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子英勇过人,徐茂公却不住地摇头:因为他,我家将来肯定被灭族

 白云73 2018-04-09

徐茂公,是我们所熟知的小说人物。作为神机妙算的军师,徐茂公在瓦岗寨以及唐军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可谓是隋唐英雄中的“智绝”。在正史中,他的原名为徐世勣,字懋功,是大唐帝国的开国功臣。因为功劳高、能力强,徐懋功被唐高祖赐姓为李,是为李世勣。唐太宗李世民继位后,出于避讳的目的,李世勣改名为李勣。

孙子英勇过人,徐茂公却不住地摇头:因为他,我家将来肯定被灭族

在《隋唐演义》中,徐茂公是个能掐会算、神神叨叨的老道,仿佛一个半仙。然而在正史中,徐茂公却是个能征惯战的悍将。徐茂公出生于豪强之家,练出了一身好武艺,据其自己说,他原本是个急躁的人,十二三岁时就开始做贼,动不动就要杀人。但经过战场的历练,徐茂公心智逐渐成熟,成为一名合格的统帅。在20岁时,徐茂公已经成为瓦岗军的骨干将领,已经能够指挥十万兵马。

后来瓦岗军败给了王世充,徐茂公主动投靠了唐朝,并被唐高祖委以重任。由此,徐茂公南征北战,为唐朝扫灭群雄,统一全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其后,徐茂公又先后率军征服东突厥、薛延陀以及高句丽,横扫十胡,成为大唐帝国名副其实的军神。为了表彰他的军功,徐懋功被封为英国公,成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一员。

孙子英勇过人,徐茂公却不住地摇头:因为他,我家将来肯定被灭族

成为大将后,徐茂公早已改掉了自己少年时的狷急性格,养成了谨慎的秉性。战斗中,他从不兵行险着,喜欢精打细算,极力避免损失。所以在战争中,他虽不至于大胜,但也不会大败。徐懋功,就是一个善于积累小胜,最终达成征服敌人目的的将领。在政治生活中,徐懋功也同样谨慎,对于政治纠纷,位高权重的他总是采取不掺和、少言语的态度。所以他能历仕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五十年间一直荣宠不衰。最终,他以76岁高龄去世,得到了善终。唐高宗为他废朝三日,并在其陵墓上了做了三座假山,表彰其扫灭三大蛮夷的功绩。

徐茂公虽生前享尽荣华,死后尽享哀荣,但仅仅十数年之后,他的坟墓就被朝廷下令毁掉,而他家族差点被灭族。作为一个去世的功臣,徐茂公为何会受到这样的待遇?答案就出在他的孙子——徐敬业身上,而对此徐茂公早有预言。

孙子英勇过人,徐茂公却不住地摇头:因为他,我家将来肯定被灭族

作为徐茂公的孙子,徐敬业可谓是真正的将门虎子,他从小胆略过人、性格颇为自负。唐高宗年间,南方少数民族发动叛乱,朝廷派出很多兵马都没法平定。于是,皇帝以徐敬业为将,率兵前去镇压。徐敬业到任后,没有选择调集大军进行镇压,而是单刀赴会,带着两名随从就跑到地方的大营中。随后,徐敬业为叛军首领陈说利害,不用一兵一卒,就把叛军降服了。因为这个功绩,徐敬业名声鹊起,成为帝国最炙手可热的年轻将领。

孙子立下如此大功,照说徐茂公应该很高兴。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徐茂公听闻此消息后却愁眉不展,他摇了摇头说:“即使让我去,也未必能像我孙儿那样平叛。但是,如果我家未来被灭族,那必定是这孩子的过错!”徐懋功以谨慎获取军功,又以谨慎保全富贵。为了让子孙后代保持荣宠,徐茂公一向教导他们要谨慎从事,然而徐敬业很显然没听进去。为了达到目的,徐敬业不计后果,做事冒险,是很容易闯下大祸的。最终,徐敬业果然不出祖父所料,给家族带来了大祸。

孙子英勇过人,徐茂公却不住地摇头:因为他,我家将来肯定被灭族

公元684年,武则天废去自己儿子皇位,成为中国第一位女皇帝。公元684年,不满武则天统治的徐敬业以匡扶废帝李显复位为名号,发动大规模叛乱。然而,徐敬业造反的真正原因并非为了兴复李唐江山,而是为了他自己的富贵。他听信同伙薛仲璋的妄言,想占据有长江天险保护的王气之都——金陵,准备过一把皇帝瘾。然而徐敬业不自量力,他的豪赌很快失败,被武则天轻易打败,最终死于自己部下的暗杀。

徐敬业死后,徐茂公一家受到牵连,被武则天杀得几乎灭族。而去世已久的徐茂公也受到牵连,惨遭开棺戮尸。徐茂公小心翼翼地度过了一生,死后竟有这样的遭遇,不可不让人唏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