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干货满满!柑橘树脂病(沙皮病、蒂腐病)防治方法公布

 万州映水农业公 2018-04-09

老刀注:柑橘树脂病(沙皮病、蒂腐病)防治方法公布!

柑橘树脂病(沙皮病、蒂腐病)防治方法公布!

别名柑橘沙皮病,柑橘蒂腐病

分布为害相橘树脂病是柑橘重要病害之一,因发病不同部位而有多种名称,发生在树干上称为树指病或流胶病,发生在果实上称为褐色蒂腐病,发生在叶片上称为沙皮病。柑橘树脂病在各地均有分布!

症状

(1))果实受害:当果实采摘后,特别在贮藏运输过程中,往往发生蒂腐病。初时在环绕果蒂部出现水渍状、淡褐色病斑,后逐渐变为深褐色,病部逐向脐部扩展,边缘呈波纹状,由于病果内部腐烂较快,先是果心腐烂,最后可使全果腐烂,故有“穿心烂”之称。病部果皮较坚,有革质柔韧感。

(2)新叶、悄和幼果受害;病部表面产生黄色成黑褐色硬胶质小粒点(病菌的分生孢孢子器),散生或密集成片,称为“沙皮”。在幼果上粒点边缘多有裂缝,与健部分界明显。病害发生迟则影响不大。若发生生早,果实生长停滞,发育不良。

(3)枝条受害:若病菌侵染生长衰弱的或上一年条季受冻害的技条,枝梢抵抗力稍弱,并不形成“沙皮”。面是形成褐色病斑,病、健部位交界处常有小滴树脂渗出。严重时,可使整个枝条枯死,在枯死的枝条表面散生着无数黑色小粒点

病原病原为相杨橘间座壳,属子囊菌亚门真菌

发病规律柑橘树脂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病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器在病枯枝、病树干或病树皮上越冬,是第二年病害的主要来源,病菌寄生性不强,必须在寄主植物生长衰弱或受伤的情况下才能侵入为害,这是柑橘遭受冻害后,容易诱发此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沙皮或黑点的形成是由于大量的病菌侵人寄主幼嫩组织,但幼嫩组织有较强的活力,能够产生保卫反应。阻止病菌继续深入,因而长成许多沙皮或胶质的黑点。

不良的栽培管理与此病的

不良的栽培管理与此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因管理不当所产生的各种伤口,是病菌侵入的主要途径。树势旺盛的发病较轻,树势衰弱,容易易发生此病。

防治措施

(1)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植株的抵抗力,做好防寒工作,是预防此病的主要措施。

(2)在春季初发现病树,及早把病部刮除。用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0-3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200倍液涂刷伤口。全年涂药两期(上半年5月,下半年9月),每期涂药2-3次。

(3)于每年春芽萌发前喷一次0.5%波尔多液,落花2/3及幼果期各喷一次40%氟硅唑4000倍液,或80%戊唑醇可湿性粉剂60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严重果园两种药剂混合使用效果更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