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有传家宝 | 青花瓷上传承梦 铜香炉里匠人心

 来来永胜 2018-04-09

百年老字号“孙公窑”的前世今生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这句咏唱青花瓷的歌词被很多观众熟知,那么本期《我有传家宝》就带您走近陶瓷世家,探寻百年老字号“孙公窑”的前世今生……


100多年前,一个名叫孙洪元的江西丰城人来到景德镇。从学徒到作坊老板,几十年间,他创办的孙荣记瓷坊书写了一段陶瓷界的励志故事……


孙洪元曾在陶瓷作坊当学徒,他一边打杂一边躲在作坊的阁楼板缝后偷师学艺,16岁的时候,他的拉坯技艺就已初露锋芒。出师后,他继续钻研陶瓷颜料的配方工艺,最终创建孙荣记瓷坊。


孙洪元作品


“家有万金,不如手艺防身。”这是孙洪元留给后代的教诲,这句家训,影响了孙家几代人。


孙洪元的儿子孙振东在配颜色釉方面颇为擅长,他的影青瓷配方曾被国家选用于制造建国瓷,孙振东也义无反顾地将颜色釉配方捐献给国家。


孙振东的儿子孙同鑫师承青花大王王步,他在总结前人釉下青花技艺的基础上,创造出“青花泼墨”技法,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画风。他的作品《深山岁月不知年》和《人在天涯》被故宫博物院永久性收藏。



经过百年的继承和发展,“孙荣记”已传到其第四代传人孙立新手上。为纪念曾祖父孙洪元,孙立新将“孙荣记”被更名为“孙公窑”。秉承深厚家学的孙立新能否带领“孙公窑”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让我们拭目以待……


孙同鑫(中)与孙立新(左)



铜香炉里的匠人心

铜香炉是很多文人雅士的心爱之物。阅读时,点上一炷清香,似有“红袖添香夜读书”的意境;抚琴时,烟香相伴,又多了“绕梁三日沁人心”的雅致。本期《我有传家宝》第二个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徐氏铜艺的传承人徐红军。


出身于苏州铜器世家的徐红军,自小就对铜炉情有独钟,经过苦心钻研,徐红军掌握了高难度的“失蜡法”技艺,用这种方法制作出的精美铜器和铜炉,既有精美的雕工,又流淌着传统铜器优雅古朴的气质。徐红军用“失蜡法”铸造的铜炉堪称一绝。


鎏金錾刻钵式熏炉


2016年5月,第十二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徐红军创作的鎏金錾刻钵式熏炉,铜体细腻,錾刻精美,通体鎏金,尊贵又大气,在众多工艺美术精品中脱颖而出,获得“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金奖。本期节目中,徐红军将这件获奖的鎏金錾刻熏炉也带到了现场。


徐红军(中)


三十年来,徐红军秉承着“踏实做人,艺好炉精”的家训,一直致力于铜器铸造技艺的传承与创新,他对自己要求极高,每个细节不满意都要敲掉重铸,决不允许有瑕疵的作品流入到市场上。受到徐红军的影响,其子徐鑫也继承了父业,这不仅意味着徐家的手艺后继有人,年轻人的加入,也将会为铜炉制作带入更多创新与活力







本期嘉宾



王立群:现任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史记》研究会顾问,中国《文选》学会副会长,汇名家网特约讲师。独立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文选》版本、注释综合研究”,全国高校古委会项目“历代《选》学文献辑考与研究”的研究。



王春城:中国古陶瓷鉴定专家,首都博物馆研究员,北京市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委员、陶瓷工作委员会执行主任。北大资源学院客座教授。鉴博艺苑收藏品鉴定委员会委员,博宝艺术网瓷器鉴定专家。



精彩尽在


4月24日 周一 22:35

CCTV1综合频道

《我有传家宝》







觉得不错,请点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