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之择校

 陌路小窝 2018-04-09

       4月6日晚上,因儿子学画画到9点20结束,所以我们决定看9:50场的电影《起跑线》,在大润发的牧歌电影院。

     《起跑线》是一部印度电影,继《摔跤吧!爸爸》、《神秘巨星》之后,我看的第三部印度电影。《起跑线》这部电影以幽默轻松的语言反应了儿童教育问题。该片讲述了一对中产阶级夫妇(服装店老板拉吉和妻子米塔)为了让女儿(皮娅)能够从小获得最好的教育、上最好的学校而临时抱佛脚、绞尽脑汁择校的故事。夫妻俩一心要让女儿上名校,义无反顾投身于抢夺起跑线的“战斗”中,从而引发了一家人从“扮富”到“装穷”的“变形记”。他们试图跻身上流社会、想过用金钱贿赂、试图通过择校指导中心提升入校的几率、试图托关系走后门,甚至打入贫民窟内部生活假冒贫民冒用贫民名额,只为追逐高耸的入学门槛。然而,当他们费尽心思终于将皮娅送进名校后,却因为拉吉的顿悟而做出了意想不到的决定——将皮娅从私立名校转学到他们赞助的公立学校。因为在贫民窟中生活时,夫妻俩也在造假,一次次险些被戳穿的谎言,都被穷人邻居挽救。这段“装穷”的贫穷生活,让这个家懂得了什么是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真情对待,体会了难能可贵的温暖,也唤回了拉吉的良知。其中一个镜头甚为感人,就是“邻居叔叔不知道他们有钱,故意让自己被车子撞伤,不顾自己的性命之危帮助他们一家筹集学费”。同时贫民生活也让皮娅体验了什么是真正的快乐。这的确是上流社会和上流名校所不能给予的。

       影片中前后半段生活的巨大反差,在幽默讽刺的叙述手法中淋漓精致的体现出来,为观众提供笑料的同时,更深刻反映了印度的社会现实:如重视子女教育、阶级间的巨大贫富差距等等。《起跑线》这部印度电影敢于触碰社会现实,揭开伤疤,更具有现实意义,值得我们深思。

       电影中的一些场景,让为人母的我似曾相识,感同身受。

       记得儿子满36个月可以上公立幼儿园时,从开始的入学无门,到最后四处打听关系找门路,后来终于如愿入园读书的经历。本以为尘封的记忆,瞬间鲜活的展现在面前。

       儿子幼升小时,为了让儿子上好的学校,我们早早的就进入焦虑状态,当时的我与剧中的妻子米塔相差无几。彼时我们将学校按录取的可能性分一二三等,同时做了几手准备,如迁户口、找门路……影片中有一个镜头印象深刻,就是“天还没亮,幼儿园门口就排起了领取表格的长队,有些人凌晨就来了,有些人支起了帐篷,可队伍依旧没有往前挪动的迹象。”而现实中,也真如此存在。听说家长们为了早点报上名,凌晨几点几点就到校门口排队了。有些可谓是全家总动员,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齐上阵。我们没有赶早排队,而是隔一天排队后顺利报了名!

       市区里面比较好的几所公立小学,都是通过摇号录取的。也就是报名时登记的号码对应所要摇号的号码,摇中了就录取,摇不中的失去入校资格。在等待摇号的日子,我内心也是倍受煎熬。如果顺利被录取,万事大吉。如果没被录取,后面要怎么办呢?虽然有几手准备,那也是万不得已。记得在摇号的那天,天刚好下起瓢泼大雨,雷声轰轰,但雨再大也抵挡不住急切的家长们。我到学校的时候摇号已经开始了,人山人海的,没法挤到前面去看。只好在外围急等。后来,摇号结果出来了,我看到一名老师拿摇中的名单准备贴到公告栏里。我紧随那名老师之后,占了先机。虽然不用仰着脖子张望,但随着人潮的拥挤,我只能鞠着背,心里默念着号码跟儿子的名字,怀着忐忑的心情开始查看,第一张……没有,第二张……没有,第三张……没有,第四张……没有,直到第五张,还是没有。心里咯噔一下,完了,与此学校无缘了。第六张匆匆一瞥,好像也没有。正准备转身离开之际,眼角突然瞥到了一个名字,好像是儿子的名字,定眼一看,真的。对对对,是儿子的名字和号码,儿子被摇中了。那一刻的激动,无法言表。没想到看完结果准备抽身出来的时候,是那么的艰难。我就像石缝里的小草,拼了很大力气才从家长堆中探出身来。那时那景跟《起跑线》中夫妻俩查看女儿是否被录取的情景可谓一模一样。

       彼时,作为家长的心情都一样。小孩被摇中的,家长心里的石头落地,激动得无以言表。当时我打电话给儿子他爸爸,声音都是颤抖的,可想而知当时自己有多激动。小孩摇不中的,家长的失落感可想而知,像灰暗的天空一样,低沉郁闷。也许,只有经历过那一刻,才真正体会到为人父母的苦心。只有经历过那一刻,才真正明白择一所好学校的不易。好在,我儿子还是比较幸运的。儿子现在已读四年级,也许,再过两年,我又要走一番择校之路了。我是真心希望儿子成绩能好些,再好些,到时可以通过考试直接进入好的学校。

       以上,也算是我看《起跑线》后,唤醒了大脑中尘封的记忆,重新再感慨一番。

       也许,《起跑线》反应的儿童教育问题——择校,也算是中国教育之择校问题的写照吧!

       为人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人之常情。择一所好学校,也是为了孩子能享受优质教育,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而目前在中国教育资源不够均衡的情况下,导致了教育水平的差异,这也是择校客观存在的根本原因。因此,入“校”难已成为现状。为了孩子能入一所好学校,迁户口,购学区房,托关系……家长们各显神通,无所不用其极。

       当然,择校是受教育者的权利。作为家长,择校的出发点是好的,但现在的择校,很多不是以人为本、为了促进孩子自身发展的择校,而是围绕应试的择校。所以,如何平衡教育资源、缩小学校间的教育差距、缓解择校热是一个任重道远的工程。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不再为择校而奔波、而烦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