景——现在你听师父讲法的当下,你的心,你起心动念,把那念头去掉,剩下的东西是啥样子?你要是阴暗的,
那就不对了,那就不是清净心了。清净心一定是性界清净光明有正知。性界、一念不生当下的心是啥状态?它是光明的。性界是光明的,从这里会产
生正知,就是起心动念当下就知道。这里是阴暗的,是无明的,你还有正知吗?都要睡着了一样,没有正知了,是不是?这叫性界清净光明有正知。
心界呢,得智慧,有正念,有正确的念头,没有我执,没有对立,没有烦恼的分别,这就是正知正念。你保持住它就行了。所谓的开悟,就是一念不
生当下的心,明明了了的——那个“了了的”是觉知,了了的放下,放松,了了的也没了;明明的那个东西,上面穿着无明的外衣,你再放松——放
松就是敞开、放下、不取不舍——这个明明的东西它就显空了,它自己就空了。这个明明和空是一体的,就融一块了。当下这个空性的光明就尽虚空
遍法界了。它像镜子一样,一切万法都影现在里面,如梦如幻的,不可得;当下的心就是如如不动的,不动,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照
见五蕴皆空。五蕴还在,但是当体即空,如梦如幻了不可得,《心经》里讲叫无所得。当下这个状态就叫观自在,这个状态可以了,就到地方了!一
直保持这个状态,一路就成佛去了。就是这么简单,是不是?看看我写的说说《独守明知,成佛有余》。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自观自在,守本真心
。唯我独尊,啥是我?这就是我:当下这儿,明明清清的,像镜子一样的,这就是我;听师父讲法的当下,你心里明明清清的,没有妄想,没有烦恼
,这就是我。就守着它,不紧不松的,它自己就会赤裸出空性。赤裸出空性之后,这个明和空它自己本身就是合一的,它就是觉性。就这么简单。修
行在因上修,在果上得。你不想成佛吗?你得知道佛在哪儿。佛的住处在哪里?佛的住处就在这儿——这就是明知,你守着它,然后让它放松下来。
你放松就离不开正知正念,把正知正念再松没了,剩下的就是觉性。那个明的东西自己会显空,它不捆绑它自己了。你守着这个明知的我,把那个我
一放松,它就无我了,一无我了就唯觉了,然后就观自在了,你就解脱了。是这样的。所以说修行这条路就这么简单,就这么直接!明明白白的一条
路。你不这么修,你啥时候也成不了佛。你一定要听,今天我讲的这个,你要听!你听多少遍都不多!你听了当下就知道怎么安住了,就知道怎么修
,这就叫修行的状态。觉性出来了,还是这个状态,还是明知,但这个明知是自明自知,空空的自明自知,无我唯觉,自观自在。彻底地放松了!觉
性出来,彻底地放松了,因为你就是虚空,一切都在这虚空里头。眼见如梦如幻了不可得,你就自在。所以说修行是修这个因,得这个果。实际上那
个因里就有果,能听懂吗?因里就有果。大根基的人直接——就是即因即果,直接就见到了。见不到,明知你得知道,穿着无明外衣的觉性你得知道
。你不知道你守着它,守得云开见月明,守着它,那件无明的外衣,它自己就脱下了,那个空性赤裸裸地就出来了,明空就不二了,觉性就出来了。
所以说离开观心这一法你成不了佛。不观照当下的心,你还想成佛?你要干什么呀?心外求法,身外求道,那就是外道啊!还希求什么神通什么的,
那都没有用!我们要的是解脱,神通不能让你解脱,不要。唯一要的就是一念不生的当下,让心体明朗——就是刚讲的明明清清的、明了了的这个明
知——让这个心体显空,明空不二,无我唯觉,观自在,佛就出来了。佛出来了,让佛一直在就行了,让觉性一直在就行了。这里面会产生神通。产
生神通,就和你举手投足是一样的。你看这个杯子是空的,神通也是空的,啥都是空的,你不会执着它,这时候你才能解脱自在。所以说,别笨下去
了。再愚昧,再无知,再愚痴,一遍一遍地听我这么讲还不懂啊?假如你说我记忆不好,啥都忘了,但我就告诉你,正知正念,这四个字你还记不住
吗?这四个字你都记不住,我不就变成两个字了吗?我说明知嘛。明知,你当下的心不明吗?你当下的心没有觉知吗?你死了吗?没有啊!让它在就
行了!让它在就行了,可以了,它就让你成佛,你不用求。都简单到这个程度了,你还要多简单?你还要再简单,就是对师父有信心,然后听法不管
听得懂听不懂,就放松——但是明知也得在呀,你不在上哪儿成佛去呀?离开明知的“我”,你怎么无我呀?佛就在那个我里头呢!你一无我佛就显
出来了!是这样的呀!这个道理应该懂,有啥不懂的呀,是不是?懂了就照着这个去做!看书,听录音就行了。我在录音里讲的《略说修行》,《修
行四个要素》,文字版的也有,看!修行到底修啥?保持修行的状态,这些都有录音,文字也有。看嘛,一遍遍地看嘛!一遍不行,两遍,十遍,一
百遍,还看不明白它呀?看明白就照着去做,就成功了,没啥成功不了的。没有啥事比修行这件事更重要的了,没有啥事比快乐、幸福和解脱这件事
更重要的了!就干,别懒惰!不要懒惰,不要依赖,不要等待,别盼望,盼望什么?天上不会掉馅饼。在因上修,在果上得,就行了。我为啥不讲法
了?因为天天讲都是这些,都重复,把师父累死了是有罪的。我费尽唇舌这么讲,费劲巴力地这么去讲,你还不照着去做,你还想占点儿佛法的便宜
,你不去做,劳驾师父一遍一遍地讲,你还不做,你有没有罪业啊?真的有,因为你不重视法,不注重法。好马,是你一举鞭,还没打到它身上呢,
它就跑了,驾驭它,它就听话;不好的马削到身上,都打出血了,还不动,还不服气呢!做好马。实际上不用懂那么多,你照着去做,就觉在其中了
。现在我又讲了明知这个东西,就更细了嘛。要珍惜,是不是?修行就是这么简单,简单得几乎是不用什么了。你想吃到香蕉——简单到这个程度啊
,你想成佛,你要见到佛,佛在哪儿?就跟这香蕉似的,这香蕉瓤,这里头裹的就是佛!现在你见不到这果肉,你得扒皮,你得见到带香蕉皮的香蕉
,就这么简单——你把皮扒开,这就是佛,这就是佛!放嘴里你就知道佛是啥味道,简单到这个程度!那个明知,还有具体的——就在这儿呢!你修
到一定的程度,它就发光了,就像镜子似的,它就照了,到时候就显空了,就在这儿!显空了以后,这儿你也感觉不到,没了!因为全是空;但离不
开这个点儿,这也是意根,你的烦恼习气都藏在这里。呆着没事儿,你就守着心间这儿,放松下来。这儿有打结,到时候它就解开了。就这样,保持
正知正念。那个正知正念、一切法都是从这儿出来的,那个觉性也在这里头。都讲这么细了。这就叫我。人一说啥是我,你是不是回光返照“这就是
我呀”?“这就是我”实际上不是身体,因为身体是因缘所生法嘛。也不是身体,也不是起心动念的心,是一念不生当下的心:明明清清的,这个明
知,这是我;就是明明白白的,还没死,有觉性,这就是我。这就是佛的住处,这就是香蕉,带皮的香蕉。带皮的香蕉你能看到吧?你看不到香蕉瓤
你还看不到带皮的香蕉吗?师父讲法的当下,你的心明明清清的,明明白白的,这个东西就是觉性,但它是带着香蕉皮的觉性。你把那皮扒下来。想
扒下来,你咋扒呀?就放松,它自己扒它自己,这就叫自觉。自觉不是有个东西我怎么怎么样,就让它放松下来,让它在。就好像一块冰似的,让它
自己化,它自己就化了。别用力,用力就有我,就有二,别用力——到时候一也不可得——它就没了,显空了,就可以了。都讲到这个程度,你还不
懂,你让我怎么办?我就没办法了。你要吃香蕉,就得知道香蕉在哪儿;你想吃到香蕉必须扒皮。找到带皮的香蕉。穿着无明外衣的佛,就是一念不
生、当下明了了的心,它不生不灭的,它——就是穿着无明外衣的佛,它就是带皮的香蕉。你要的是皮里头那个香蕉的瓤,你要吃的是它,但是你必
须先把这香蕉拿到手,守着它。独守明知,成佛有余,就这个意思。到时候它自己赤裸它自己,它自己把衣服扒下来,一丝不挂的,把那空性的美丽
的身体让你看到。是这样的,就这么简单。越放松,觉性越抬头,让你看见它。你纠结那些干嘛呀?什么伦理呀,道德呀,啥都没有才行。戒律,啥
都没有。我讲得好像有点过分,但是其实一点儿都不过分;因为戒律,所谓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就是让你的明知现前的。你的心都清净了,你
都知道啥是明知了,你的心如此的清净,每天你除了明理反省发露忏悔的时候,你就这么安住,让那个明知——它自己本身存在,让它自己扒自己的
衣服,让觉性现前。必须要这样。你想开悟,必须啥都不执着,知道吗?啥都没有,它才能开悟。三藏十二部那么多法,就是让你的心清净。你心清
净了,啥都放下了。戒律、所有的东西都放下。放下不等于我去违背,对吧,明不明白?我放下了法律,法律告诉你说不许杀人,我放下了,放下它
是让你去杀人吗?不是,是我不纠结在那个里头。我从来都不杀人,我管法律那些事干嘛呀?法律管的是杀人的人。我也不违背它,我呆着没事儿天
天拿着法律书带在身上,我害怕,哆哆嗦嗦地干嘛呢?不要。觉知,放松,欢喜,然后就没有法律了。我是良民啊,我不是小偷,我怕什么警察呀?
这能明白吗?要保持这个状态,你才能开悟。把那些东西轻轻地抖落抖落,都放到一边去。六祖大师讲了,本来无一物,因为那个觉性是本来无一物
的。它就喜欢本来无一物,你非得往里面塞东西,然后它就不出来了,是不是?要这样的。心一清净了,明知出来了,放松,放松,放松,多听我讲
法的录音,放松放松放松……松松松松松……那衣服就没了,无明的外衣就落下来了,空就出来了,就明空不二了,觉性出来了,这香蕉吃到嘴了。
知道吗?就这样。六祖大师讲屏息诸缘,勿生一念,又告诉你,别起念头,然后不思善,不思恶。当下的心是不是不思善不思恶呀?当下的心是啥状态呀?你得自己感觉。六祖大师又说“正与么时”——这是唐代的方言,实际上是说,这是啥呀?当下你这个状态是啥呀?这就是明上座的本来面目!就是明知嘛,无我唯觉,了了常知,这就是明上座的本来面目。他就告诉你,直指你,这就是了!你不敢担当,我又问你:这是个什么?你还执着呢,我就嘘——给你吹下去了,给你吹没了。一吹没了,那是什么?那就是这个。你还紧呢,还找,不找!……然后我一吹,嘘!……脱落了。
献花(0)
+1
(本文系知足感恩爱...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