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说新语》 故事

 像日葵xyj 2018-04-09

第一篇

方正第五之一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曰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字词浅释

陈太丘:陈寔,太丘是官职名。

期:约定。

元方:陈纪,字元方。陈寔长子。

委:抛弃。

  故事20180309

有一天,陈寔与他的朋友约好,中午同时外出游玩。可是过了中午了,朋友还不到,陈寔独自一人走了。不多时,那位朋友到了,看见一个小孩在门外玩耍呢!一问才知道,这小孩是陈寔的大儿子,名字叫元方,今年七岁啦。他又问:“你父亲在家吗?”方元说:“我父亲等您等了好长时间,您不来,他一人已经出发了。”

那位朋友生气地说:“真不像人,说好同时一起走的,怎么能丢下别人自己走了呢?!”方元说:“你不是与家父约好中午去的吗?可过了中午您还不来,这叫不讲信用;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这是不懂礼貌。”

那个朋友听了很惭愧,马上下了车,想拉拉方元的手,表示歉意。可是方元没理他,转身回屋去了。

戊戌年正月二十一于日月宏暮耕斋

第二篇

方正第五之二

南阳宗世林,魏武同时,而甚薄其为人,不与之交。及魏武作司空,总朝政,从容问宗曰:“可以交未?”答曰:“松柏之志犹存。”世林既以忤旨见疏,位不配德。文帝兄弟每造其门,皆独拜床下。其见礼如此。

  字词浅释

宗世林:宗承,字世林,很有德行。

魏武:曹操,死后追尊为魏武帝。毛泽东词中有“魏武挥鞭”句。

总:总搅。

从容:曾经委婉。

见疏:被疏远。

文帝兄弟:指曹丕、曹植。

床:指坐榻。

  故事20180310

南阳郡的宗世林和曹操是同时代的人。宗世林很看不起曹操的为人,从来不与他交往。等到曹操做了大官司空的时候,曾经委婉的问过宗世林,说:“这一下,你能和我交往了吧?”宗世林回答说:“我的松柏之志还在,你说我能不能?!”

宗世林的言行违背了曹操,因此而被巯远,职位和他的为人品德不符。曹操的两儿子每次登门拜访他时,总要在的坐榻底下,行晚辈之礼。没办法,他就是受人尊敬啊!

戊戌年正月廿二作.

第三篇

方正第五之三

郭淮作关中都督,甚得民情,亦屡有战庸。淮妻,太尉王凌之妹,坐凌事当并诛。使者征摄甚急,淮使戒装,克日当发。州府文武及百姓劝淮举兵,淮不许。至期,遣妻,百姓号泣追 呼者数万人。行数十里,淮乃命左右追夫人还,于是文武奔驰,如徇身首之急。既至,淮与宣帝书曰:“五子哀恋,思念其母。其母既亡,则无五子;五子若殒,亦复无淮。”宣帝乃表,特原淮妻。

  字词浅释

郭淮:字伯济,太原阳曲人。三国时魏之名将。

战庸:战功。

王凌:字彦云,东汉司徒王允之侄。因密谋废帝,被司马懿领兵讨伐,自杀。

坐:因……而获罪。

戒:准备。

徇:谋求。

原:宽恕,赦免。

  故事20180311

郭淮做关中都督时,深得民心,同时屡次立下战功。郭的妻子是太尉王凌的妹妹,因为王凌密谍废帝这件事受株连,按律应被一起处死。

很快,逮捕她的官吏逼上门来,催得很急。郭淮二话没说让妻子准备好行装,按规定的期限上路。这时,州和都督府的文武官员及百姓,都劝郭淮起兵造反。郭淮没有答应。到了日期,他送妻子上路,数万百姓哭号着追随在后面,走了几十里路后。郭才叫手下人把夫人追回来。于是,文武官员迅速追赶传命,就好像从刑场上往下救人一样急迫。夫人回来后,郭淮立刻给宣帝写信,说:“五个孩子眷恋他们的母亲,哀痛不已。如果他们的母亲死了,我就会失去五个孩子;五个孩子如果死了,也就没有我郭淮了。”

司马懿于是上表魏帝,特准宽赦了郭淮的妻子。

第四篇

方正第五之四

诸葛亮之次渭滨,关中震动。魏明帝深惧晋宣王战,乃遣辛毗为军司马。宣王既与亮对渭而陈,亮设诱谲万方。宣王果大忿,将欲应之以重乓。亮遣间谍觇之,还曰:“有一老夫,毅然仗黄钺,当军门立,军不得出。”亮曰:“此必辛佐治也。”

  字词浅释

次:驻扎。

魏明帝:曹叡(ru|),魏文帝曹丕之子。

晋宣王:司马懿。

辛毗:字佐治,颖川阳翟人。(今河南南禹州)

陈(zhen):排列为阵。

谲:欺骗。

觇(chan):窥视。

  故事20180312

诸葛亮率大军驻扎在渭水南岸,关中人心震动。魏明帝十分害怕晋宣王司马懿出战,就派辛毗去担任军司马。司马懿和诸葛亮隔着渭水列成阵势以后,诸葛亮想尽办法诱骗他出战,果然,司马懿被激怒了,准备派重兵来和诸葛亮交战。诸葛亮派间谍去探察对方的情况,间谍回来说:“有一个老人,神色坚毅地手拿黄钺,站在军营门口,军队出不来。”诸葛亮说:“这个人一定是辛佐治。”

第五篇

方正第五之五

夏侯玄既被桎梏,时钟毓为廷尉,钟会先不与玄知,因便狎之。玄曰:“虽复刑余之人,未敢闻命!”考掠初无一言,临刑东市,颜色不异。

  字词浅释。

夏侯玄:字太初,三国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玄学家。

狎:轻慢,轻侮。

刑余之人:受过刑罚惩处的人。

考掠:拷问鞭打,严刑逼供。

初:从来,根本。

东市:汉代在长安东市处决犯人,后用“东市”表示刑场。


  故事20180313

夏侯玄被捕以后,当时钟毓任廷尉,因他弟弟钟会以前和夏侯玄的关系不好,因而趁机来羞辱他。夏侯玄说:“尽管我是受过刑的人,但我不会听你的摆布。”经受了刑讯拷打,夏侯玄始终不说一句话,到法场行刑时,依然面不改色。

2018.3.13.于忻州日月宏暮耕斋

第六篇

方正第五之六

高贵乡公薨,内外喧哗。司马文王问侍中陈泰曰:“何以静之?”泰云:“唯杀贾充以谢天下。”文王曰:“可复下此不?”对曰:“但见其上,未见其下。”

  字词浅释

高贵乡公:曹髦,魏文帝曹丕之孙,受封郯县“高贵乡公”,为司马昭亲信贾充所杀。

谢:认罪,谢罪。

下此:比杀死贾充轻一些的办法。

  故事20180314

高贵乡公曹髦被杀,朝廷内外一片哗然。文王司马昭问侍中陈泰说:“你说有什么办法可平息此事呢?”陈泰回答:“只有杀了贾充,以向天下人谢罪。”司马昭说:“能不能想一个比这轻一点儿的办法呢?”陈泰回答说:“不能。只有比这更重的,想不出比这更轻的。

第七篇

方正第五之七

向雄为河内主簿,有公事不及雄,而太守刘淮横怒,遂与杖遣之。雄后为黄门郎,刘为侍中,初不交言。武帝闻之,敕雄复君臣之好。雄不得巳,诣刘,再拜曰:“向受话而来,而君臣之义绝,何如?”于是即去。武帝闻尚不和,乃怒向雄曰:“我令卿复君臣之好,何以犹绝?”雄曰: “古之君子,进人以礼,退人以礼;今之君子,进人若将加诸膝,退人若将坠诸渊。臣于刘河内,不为戎首,亦已幸甚,安复为君臣之好?”武帝从之。

  字词浅释

向雄:字茂伯,河内山阳人。

杖遣:处以杖责并驱赶。

初:从来。

君臣:这里指上下级。

进:举荐。

戎首:挑起事端的人。

  故事20180316

向雄做河内郡的主簿,有件公事本来和他没有什么关系,可是郡太守刘淮却为这事迁怒于他,便对他动了杖刑,并且罢免了他。向雄后来做了黄门侍郎,刘淮担任侍中,两人从来不说一句话。晋武帝听说情况后,就命令向雄与刘淮恢复上下级的和睦关系。向雄没有办法,就到刘淮那里,拜了两拜说:“刚才奉皇上命令而来,但是我们之间的上下级情义已经断绝了,怎么样?”说完,立刻就走了。晋武帝后来听说二人依旧不和,就怒斥向雄:“我命令你与刘淮恢复关系,为什么还要断交?”向雄说:“古时候的君子,按礼法举荐官员,也按礼法贬黜官员;现在的君子,提拔谁就像把谁抱到膝盖上那样疼爱,罢免谁就像把谁推到深渊里那样憎恶。我对刘太守,不主动挑事,就已经是幸事了,怎么还能修复旧有的上下级关系呢?”晋武帝听后,就随他去了。

第八篇

方正第五之八

苏子高事平,王、庾诸公欲用孔廷尉为丹阳。乱离之后,百姓凋弊,孔慨然曰:“昔肃祖临崩,诸君亲升御床,并蒙眷识,共奉遗诏。孔坦疏贱,不在顾命之列。既有艰难,则以微臣为先,今犹俎上腐肉,任人脍截耳!”于是拂衣而去,诸公亦止。

  字词浅释

苏子高:苏峻,字子高。

王、庾:王导、庾亮。

孔廷尉:孔坦,字君平,曾任廷尉卿。

肃祖:晋明帝,庙号为肃宗。

顾命:指皇帝的遗诏。

脍截:切割。脍,切细的鱼、肉。


  故事20180317

苏峻之乱被平定后,王导、庾亮等大臣们想让孔坦来治理丹阳。战乱之后,百姓生计困难。孔坦慨叹说:“昔日先帝临终之时,各位亲临御座前,一起蒙受先帝的关怀赏识,一同接受先帝的遗诏。我才疏学浅,身份卑微,不在顾命大臣之列。现在有了困难,就让我在先,我就像是砧板上的烂肉,任人切割罢了!”说完就拂袖而去,众大臣也只好作罢。

第九篇

德行第一之一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字词浅释

荀巨伯:东汉人。

值:恰逢。

委:抛弃,舍弃。

班:调回。

  故事20180318

荀巨伯到很远的地方去探视他生病的明友,正好碰上胡人攻城,朋友对巨伯说:“我现在难以活命了,您可以离开这里了。”巨伯说:“我远道而来看望您,您却让我离开,违背道义来求得存活,这难道是我荀巨伯能做的事吗?”

胡人进城后,对巨伯说:“大军到来,全城的人都跑光了,你是什么人,竟敢独自留下?”巨伯说:“朋友有病,我不忍心丟下他,宁愿用我的生命换取朋友的生命。”胡人听了互相议论说:“我们这些不守道义的人,却进入了讲道义的地方!”于是就撤军离开了,全郡也一并得以保全。

第十篇

德行第一之二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者,宁读书如故。歆废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字词浅释

管宁:字幼安,不仕而终。

华歆:字子鱼,献帝时为豫章太守,入魏后官至司徒,封博平侯。

捉:捉拿。

轩冕:古代大夫以上的贵族坐的车和戴的礼帽。这里指车子。

  故事20180319

管宁和华歆一块儿在园中锄菜,看见地上有片金子,管宁依旧挥锄,把金子看得如同瓦石一样,华歆却把金子捡起来又扔掉。两人还曾经坐在一张席上读书,有达官贵人乘坐华丽的马车经过门前,管宁像之前一样读书,华歆却丢下书出去观望。管宁就把席子割开,和华歆分席而坐,并对华歆说:“你已经不是我的朋友了!”

第十一篇

德行第一之三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字词浅释

避难:这里指躲避汉魏之交的动乱。

难:以……为难。在此为拒绝之意。

拯:救援,拯救。

故事20180320

华歆和王朗两人一起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立即回绝了他的请求。可王朗却说:“幸好船还宽敞,为什么不可以呢?”后来贼兵追到,王朗就想丟下刚才搭船的人。华歆说:“刚才我之所以犹豫,正是因为担心这种情况。既然已经答应了他的请求,哪里能因为情况危急就丟下他呢?”于是仍旧像最开始那样带着他并帮助他。世人凭这件事来评定华歆和王朗的品行优劣。


第十二篇

德行第一之四

王祥事后母朱夫人甚谨。家有一李树,结子殊好,母恒使守之。时风雨忽至,祥抱树而泣。祥尝在别床眠,母自往暗斫之;值祥私起,空斫得被。既还,知母憾之不已,因跪前请死。母于是感悟,爱之如己子。

  字词浅释

王祥:西晋琅琊人(今属山东)人,为二十四孝“卧冰求鲤”之主人翁。

斫(zhuo二声):砍。

私起:为小便而起床。

  故事20180321

王祥侍奉后母朱夫人十分谨慎。他家里有一棵李树,结的李子特别好,后母一直让他看管着。有时突然风雨大作,王祥就抱着树哭泣。有一天,王祥在另一张床上睡觉,后母暗中拿刀去砍他;正好当时王祥出去小便了,后母只砍到了被子。等到王祥回来后,知道后母为此遗憾万分,就跪在后母面前请求他处死自己。后母因此感动并醒悟,从此像关爱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关爱王祥。

第十三篇

德行第一之五

范宣年八岁,后园挑菜,误伤指,大啼。人问:“痛邪?”答曰:“非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是以啼耳。”宣洁行廉约,韩豫章遗卷百匹,不受;减五十匹,复不受。如是减半,遂至一匹,既终不变。韩后与范同载,就车中裂二丈与范云:“人宁可使妇无裤邪?”范笑而受之。

  字词浅释

范宣:传授儒学,为人敬仰。

韩豫章:韩伯,字康伯,曾任豫章太守。

  故事20180322

范宣八岁时,在后园挖菜,不小心弄伤了手指,大哭起来。别人问他:“很疼吗?”他回答说:“不是因为疼,是由于身体发肤,不应有所毀伤,才大哭的。”

范宣品行高洁,清廉节俭,豫章太守韩康伯赠送他一百匹绢,他不肯收下;减为五十匹,仍不接受。像这样逐次减少一半,最终减到一匹,他仍不肯接受。后来韩康伯与范宣一同乘车,韩康伯在车上撕了两丈绢给范宣,说:“一个人难道可以让妻子没有裤子穿吗?”范宣才笑着接受了绢。

第十四篇

言语第二之一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叔昔(末二字左有足旁)。

  字词浅释

孔文举:孔融,字文举。

李元礼:季膺,字元礼,东汉人。

司隶校尉:监察京师百官及所辖三铺、三河。

俊才清称:有才学、有名望的高雅之人。

仆:对自己的谦称。

陈韪(wei):曾任太中大夫。

  故事20180324

孔文举十岁时,跟随父亲到洛阳。当时李元礼在洛阳很有名望,做司隶校尉。到他家登门拜访的,只有才子、社会名流和李氏近亲才能得到通报。孔文举来到他门前,对门隶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通报后,孔文举进门就坐。李元礼问道:“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吗?”孔文举回答道:“早先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您的祖先伯阳做老师,这样我和您就是世交了。”李元礼和宾客们对他无不称奇。太中大夫陈韪后到,别人把孔文举的话告诉他。陈韪说:“小时候十分聪明,长大了不一定出众。”孔文举回答说:“想必您小时候,一定很聪明。”陈韪听了,感到十分难为情。

第十五、十六篇

言语第二

之二

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问:“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之三

钟毓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字词浅释

钟毓、钟会:钟毓,字稚叔。钟会,字士季。二人同为钟繇之子,钟毓为钟会之兄。

钟繇:字元常。东汉末为黄门侍郎,曹操当政时,为侍中守司隶校尉。后历任廷尉,太傅。善书法,与王羲之并称为“钟王”。

故事20180405两则

之一

钟毓、钟会兄弟俩年少时就有好名声,钟毓十三岁时,魏文帝听说他俩的情况,就对他们的父亲钟繇说:“可以叫你两个儿子来见我。”于是下令召见。觐见时,钟毓紧张的脸上淌汗,文帝问他:“你脸上为什么出汗呢?”钟毓回答说:“我内心惊慌恐惧,因此汗出如浆。”文帝又问钟会:“你为什么不出汗呢?”钟会回答说:“我心中颤抖恐惧,连汗也不敢出了。”

之二

钟毓、钟会兄弟俩小时候,一次,正赶上父亲白天睡觉,于是一同去偷喝药酒。他们的父亲当时已经睡醒了,暂且假装睡觉来观察他们。钟毓先行礼,然后才喝;钟会只顾喝,不行礼。过后不久,父亲问钟毓为何不行礼,,钟毓说:“喝酒是要遵守礼仪的,我不敢不行礼。”父亲又问钟会为什么不行礼,钟会说:“偷喝酒本来就不合乎礼仪,所以我不行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