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撥砂定位用宋代開禧歷,擇日用校正歲差今歷

 Weber608 2018-04-09

陈按:这个课题探讨非常有意义,对于三合三元风水的实践者来说,都是心中的一个疑惑。现在这个观点不一定就是对的,需要大家继续深入的探讨,从实践和理论两方面去深入。在风水中是这样,在七政四余命理体系也是这样,果老星宗里面的28宿度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这么排?均是一个很大的难点。我目前的观点:七政论命应使用黄道回归制及古宿度http://blog.sina.com.cn/s/blog_5bc171940100ayw7.html,大家可以参考,也可以提出不同意见。慕羲斑竹在三针探讨中提出了这个观点,阿新哥易友开贴探讨,人多力量大,许多知识点的确值得吸收学习,故整理并转载于此。

張九儀撥砂用清代時憲?還是宋代的開禧歷?
慕羲:坊間把中針人盤說成賴盤,專做撥砂之用。這不過與紀公二盤的右旋盤巧合而已!
關於撥砂盤,清人張九儀用的是宋代開禧歷盤,非清代的時憲歷盤。其中原因,鉛彈子書裡交代不清楚!目前只有開禧歷盤比較吻合賴盤,張晚年的撥砂定論──穿透真傳一書,自稱鐵板數,講穿,就是使用賴盤。至於賴盤五行生克原理,目前誰也說不清楚,包括號稱賴派傳人,仍然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三元家也有宿度盤,就是清代時憲盤,不過備而不用,充當花瓶!讓主家看看三元理氣也有根據而已。對了,目前個人收藏一個高雄市蘇立民先生據今天文台修正宿度所做的羅盤,聽說蘇成立的團體已解散了,八成沒效,被術數市場淘汰了,原因可能有二:宿度不對。二,宿度對,但使用磁北定位不對。
阿新哥:多谢幕版主提点!關於撥砂盤,清人張九儀用的是宋代開禧歷盤,非清代的時憲歷盤。其中原因,鉛彈子書裡交代不清楚!

[转载]撥砂定位用宋代開禧歷,擇日用校正歲差今歷

在下亦曾对照其例确如慕大所说,在下所说的乃从上图所见
慕羲:鉛彈子一書前文提到應該用清代時憲曆,但後文又改說要依照原來(舊度),就是指開禧歷的宿度盤。請看

[转载]撥砂定位用宋代開禧歷,擇日用校正歲差今歷

阿新哥:个人理解“只得按原来度数开列”指的是罗盘上宿度无法年年更改,只得仍按原来旧度刻列,不知妥否,请慕大指点

慕羲:在張心目裡,時憲是新,開禧是舊!樓上影本寫的很清楚:殊新法宿中度,又有今年10度。。。長短不齊,規矩難定。只得仍照原來度數。又說:斗木獬陽樞22度大。如果「原來」是指時憲,斗木獬就不可能在陽樞(艮山)上。

阿新哥:正确,感谢慕大如此细致耐心解答!!
旧——开禧
新——时历
原来——开禧
大清时宪历昭昭可考也,然余以岁差之理推之历代无不应验之。(此指运用上之宿度)
历,则西洋历法,于时甚合。因谓罗盘上宿度一盘,应改旧从新,以便收山出煞,趋吉避凶,为人间造福。(此指宿度盘亦应根据时历变化而由开禧据改为时历)
新法中,宿度又有今年十度来年或八度九度者,有今年九度来年或十一度或八度者,长短不齐,规矩难定,只得仍照原来度数。(此指罗盘上固定的宿度数,因每年宿度变化且无规律,无法把时历度数固定在罗盘宿度盘盘面上,除非每年更换一个罗盘,故,只能仍旧照开禧度固定刻画在罗盘上)
由此可见,应用上以时历度,即岁差之理;罗盘面上刻度仍旧以开禧度,以避免每年更换罗盘,正与慕大所说,張九儀用的是宋代開禧歷盤,但宿度的实际应用上却是岁差之理
不当之处还请指教

nifh120:论穿透真传和地理铅弹子中抜沙法阐真
抜沙法不明之处是到底用28宿度还是用人盘?懒布衣只有口诀并无用法让很多人迷茫。個人阐述如下:
我师父一直都是用28宿度为准,坐山的五行也是用28宿度为准。用山峰的宿度五行和座山的宿度五行的生克作为定奴,旺,泄。食,煞,以辩吉凶的,应验不爽。而人盘只是用来确定沙到底在人盘的什么字上用以大致参考。
太素《消砂要诀》中有说道“砂虽在地,关实在天。”一句说的何等的明白直接呀!
抜砂歌
消砂别来有五种,奴旺煞兮泄与生。
彼来克我为七杀,我生彼也是泄名。
旺神却是我见我,彼来生我号食神。
食发科甲诞人丁,旺司财禄多子孙。
生不正向只及旺,两旺高明过一生。
煞来相见则祸绝,泄气渐渐也消伶。
我克奴砂为财帛,居官得禄又和平。
大地由来多带煞,两间公位从不匀。
龙气生旺煞无力,闪脉脱脉煞最灵。
龙弱砂强泄旺秀,女嫁豪门坦腹英。
为生为旺贵在内,旺秀兼泄在外门。
此为赖公真口诀,惟有挨星法最灵。

天介:簡單,簡單!只要多去看些宇宙學和星空學那每年的地球S極-N極的軌道越線。。等等是按照地球繞太陽星的偏界吸移而論,至於羅庚大家應該考慮到臺灣的韓輝盤跟大陸和香港兩盤就有相差5度。。。那開禧呢也是按照地球的移動所居位置。所以28宿星君也是每一個甲子原地轉動一次那九個甲子過後又是繼續轉還是轉回來??那當你了解後就知道。其實研究一下天文和上元甲子,中元甲子,下元甲子。還有一摺!!5骄胚。。到山到向。。應該會悟出比這些更值得的知識!


慕羲:紀元曆 - 北宋、南宋(1106年 - 1135年)
統元曆 - 南宋(1136年 - 1167年)
乾道曆 - 南宋(1168年 - 1176年)
淳熙曆 - 南宋(1177年 - 1190年)
會元曆 - 南宋(1191年 - 1198年)
統天曆 - 南宋(1199年 - 1207年)
開禧曆 - 南宋(1208年 - 1251年)
淳祐曆 - 南宋(1252年)
會天曆 - 南宋(1253年 - 1270年)
成天曆 - 南宋(1271年 - 1276年)
大明曆 - 金朝(1137年 - 1181年)
重修大明曆 - 金、元朝(1182年 - 1280年)
授時曆(大統曆) - 元、明朝(1281年 - 1644年)
時憲曆 - 清朝(1645年 - 1911年)
 張九儀確定用開禧曆,衍生一個話題!現代撥砂定位與日課該用何盤?──空間定位用開禧曆!時間擇日用今歷。既然清人用宋代開禧歷,有案例、穿透真傳等書亦證明可行(近人王德熏山水發微一書,亦主張如是),宋開禧曆之前的統天歷,或之後的淳祐曆、清時憲歷等,甚至根據天文台修正的今歷,為何不可用在撥砂上?
這問題困擾很久,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想破了頭。終於在紀大奎先賢地理末學書裡,找到答案!──開禧曆是典型的赤道宿度,非黃道宿度,無歲差問題,故亙古不變,且被賴仙等人應用於堪輿,大量案例證明可行!再者,赤道直接換算地平,虛危中間一線,必然對準正北/真北/地軸北/日晷北。
紀大奎先賢說:
黃赤二道宮度說
羅盤分經之法,必以赤道度為準。而不用黃道宮度者。赤道當天之腰,以天樞北極為中心,故宮度整齊,與地平相配,黃道斜絡于赤道內外,闊狹不齊,乃日行經由之處,非南北二極中半之正處也,測候之法,以日躔為準,故必從黃道推筭,然黃道有歲差,其與赤道相交之處及南北緯度最遠之處,每歲漸移則宮分亦漸移。故必以中氣過宮。
蓋二分日躔當赤道之交,二至日躔當赤道之最遠也,赤道紀度分宮雖隨黃道轉移,而其體則終古不變。故地理家宮度分經之法,仍以東西南北,蒼龍白虎朱雀玄武之象為定。以黃道之歲差雖移,而二十八宿之星象不易故也。
若選擇時日,推驗七政躔度到山到向,必用黃道十二宮次,但以合於地平二十四山,又須以黃道宿度納于所值赤道經度之十二宮,方不誤。
[转载]撥砂定位用宋代開禧歷,擇日用校正歲差今歷
阿新哥:多谢慕大解我等之困扰,其实在地理度金针上亦说到方位用开禧择日用时历,只是不知其所以然.另再请教慕大,拨砂以向还是坐为主?在地理度金针和理气四诀等以向为主,王德熏地理真传等以坐为主,谁是谁非呢
慕羲:以坐為主,堪輿稱山形為星體,可見天星與山龍是同一事。撥砂與乘地氣,同屬實體收山的範圍,與來去動態關係的出煞範圍無涉。所以應以坐為主,方能「乘」地氣,若以向為主,只能「納」,如何能「乘」?

繼續思考──賴仙等人為何獨鍾開禧歷盤,難道開禧之前的宿度有问题嗎?
這個疑問,此篇論文交代很合理──之前的歷法變動太快,蓋非實測所得,所以推測常不驗。從下表看出,開禧歷推行後,這種亂象才停止!主因是當局接受沈括提議用「實測」檢驗歷法。

[转载]撥砂定位用宋代開禧歷,擇日用校正歲差今歷

上述历法使用时间最长者,不过40年。不少历法刚颁行不久,就发现差错,不得不再改。对于这个现象及其产生原因,宋人朱熹、章如愚、王应麟都曾经谈到。朱熹说:
今之造历者元[无]定法,只是赶趋天之行度以求合。或过则损,不及则益,所以多差。[124]
王应麟更是直截了当地指责道:
今之学历者,但知历法,不知历理。[125]
的确,宋代天文官不懂得天体运行的规律,只知制定历法的具体办法;而且从未进行实测,只将旧历增损。这种历法岂有不差之理!
宋代的历法虽多,其科学价值却很小。近人钱宝琮即指出:宋代“平均17年就要改革历法一次,但在天文学上没有多大发展。”[126]李约瑟也认为,这些历法“在自然科学上的意义远不如在考古学和历史学上的意义来得大。”[127]
http://www./paper/n3/lishi/200605/63009.shtml

大自然:二十八宿距星在黄道的间距为黄道度.在赤道的间距为赤道度.各朝历法黄道度.赤道度阔狭记载不一.随岁差变动.黄道度每七十二年西移一度.每宿阔狭也变动.同样赤道度阔狭亦变动.不可能其體則終古不變.但愿易友们一不疑古太勇.一不信书太真.........
玉龙:舍宿度五行从何出?舍中针应期从何定??大家都知道古时的三合盘有2种,其一天地人加宿度,其一天地加宿度。合着都要宿度而可不刻人盘?大家在人盘和宿度有疑问今我略说之。大家姑且听之。师传“罗盘秘术”中有论宿度和人盘之语。一语道破天机。舍宿度五行从何出?舍人盘应期从何定?这就明明白白说出老宿度和人盘的关系。
现举一古例以说明,午山子向坐张17太,向虚少九。一坤砂在井木三十少高起逼炤。
问,如现在只有宿度没有人盘。那么大家知道这个在宿度五行是食神砂,发科发甲,但是发在哪年?我想没有人盘谁都无从确定言之凿凿。
如果只有人盘没有宿度那么人盘之五行从何而来。岂不是荒诞?又凭什么说这砂发富这砂发贵?这砂为煞???
应为有老宿度和人盘就可以清楚的知道在丁未,乙未发科发甲。何以知之。在宿度此为食神砂,发科发甲。坤纳乙,午与未合,所以乙未发科。午隶属离,离纳壬,丁与壬合,午与未合所以丁未发甲。
从这个例子不难看出宿度人盘2不可弃弃之一,砂法无凭,可以尽弃也!!!!!!
为什么有不克人盘的罗盘呢?那是应为有天地盘以定人盘自定,可以不用克在罗盘也知道也。但是舍宿度难道谁都能准确的说出宿度吗?宿度真的无用,哪么在不发达的生产力下,还花大量时间去刻宿度,难道古人都是傻的
大自然:不是说有用无用......而是讨论宿度阔狭变不变的问题.......这是个严肃的.科学的问题.....我们必须知其然而不为那么些自以为然的大师所迷惑.......

陈武帝:圣谕 朕 拜 慕羲为大学士 朕不懂地理一道 他日偶见此处 爱卿论 "開禧曆是典型的赤道宿度,非黃道宿度,無歲差問題,故亙古不變"以及引纪大奎之说 朕 观明史 天文志 有是言·
 “崇祯元年所测二十八宿黄赤度分,皆不合于古。夫星既依黄道行,而赤道与黄道斜交,其度不能无增减者,势也。而黄道度亦有增减者,或推测有得失,抑恒星之行亦或各有迟速欤。谨列其数,以备参考。”为爱卿之论相驳  望请赐教 朕躬拜上 稽首佳音

慕羲:

[转载]撥砂定位用宋代開禧歷,擇日用校正歲差今歷
慕羲以為宿度阔狭变不变,與歲差同一问题。其所以然,根據王金甲等人的殼、幔弦動理論,現在知道歲差是地殼/地幔移動造成,與地軸無關,地軸本身并無晃動,非造成歲差的因素。因此根據地軸北/正北觀測視赤道,開禧宿度則不變,定位重點在星宿本身的地平投影。而擇日要求到山到向,之所以用變動的今宿度,定位重點在視黃道的用事方位。如同坐在行進火車窗上,觀看另一靜止的火車,易產生他動我不動的視差。歲差現象肇因觀測者本身所在土地(板塊)的移動,站在動的點上,看不動的星座,會誤以為在星座動。撥砂擇日,如先測不動的各停靠站(開禧歷),觀察現今行進速度(今歷)才能計算何時經過或者到達該站(完成擇日到山向的步驟)。

顺其自然:阅了慕羲兄的“用宋开禧历拨砂,用校正岁差今历择日”后,慕兄的头痛缓解了,我服了其方后相同的症状也消失了。仿佛突然领了古先贤的用意:只有把廾八宿刻于赤道,它们之间的距离才会恒古不变。因为是平行于同一平面内的上下两个同心圆的同步运转。
hongjhy:不校正歲差,就無法準確地標示太陽在二十八宿上之位置,那鉛彈子上的一日一時擇日法使用上就失去意義了。

大自然:地軸北/正北觀測視赤道,開禧宿度則不變,以地軸北不动定天度确实天度不会变,然地平在西移,星宿本身的地平投影还会不变吗?,星宿的地平投影位置会错位东移........不管地平动还是地軸动,星宿度在变是不争的事实,或者准确的说是星宿度和地平的对应位置在变是不争的事实........同时感谢慕兄的科学研究精神

越王剑:28宿无关七政,应该是开喜历的出处,开喜历是先天历。天者,太阳 28宿,均是黄道宿度,从来没有赤道宿度的说法,那是纪大奎自己想出来的。岁差是因为有了春分点的进动,地轴沿黄轴转动造成的。这一切都是以太阳的回归周期。28宿应该应用的是太阳的恒星周期,即恒星年,它相对于回归周期要恒定的多。这就象现在印度仍有一种占星术是以太阳恒星星座为占星盘一样,中国的古占星术也有论宫论度的说法地球赤道的定位,是一种人为的定位方式,可以将零点定位于于赤道上的任何一点。从天文原理来讲没有任何意义。因些28宿的赤道宿度也就没有任何意义。
黄道就不一样了。黄道,就地球的公转轨道而言,有因银河系引力产生的轨道拉伸,而形成的椭圆形,和太阳焦点的法则。有地轴与黄轴的黄赤夹角,和地轴进动引起的的岁差。
黄道的天文意义直接影响了地球上的一切。
地轴进动引起的的岁差为50.3",约72年向西进1度.总周期为25800年一周
而太阳在银河系钶棒中的位置改变要漫长的多,为2.5亿年一个周期,同时要划分成4个区段进动。目前的近日点的进动为每年11",约327年向东进1度。开喜至今不过2.5度

何有:有地轴与黄轴的黄赤夹角?黄【赤】夹角, 這不是承認赤道嗎?如果否定赤道, 那請越兄改稱黃【地】夾角 。
越王剑:何兄说笑了,您的观点有点偷梁换柱。我的意思是赤道零点,即经度零度,日期变更线是没有天文意义的。并不是否认有赤道的存在。
慕羲:別急著否定。 請看下列三者怎麼說的:古測皆以赤道宿度為憑。
中國古代天文學家為了比較日、月、五星的邉佣x擇鄰近天赤道附近的星象,劃分成28個不同大小的部分,每一部分就叫作一「宿」,作為觀測時的標誌。我國古代就是依據每宿星象的出沒和中天(位於頭頂時)的時刻來判斷季節,甚至在編製的曆法中劃分24節氣,和推算日、月、五星位置的標準。http://web2./PubLib/NewsLetter/89/149/09.htm
http://www.forum./viewthread.php?tid=170
二十八宿在創立之初是沿赤道分布的。計算表明﹕二十八宿與天球赤道相吻合的年代距今約五千年前。這可認為是二十八宿體系創立時代的上限。而依據文獻﹑文物等證實的公元前五世紀﹐則應該看成是二十八宿創立時代的下限。http://140.133.6.14/cpedia/Content.asp?ID=28210
朱文鑫《曆法通志》說:http://www.forum./viewthread.php?tid=62940

[转载]撥砂定位用宋代開禧歷,擇日用校正歲差今歷

歲差不是地軸晃動所致, 而是地殼弦動引發的, 39樓已經提出, 21世紀中國人這麼偉大的發現,偏偏你老兄還沉迷于西方科學的舊知識,視若無睹。以地軸為中心,天度不變,所以拨砂定位吉凶以開禧。以用事所在為準,地平西移故,看天度有變,擇日到山到向,需用校正歲差過的今歷。

大自然:.............阴阳宅不会只建在极点上或地軸上,所以不變的天度只能用在地軸点上,因此慕羲不要钻牛角尖了.....呵呵

慕羲:詭辯!所有地面測量,以正北/地軸北為準,何須到极点下盤?如老兄磁北羅盤格龍時,難道需跑到加拿大的磁極下盤嗎?歡迎學術論戰,理性探讨,但請別耍嘴炮!
動靜是相對關係,彼動則此靜,彼靜則此動,始可測度之。
蓋天度赤道宿度【不動】,而地殼【動】。不動為主,動為客。撥砂吉凶以【地平龍砂】遷就【赤道宿度】,【地平龍砂】為客,【宿度】為主。
而擇日到山向,牽涉日躔歲差,以【視天體咝小窟w就【坐向】,坐向是主,視天體是客。假設地平坐向不動,視天體則動也,如地球繞太陽转动,需设定地球不動,太陽動, 始能預測到山到向的數據。
大自然:没有必要詭辯!我一直很客观的理性探讨,我并没让你去到极点下盤,一切以学问本原为主,到是楼主有点严辞历声,好象你一定是正确的,回贴的易友那么空和你耍嘴炮!【地平龍砂】為客,【宿度】為主,不是谁说是主就是主,谁说是客就是客,龙穴阴阳宅本来就建在地平龍砂上,以用事所在為準,用事所在地不动的话天度在动,用事所在地动的话天度不动,动是不争的事实,只有在地軸北这个点上地和天度是恒定对应不变的........我的意思很明白,希望不要误解我在詭辯

天机:二十八星宿用【赤道】記錄其【宿度】,起源甚早。到底有多早呢?讓我們用古典籍來證明。
首先,中國的【赤道】坐標,並非用【赤經】、【赤緯】,而是用【入宿度】及【去極度】來表示。
【入宿度】是指某天體和二十八星宿之距星的【赤經差】,這說明古代二十八星宿的記位方法,在【赤道坐標】中,仍然被承襲使用。
【去極度】是天體距【北極】的角距離;也即是【赤緯的餘角】。赤道坐標的起源,雖無法完全確定,但【入宿度】的記錄,最早見於《淮南子》。其次,唐代的《開元占經》亦有記載二十八星的【宿距度】。可見,赤經差的度量,很可能在漢代以前就有了。此外,【去極度】也首見於《周髀算經》,是量冬至、夏至、春分、秋分點的【北極距】。而揚雄的《難蓋天八事》書中,亦提到此方面的問題,足見在西漢末,
已經有了【去極度】及【赤緯餘角】這個度量技術及觀測記錄。
由此兩個漢、唐典籍的【史料】,我們可以得知:二十八星宿,自古即有赤道坐標,且不是由清代 紀大奎先生所杜撰。
最後,在《漢書、律曆志》書中,記錄有十二次與二十八星宿的【宿度】(即廣度),
從這些宿度的數據,可以得知是用【赤道坐標】來表示二十八星宿天體的位置。
“赤道坐标系”基本知识地球上的每一点都有它唯一的地理坐标,天上的星星同样也有自己唯一的坐标。
天文学中最常用的,表示天体位置的坐标系是“赤道坐标系”。
赤道坐标系的规定与地球经纬度类似,都以地心为中心,以赤道所在平面为基准平面。两个基本标度是“赤纬(RA)”和“赤经(Dec)”。
赤纬(RA):天体-地心连线与赤道平面夹角。赤道平面以北为正,以南为负。符号不论正负必须保留。可以这么理解:赤纬是地球纬度向宇宙空间的扩展,地球的30°N就是赤纬的+30°,地球的59°S就是赤纬的-59°。
如:
1.夏至时太阳的赤纬最大(也就是小学时学的,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为+23°27',然后慢慢减小,秋分时变为0°,冬至时达到最小值-23°27'(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然后渐渐增大,春分时变为0°(不知道南北回归线是23°27'S、23°27'N的,直接留级到小学重修自然课!)
2.北极星的赤纬为+90°(严格意义上讲,是约等于,因为北极星并不是正好位于天极正北)。
3.你知道么?月球的赤纬也是变化的,一年一个小周期,19年一个大周期。6、7月月球赤纬最低(-18°18'到-28°35'),12月、1月月球赤纬最高+18°18'到+28°35'。
在介绍赤经前先复习一下地球的经线:
经线是一个个连接地理南极和地理北极的半圆弧。其中穿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的那条叫0°经线。
赤经(Dec):
类似于地球经线,赤经可以理解成一个个连接天极南极和天极北极的半圆弧。
地球的公转轨道面与地球的赤道面之间有23°27'的夹角(黄赤交角)。所以地球的公转轨道与赤道面就有了两个交点。地球的公转轨道自西向东从赤道以南穿到赤道以北的那个交点,在天文学中称为“春分点”。通过春分点的经线就是0°赤经。与地球经度不同,赤经不分东经、西经。赤经自0°向东一直增大到360°。
觉得上面的解释这个不好懂?那这种方法呢:
我们想象自己个子很大,大到可以悬浮在宇宙中俯视太阳系。地球的地理北极(不是地磁北极)正对我们,也就是说,赤道平面好像直立在我们面前的一堵墙,而太阳系就像挂在墙上的一个钟表。这时,地球一定是围着太阳做逆时针公转的。3月21日春分那天,太阳直射赤道,这时从太阳指向地球的射线方向就是0°赤经。所以6月22日夏至那天太阳指向地球的射线方向是90°赤经,秋至时180°赤经。
事实上我们是用时间来标记赤经,单位为“时”h、“分”m、“秒”s。地球自转,一天24小时转过360°,赤经就把360°分为24小时,则15°为1h。因此赤经67.5°就表示成4h30m。
这样表示的方便性在于,我们可以很容易得计算星体出现的时间。
比如对于观察者来说,在某个时间点,他正前方的天体为赤经3h20s,那么另一个赤纬相同而赤经为17h30s的天体将会在14小时10分钟后出现在观察者面前同样的位置。
岁术
  推岁所在,置上元以来,外所求年,盈岁数,除去之,不盈者以百四十五乘之,以百四十四为法,如法得一,名曰积次,不盈者名曰次余。积次盈十二,除去之,不盈者名曰定次。数从星纪起,算尽之外,则所在次也。欲知太岁,以六十除积次,余不盈者,数从丙子起,算尽之外,则太岁日也。
  赢缩。传曰:“岁弃其次而旅于明年之次,以害鸟帑,周、楚恶之。”五星之赢缩不是过也。过次者殃大,过舍者灾小,不过者亡咎。次度。六物者,岁时日月星辰也。辰者,日月之会而建所指也。
  星纪,初斗十二度,大雪。中牵牛初,冬至。于夏为十一月,商为十二月,周为正月。终于婺女七度。
  玄枵,初婺女八度,小寒。中危初,大寒。于夏为十二月,商为正月,周为二月。终于危十五度。
  诹訾,初危十六度,立春。中营室十四度,惊蛰。今日雨水,于夏为正月,商为二月,周为三月。终于奎四度。
  降娄,初奎五度,雨水。今日惊蛰。中娄四度,春分。于夏为二月,商为三月,周为四月。终于胃六度。
  大梁,初胃七度,谷雨。今日清明。中昴八度,清明。今日谷雨,于夏为三月,商为四月,周为五月。终于毕十一度。
  实沈、初毕十二度,立夏。中井初,小满。于夏为四月,商为五月,周为六月。终于井十五度。
  鹑首,初井十六度,芒种。中井三十一度,夏至。于夏为五月。商为六月,周为七月。终于柳八度。
  鹑火,初柳九度,小暑。中张三度,大暑。于夏为六月,商为七月,周为八月。终于张十七度。
  鹑尾,初张十八度,立秋。中冀十五度,处暑。于夏为七月,商为八月,周为九月。终于轸十一度。
  寿星,初轸十二度,白露。中角十度,秋分。于夏为八月,商为九月,周为十月。终于氐四度。
  大火,初氐五度,寒露。中房五度,霜降。于夏为九月,商为十月,周为十一月。终于尾九度。
  析木,初尾十度,立冬。中箕七度,小雪。于夏为十月,商为十一月,周为十二月。终于斗十一度。
  角十二。 亢九。 氐十五。 房五。 心五。 尾十八。 箕十一。
  东七十五度。
  斗二十六。 牛八。 女十二。 虚十。 危十七。 营室十六。 壁九。
  北九十八度。
  奎十六。 娄十二。 胃十四。 昴十一。 毕十六。 觜二。 参九。
  西八十度。
  井三十三。 鬼四。 柳十五。 星七。 张十八。 翼十八。 轸十七。
  南百一十二度。
天球
人们为了便于研究天体,假想以空间任意点为中心,以无限长为半径所作的球。
天赤道和天极
延伸地球赤道而同天球相交的大圆称为“天赤道”。向南北两个方向无限延长地球自转轴所在的直线,与天球形成两个交点。分别叫作北天极与南天极。天赤道和天极是天球赤道坐标系的基准
黄道
地球上的人看太阳于一年内在恒星之间所走的视路径,即地球的公转轨道平面和天球相交的大圆黄道和天赤道成23度26分的角,相交于春分点和秋分点。
黄极
天球上与黄道角距离都是90度的两点,靠近北天极的叫“北黄极”。黄极与天极的角距离等于黄赤交角。北黄极在天龙座 与两星联线的中央。
黄道带
天球上黄道两边各8度(共宽16度)的一条带。日、月和主要行星的运行路径都处在黄道带内。古人为了表示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把黄道分为十二段,叫“黄道十二宫”。从春分起依次为白羊、金牛、双子、巨蟹、狮子、室女、天秤、天蝎、人马、摩羯、宝瓶和双鱼。过去的黄道十二宫和黄道十二星座一致。由于春分点向西移动,两千年前在白羊座中的春分点已移至双鱼座,命名与星座已不吻合。
黄道坐标
一种“天文坐标”。天体在天球上的位置由黄经和黄纬两个坐标表示。春分点的黄经圈与通过某一天体的黄经圈在黄极所成的角度,或在黄道上所夹的弧长,叫做该天体的黄经。计量方向为在黄道上由春分点起,沿着与太阳周年运动相同的方向,从0-360度。从黄道起,沿黄经圈到天体的角距离称为该天体的黄纬。计量方向从黄道起,由0-90度,黄道以北为正。
赤道坐标
一种“天文坐标“。以赤经和赤纬两个坐标表示天球上任一天体的位置。由春分点的赤经圈(时圈)与通过该天体的赤经圈在北天极所成的角度,或在天赤道上所夹的弧长,称为该天体的赤经计量方向自春分点起沿着与天球周日运动相反的方向量度,以时、分、秒表示。从天赤道开始沿赤经圈到天体的角距离称为该天体的赤纬。计量方向从天赤道起,由0-90度,天赤道以北为正。
岁差
地球的轴进动引起春分点缓慢向西运行(速度每年50.2秒,约25,800年运行一周),而使回归年比恒星年短的现象。
回归年
又称“太阳年”。即太阳视圆面中心相继两过春分点所经历的时间。回归年比恒星年约短20分23秒,回归年长365.2422平太阳日或365日5时48分46秒。对应1900年初回归年长为365.24219892平太阳日,这个数值不是不变的,每百年减少0.53秒。
恒星年
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经历的时间间隔。只在天文学上使用。等于365.25636个平太阳日或365日6时9分9.5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