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总为浮云能蔽日| 中原和草原关系的变动规律

 浮生偷闲 2018-04-09




言归正传,那天写文章的时候,提到明代中原和草原关系规律,有不少读者后台留言要求我谈谈,谈谈就谈谈。不过了解我的朋友都知道,我写这种历史性文章,是很不喜欢寻章摘句的,我更愿意告诉你我的逻辑,至于其间的具体细节,在手头的我就写出来,不在手头的我直接给你推理结论,有兴趣的查书去,没兴趣的看懂逻辑即可。否则背一肚子书,都是些无效知识,又有何用?


一、草原游牧VS中原农耕


看过一点历史书的都知道,长城的修建线路,其实就是一条15mm等雨线,向北因为降水的缘故只能游牧逐水草而居,向南则可以农耕定居,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因为其生产生活方式的不同,最终形成两种截然不同之制度文化。而两者的冲突,也贯穿整个中国历史。甚至五胡时夷狄们在北方建诸朝,而元请两朝,直接就是异族入主华夏。


中原农耕,实际上生产效率远胜游牧采集,生产效率高,民众固定,才有可能产生大一统的王朝,以官僚为爪牙,控制庞大帝国。而游牧民族根本不可能有多余物资供养庞大官僚集团,加上居所不定,因此游牧民族多为部落制度,不可能形成庞大的中央集权王朝。


所以我们看到哪怕北方匈奴帝国、突厥帝国、蒙古帝国兴起的时候,贵为大汗的首领管理模式,也不过是各部落共主,他们并不能直接管理各部落内部事务。而各部落首领,在本部落内,也有几乎完全的自主权。所以我们看到在各次大战中,小部落时离时叛,各种眼花缭乱的妥协交易,这倒跟欧洲封建制度有点类似。


草原部落制度的规则,与中原政体大不相同。他们的生存环境极度恶劣,一场大雪灾,一场败仗,只要部落里的男丁损失过大,随时就有被敌人,或者昨日盟友吞并可能。因此他们的婚姻制度就明显没有汉地严谨,哥哥死了,媳妇多半就转给弟弟继承:女人是生孩子的战略资源--不能浪费。部落之主也是兄终弟及,因为部落需要强大的首领才可能生存。这也是中原人把北方草原部落视作蛮夷的原因。


北方这些游牧民族,因为生产力低下,许多物资无法自己生产,比如铁器,比如茶叶。可以说,交易就是北方游牧民族的生命线,一旦交易没有了,他们的生存立刻就被极大威胁。与南方贸易,是北方游牧民族各部落的头等大事。


二、战争与贸易


所以,什么时候,北方会出现游牧民族大帝国?很简单,当他们无法以小部落跟南方交易的时候。


假设你是一个小部落之主,正常情况下,你愿意跟大部落合并吗?当然不愿意,一来加入大部落,生死就不由自己,打仗要往前冲,战利品也不可能分到大头。如果跟南方能自由交易,哪个大部落要兼并我,我都是个不字,大不了我就带着部落移动,你还能天天追着我?即使追我一个部落,你还能追着几十个部落跑?


所以,只要跟南方能自由贸易,北方就不可能形成大的草原帝国。除非....再也无法贸易。


因此,当中原是分裂状态的时候,北方多半也整合不起来,因为你中原这家不跟我交易,那家会跟我交易。甚至中原各方,彼此还有竞争关系。但是,一旦中原整合成一个中央大帝国,各地的差异就消失了,可能朝廷一纸禁令禁止与草原部落交易,小部落就再也无能力进行抗争博弈。这时候,除了加入大部落增加博弈能力别无选择。


简而言之就是,当中原出现统一大帝国的时候,北方草原,也多半会整合出草原大帝国,除非他们都死光。所以我们看到,在秦汉之前,北方草原威胁并不大,随便一个赵国就顶住匈奴人的进攻,而到秦国一统天下后,就需要集全国之力修建长城,而到了汉代,更把开国君王千古一帝的刘邦差点留在白登。


而中原帝国在长期的跟草原部落民族博弈的过程中,也发展出成熟的“羁縻”政策,所谓羁縻,就是用贸易与和亲,分化草原部落,事实证明,这种做法很有效,在大部分时间段里,其实中原是压着草原玩,而不是相反。虽然在我们的记忆里,好像是草原总在打中原,那是因为我们有历史记载,而草原消失几个部落,太常见了。在中原官僚的手腕下,消失的草原部落,何止成百上千。没有人为他们做传记的,消失,就真的消失了。(看个微信配发的广告歇会)

三、明代与草原关系规律


我一直说,明代虽然是个汉人建立的王朝,但一点没有继承到汉唐宋的传统,屌丝朱元璋逆袭高富帅建立了大明,是一个用民粹的认知组建的王朝。皇帝一人独大,朝廷只是办事机构。这个制度一旦建立,就注定了大明奇葩而悲剧的命运。


做过公司的人知道,一个公司要搞好,无非两件事:用好人,分好钱。明代则不同,屌丝朱元璋用他朴素的道德直觉,认定官僚都是混蛋,就不能给他们一点机会发财。所以我们看到洪武一朝,对贪腐的打击力度,是空前绝后的,什么剥皮萱草,带枷坐堂的奇葩事都来了。


然并卵,因为人性就是这样的:趋利避害。如果你的博弈规则,是你拥有一切,而我一无所有,那么对不起,我一定让你好看!有明一朝,因为利益不能合法兑现,各种贪腐都是前朝难望其背的。


朱元璋和他的四儿子,都是大帝级别人物,以一人之力,还能压制官僚集团,但他们的后人呢?长于深宫寺人之手,哪里有朱洪武,朱永乐这种能力?


但制度就是制度,不管这个君王多差劲,只要他坐在龙椅上,他就是拥有一切权力,拥有一切权力的人,就是所有人的敌人。所以我们就看到,明代的皇帝和官僚集团的斗争,是最激烈的,只要你皇帝坐那,群臣就会不断给你找麻烦,找别扭,当然以祖宗家法和儒家经典的名义。嘉靖大礼仪事件,万历立太子事件都是震动天下的斗争。官僚集团以孔孟之道,对抗皇权独大,因此聪明的皇帝最终都心灰意冷,躲进深宫不再问事,笨蛋皇帝才会坐在朝廷上指手画脚啥都要管。


躲进深宫的皇帝,其实是把权力让渡给了以内阁为首的官僚集团,这人也怪,只要权力一在手,责任心就上来了。所以我们看到,整个大明朝,跟北方的关系也好,内政也罢,比较好的时候,都是皇帝不上班的时候,只要皇帝一上班,事情立刻起变化。


明代内阁的阁臣,不说别的,就说智商,就都是人中龙凤,个中翘楚:考进士,可比现在考清华北大难多了。你我能明白的事,他们更明白,所以皇帝不上班,他们就该干嘛干嘛,特别是跟蒙古的关系,只要开市场就行了嘛,那会叫榷场。


边境多开榷场,北方草原人还有什么整合南下的必要?大家都只是为了生存而已,就算已经加入大部落,大汗下令南征,小部落们也会想想划算不划算,过的好好的日子,谁特么想当炮灰。


但是,皇帝一上班就不同了,这些大臣,就立刻拿着一些二逼一样的理由,比如杜绝铁器北上武装牧民,来要求关闭牧场,一个比一个爱国,一个比一个有道德情操,皇帝一脸懵逼,往往会同意他们的建议。然后灾难就来了,榷场关闭了,草原人没活路了,南下了,天天折腾了。最后皇帝一看,卧槽我不上班都没事,怎么一上班全是事?当然全是事,您老人家坐上面,大权独揽着,其他人都是看热闹的,看热闹的怕事大吗?


于是聪明的皇帝,就回宫玩女人去了,不聪明的皇帝,被俘一次,也会学的聪明。明英宗在被俘前,可是个励精图治的皇帝,结果被俘,再放回,再乘弟弟景泰帝生病发动政变夺回政权。经过这些事的皇帝,再也不是那种长于深宫的傻皇帝,他不仅自己不上班,还告诫太子:没事别上朝找不自在!


我们看到明代很多皇帝长年不上班,万历更是40年不上班,结果三大征还胜了,天启帝也不上班,没事宫里玩木匠,历史学家有共识,天启再多活几年,满清就被憋在辽东憋死了。结果崇祯帝一来,又要励精图治,于是....


这就是草原帝国和中原帝国关系变动的规律,就这样吧,写够明白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