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曹氏家族DNA“反推”曹操DNA要慎行

 曹国书馆 2018-04-09

  【核心提示】考古学对每一个地层、每一个遗迹现象的时代判断,既采用归纳法,也注重排除法。无论归纳出多少理由支撑观点,只要有一条与之不符,就会彻底推翻先前所有判断结果。这是一种比较稳妥的科学研究方法,也是经过考古学家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

  日前,复旦大学对外宣布,课题组通过对大量标本比对研究和史料分析,筛选出具有一定可信性的8个有家谱的曹氏族群。经过Y染色体DNA全序列检测,课题组发现其中6个家族属于O2*-M268基因类型,这6支样本的祖先交汇点在1800—2000年前,正是曹操生活的年代。经过与安徽亳州曹氏宗族墓“元宝坑一号墓”中出土的曹操叔祖父曹鼎牙齿分析对比,推断出曹操父亲并非夏侯氏后人,更不是曹参后人,很可能是曹腾从家族内部过继的。因此,在法医学上可以认定,其是曹操后代,成功反推出曹操家族DNA,从而锁定曹操的DNA特性。该消息一经公布,在社会上引起轰动。对于这一研究成果,笔者则持不同看法。

  考古学不同于一般自然科学

  考古学对每一个地层、每一个遗迹现象的时代判断,既采用归纳法,也注重排除法。无论归纳出多少理由支撑观点,只要有一条与之不符,就会彻底推翻先前所有判断结果。这是一种比较稳妥的科学研究方法,也是经过考古学家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从这一点上说,是比较保守的。与之相类似的是当一种新技术在考古学研究中应用时,我们首先考虑的不是其所得出的结果有何轰动性,而是要先研究这项技术能否适用于考古学研究,对考古研究工作是否有帮助,而不是贸然接受测试结果。对其技术、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以及所得出的结论,有一个考察、学习、理解消化和反复验证的过程。

  考古这门实验性学科不同于一般自然科学,由于文物的唯一性和珍贵性,加上其被损坏后的不可恢复性,容不得半点失误,这也是考古人对我们先祖的一份敬重和对祖国文化遗产的一种负责任态度。具体到曹操的遗骨上,更应慎之又慎。

  曹氏家族DNA与曹操DNA不存在承继关系

  根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等有关史料记载,曹操父亲曹嵩过继给其祖父曹腾,至于是家族内过继还是外姓过继,没有明确记载,仅注明其“莫能审其生出本末”。而吴人作《曹瞒传》及郭颁《世语》均言“嵩,夏侯氏之子,夏侯惇之叔父。太祖于惇为从父兄弟”。

  如果是家族内过继,生物学上的承继关系就不能被彻底排除,复旦大学的测试和推理有可能成立。据史料记载,曹腾父亲曹节至少有四个儿子,分别是长子伯兴、次子仲兴、次子叔兴和少子季兴。季兴就是曹腾,他少年时即除黄门从官。其兄弟中没有曹鼎,曹鼎有可能是曹腾族弟。曹操与曹腾没有生物学上的承继关系,他会与曹鼎有承继关系吗?对此我们不能简单地苟同。

  如果是家族外过继,那么曹操这一支脉的DNA和曹腾所代表的亳州曹姓那一支脉的DNA就没有任何交集。复旦大学依据曹鼎牙齿所留下的DNA样本反推出来的曹氏DNA特性,至多是曹腾家族那一支的共性,与曹操没有任何关系。研究曹操家族DNA特性,只能取曹嵩、曹操、曹丕及其后代遗骨进行提取和研究,否则没有任何意义。

  复旦大学课题组或许是从族谱入手,有些族谱记载了其先祖为曹操,故以此反推出以上结论。据史料所载,曹操儿子大多早死无子。曹丕儿子大多也是早死无后,曹睿更是过继他人之子。曹操的兄弟资料不详,归纳史料可知,他的一个弟弟曹德被杀;另一个弟弟曹绍,早卒无子,曹操将儿子曹整过继给他,曹整也没有后代;还有一个弟弟曹彬,无子,曹操将儿子曹均过继给他;曹嵩有一个弟弟叫玉,曹操将儿子曹徽过继给他。

  有明确记载传至西晋的曹操后人,只有曹操儿子曹彪之子曹嘉、曹徽儿子曹翕、曹植儿子曹志。另外一个是三少主之一的曹奂及其家室。据史料记载,他们被司马氏家族囚禁,这些人及其子孙命运如何,值得深入研究。以曹氏后人所修族谱,以及族谱中所记载与曹操攀上关系的有多少人是曹操后裔,有待进一步考证。

  族谱不能作为推断曹操支脉传承的依据

  古人在修族谱时往往爱傍名人、高官,以示自己家族出身名门望族。同样,曹氏后人尤其是出自曹操老家亳州的曹腾那一支曹氏,在修订族谱时,把曹操作为自己家族的代表性人物加以攀附,也是极有可能的。特别是曹操以曹腾家族继承人自居,而曹腾许多侄孙辈以皇室宗亲自居,也是名正言顺的。至于后人是不是曹嵩这一支,并不重要。因此,在这些流传下来的族谱中,又有多少人与曹操有血缘关系,值得深思。

  唐朝以前的族谱属于官修,有一定参考价值。北宋统一后,改由私家修谱,所修族谱刊印数量很少,一般保存在宗祠或族长手中。相较于官修族谱,保存得更加分散,流传到现在能够为世人所见者寥寥。今天人们所能见到的最早族谱都是明代之后所修。

  此后所修族谱中,对家族本末来源主要靠简单的史料或口传身授,加上修订族谱者素质参差不齐,往往造成很多错误,尤其是与前代对接中因史料缺乏而容易出现错误,这也是造成错代或历史混乱的原因。关于这一点,复旦大学有关人员也是承认的。那么依靠这些族谱来推断曹操支脉传承,是否可靠?怎样做到去伪存真?有关专家并没有解释清楚,从而造成对其研究成果的质疑。

  笔者认为,从曹氏家族提取的DNA信息和曹鼎所遗留下来的DNA进行比对,找出其中的共性,也只能说明他们与曹腾这一支有一定关系,而不一定与曹操有直接联系,更不能反推出曹操的DNA特征。曹操家族与曹氏家族,严格来说是两个不同概念,在没有确凿证据之前,曹操只能代表曹嵩这一支,亳州曹氏则为曹腾一支。因此,在测试曹操遗骨之前进行的反推、得出的结论都是不科学的。

  (作者单位: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