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石】凤凰古城纪行·沈从文和汪曾祺

 禅艺会 2020-09-22

晚年沈从文

凤凰古城纪行

一、沈从文和汪曾祺

2017年7月22日,我们出发去沈从文的故乡、湘西凤凰古城旅游,所以我前晚做了一点功课,上网搜索了一下关于凤凰和沈从文的信息。

青年汪曾祺

提及沈从文,我首先联想到的是汪曾祺,因为二人写作的风格、营造的气氛、乃至措辞,都有很多相似之处。汪曾祺的《受戒》和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曾经迷得我大半夜不熄灯不合眼。《受戒》留给我的最深刻印象是,整部作品充满了水,有水便有灵性;然后才是淳朴诚挚的乡村人性,一种本真的、不加掩饰的、不受约束的自然美。昨晚上网才知道,汪老是沈老的嫡传弟子,有着直接的师承关系。读沈老的作品,尤其是《边城》,同样到处都是水,爱、美和人性融合到边城的溪水里,从容而持续地流动,令人沉醉。

二人的主要区别是:沈老虽然在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里定居于大城市,但他始终以乡下人的心态写作,拒绝现代文明,作品是唯美的、乡土的、理想化的;他是自学成才的,受学院派教条的影响很小,是大隐隐于市的智者和理想主义者。他在自己的写作生命内,不懈地追求他心目中合乎美、爱、自然和道德的乡土性。汪老是一位典型的文人,立足于城市,根子里充满了市井的烟火气;他同时又迷恋乡土,向往田园生活,在作品里着力营造主流文明里的一个尚未被彻底现代化的绿洲。可以说,二人都是陶渊明式的作家。

青年沈从文

巧合的是,两位前辈的姓里都有偏旁三点水,这似乎能够部分地解释二人对水的迷恋。同样巧合的是,二人都是楚人,沈老的家乡湘西凤凰和汪老的家乡苏北高邮都是楚地。(战国末年,楚国和齐国以我的家乡单县——时称单父县——为界。单父属于齐国,是刘邦的皇后吕雉的故里;紧邻的刘邦故里丰县和沛县——两县一直为汉皇故里的名头争论不休——属于楚国,是楚文化的边缘地带。)

楚文化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神鬼文化和对生命的原始敬畏。网上的资料说:“楚俗尊凤尚赤、崇火拜日、喜巫近鬼。”根据五行理论,楚地在南方,属火,而史载楚人是火神祝融的后裔,这或许能够部分地解释楚地民风的热辣彪悍。南方属火而多水,五行相生相克,水和火也是如此。按照网上的解释,凤凰古城名称的来历也许的确和楚人崇尚的神鸟凤凰相关。金庸的武侠小说《笑傲江湖》里,也有一个以蛊毒著称的云南苗族女侠“蓝凤凰”。

中年汪曾祺

一个湖南同窗这样概括山东(儒家)文化和湖南文化的最大区别:儒家文化是“子不语怪力乱神”,而湖湘文化则是突出“怪力乱神”,巫傩文化是其典型表现。楚文化是中原文化南进并和蛮夷(原始部落)文化相结合并相对独立发展的产物。古人描写楚地文化和风光的许多诗句,例如“气蒸云梦泽”、“白银盘里一青螺”,都带有某种神秘感、遥远感、鲜明的地域感和文化的边缘感。

在群山环绕、与外界交流较少的湘西,楚文化的地域性特点,表现得特别突出,保存得也较为完好。湘西历来受主流文化影响的程度较小,保留了一些野蛮、原始、淳朴、自然的生命力和生活方式,这构成了沈从文精神世界的主体。这一事实可以部分地解释,沈从文为什么跟主流的左翼作家背道而驰,反对现代性,追求乡土性。而苏北的高邮,在儒家文化和楚文化的双重影响下,又远离江浙吴越文化的核心区域,风土人情与中原基本一致,但保存着某些本真、不受约束、不加掩饰的生命力。湘西和高邮具有某些相似性,但又有许多差异性,这是两位师徒作家既有同又有异的另一个原因。

中年沈从文

沈从文的代表作《边城》,是一部散文化和诗化的小说,描写的是世外桃源以及生活在其中的人物。这是一首倾注了作家心血和灵魂的抒情诗,一幅关乎湘西文化和习俗的水墨画,一支悠扬深远、意味深长的古琴曲。小说成书于1931年,当时的中国社会动荡不安,有思想和远见的知识分子都在思考民族的前途和人性的发展。沈从文相信“美在生命”,他试图通过再现一个近乎完美的湘西小镇,来反拨都市文明的喧嚣和伪善,期待人性回归自然和本真。他说过:“这世界或有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小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对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理想的建筑,这庙供奉的是‘人性’(《习作选集代序》)。”沈从文不求闻达,不慕虚荣;他追求的不是名利,而是人性和人生。

汪曾祺的语言则与传统文人的语言一脉相承,平实、委婉、恬淡、雍容,洋溢着浓浓的传统中国味。他的《受戒》是名不副实的,因为无论世俗还是宗教的清规戒律,在小说里都是缺席的,取而代之的是本真的、不受束缚的生命力。至于这种人生状态和严格遵守清规戒律的人生状态哪种更好,汪曾祺的回答言简意赅:“难说。”这个回答,是多么的睿智和清醒。

晚年汪曾祺

对沈老和汪老而言,文学是毕生的追求,是心路的历程,是心血的倾诉。虽然受到外界的重重阻碍,甚至被迫终结自己的文学生命,但他们不懈探索,筚路蓝缕,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文学人,最终给世人留下了许多经典之作,给中华民族的现代文学增添了无法抹杀的爱、美和人性,留给世界浓浓的诗意和纯真。沈老在文学生命最旺盛的阶段就早早地被打入冷宫,不得再进行文学创作(这一点可能只有钱钟书能与之“媲美”),但他在有限的写作生命内,成为中国现代作家里成书最多的一位,这不得不让人发自内心地敬仰,同时也伴随着无尽的唏嘘。

【作者简介】山石,本名朱坤领,男,山东单县人,生于1973年。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现在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任教,从事英语语言文学和比较文学的教学和研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