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泰和通宝真假鉴定,钱币市场价值趋势

 寒石mz9n02mkw0 2018-04-08

泰和通宝: 金章宗泰和四年(1204年)始铸,钱文楷书,含瘦金体风韵,制作精美,直读光背。小平径2.5--2.6厘米,重3.8克;折二径2.8-2.9厘米,折三径3.0-3.3厘米‘;早期折拾型钱直径4.6厘米,重38克,真实等于10枚小平钱的重量,后期折拾钱径4.4厘米,重15克,减重厉害,实为虚值大钱。当拾型大钱钱文有粗字版与细字版之别。泰和通宝钱不分何种均不多见,然早期厚重型折拾大钱为最罕见者。金 “泰和通宝折十楷书”成交价220万。

泰和通宝楷书折十为金章宗完颜璟泰和年间(1201-1208年)所铸。金是由女真族建立的政权,在立国初期,先灭辽,后亡北宋,成为与南宋相对并存的国家。在货币制度上,金初用宋、辽和伪齐铸币,后在中都(今北京)和南京(今开封)设“交钞库”,管理和发行纸币,金代行钞早于铸币,直到海陵王正隆三年(1158年)才开始设监铸钱。由于金人已掌握了北宋先进的铸币工艺,加上不惜工本,精益求精,所以铸钱大多轮廓深峻,文字秀美,范型规整,制作精湛。金章宗在位时所铸的“泰和通宝”钱,分五等币制,以折十型楷书大钱最为珍罕,相传此乃章宗御书,章宗以善写宋徽宗瘦金体闻名,其所铸泰和钱,无论是制作工艺,还是钱文书法都颇具徽宗遗风。《金史.食货志》载:“四年(1204年)八月,定从便钱法。后铸大钱,一值十,文曰‘泰和重宝’,与钞并行。”史料中所载的折十大钱是“重宝”,而“通宝”大钱则未见记述,谱录中所载有宽缘、细缘类又有大字、小字之别,民国时藏家有之,如获拱璧。是品“泰和通宝”楷书大钱,属细缘类,与谱载之物小有区别,应为新版。其民国时流入海外,被名藏家归于匮中数十年,后因故出让而使之得归。据资料统计目前楷书折十大钱存世数量已有八枚之数,但仍不失为古泉名珍之一。

古钱币交流中心:陈先生(文化说事 明白做人)

各藏友:如需鉴定,收购交流——(陈先生13262842160)wēi xìn//diàn hu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