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良春益肾蠲痹法治疗风湿病连载(九十七) 骨痹(2)

 传承中医经方 2018-04-08

第二节  朱良春教授对骨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腰椎间盘突出属中医“腰痛”“腰腿痛”“顽痹”范畴,据历年报道及临床经验,如用一般祛风、散寒、逐湿、通络之药,均不易奏效,更多报道的是中西医结合,采用牵引、推拿、针灸、理疗、药物注射,虽远胜于西医的休息止痛及手术治疗,但毕竟不如单纯中药的简、便、廉、验,且牵引和手术有意外引起的截瘫,临床并不鲜见,朱良春先生及其传承人朱婉华等提倡以中药治疗为主导,可减轻患者多方负担,且疗效显著,值得深究和发扬。

 

一、机理互参、病证结合的诊断观

 

朱良春先生及其继承人临床诊疗椎间盘突出提倡辨证和辨病相结合,认为本病内因多肾虚、局部气血不畅而致椎体纤维环退变,破裂,或椎管内部增生,导致椎管狭窄,髓核突出后压迫神经根。加之久坐,弯腰工作,更增其病变程度。总之,肝肾亏虚、年龄性骨关节退化是内因,受寒湿、久坐或姿势不当导致慢性劳损、过度负重弯腰或不当运动、扭挫伤等是诱因(亦可称之为外因)导致急性发作。椎间盘退变、局部的组织微循环障碍、气血不畅、组织缺血缺氧而加速退变是主要的病理改变,急性发作时局部组织水肿卡压周边神经血管产生相应的压迫症状,如果延误治疗时间导致神经与组织粘连则大大影响以后的治疗效果。

 

二、以肾为本、表里同病的病证认识观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传统医学中的“腰痛”一证。《素问·六节藏象论篇》日:“骨者肾之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素问·脉要精微论篇》日“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 诚如《顾氏医镜·腰痛》所云:“故腰痛虽有多端,其原皆本于肾虚。”因此,朱良春先生认为,扶正祛邪,益肾蠲痹,益肾通督应贯穿于腰椎间盘治疗的始终。

朱良春先生在肯定肾虚内因的基础上,认为椎间盘突出症的根本病变虽然在脊柱,督脉又循行于脊柱之中,但临床所见椎间盘突出患者继发的腰腿痛、酸、胀、麻、冷等病变部位,大多发生在足太阳膀胱经上,只有少数病人病变部位在督脉循行部位上,由此可见肾与膀胱互为表里、经气相随,病气自然相连。因此,中医本病的外因多为风寒湿邪侵入太阳经脉,使局部气血阻滞、不得流通,络脉瘀阻,或骨质增生对周围组织压迫,又加重了络脉瘀阻之病理改变,二者相互作用,使纤维环这原本供血就少的组织更加代谢减慢,退化加速,弹性日渐减退,故一旦遇负重、弯腰、蹦跳、或极少的扭身等诱因均可使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或脊髓而诸症蜂起。

 

三、表里同治、经脏共调的治疗观

 

朱良春先生在治疗上尊崇张景岳之说,重视经脏表里同治,诚如张景岳云:“腰为肾之府,肾与膀胱为表里,故在经属太阳,在脏属肾气。“张氏把腰部疾病(包括本病痛、酸、胀、麻、冷诸症)分为“在脏”与“在经”两类。在脏者乃因肾亏患者脏腑阴阳气血失去平衡、此即“在脏属肾气”之意。有医者凡遇腰痛、即诊为肾虚,用方总不外左归、右归、六味之属,殊不知有许多腰腿痛并非单纯肾虚引起,尤其是风寒湿等外邪侵入足太阳膀胱经、致经气不利、经脉不通。盖“不通则痛”故此类腰痛其病位在经络,尚未涉及脏腑。

     

四、循理遣药、以病为治的方药观

 

朱良春先生认为,椎间盘突出所继发的腰腿痛,临床体会大多部位滞留在太阳经脉上,因此在合理选用补肾药物的基础上,朱良春先生临床用药选用麻黄、桂枝、川草乌、羌活、北细辛、制附片等温通太阳经脉之品,往效出意外。此乃遵张景岳“在经属太阳之旨,从足太阳膀胱经论治。”朱良春先生弟子仿朱师之法.历年来用仲景“麻黄附子细辛汤”、“桂枝芍药知母汤”合自拟之“补骨脂益损散”“腰痹汤”加减化裁,更重要的是每遇本病皆配合朱良春先生创制之“益肾蠲痹丸”通络搜剔,益肾壮督,“经、脏”同治颇有佳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