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祥东:天价拍品丢失的别样解读

 沁园春春2016 2018-04-09

                天价拍品丢失的别样解读

2014年保利香港春季拍卖会,4月7日晚《太璞如琢--崔如琢作品专场[II]》拍品22件,成交16件,成交额3.036亿港币。拍卖结束后,发现第2010号《山色苍茫酿雪天》失踪。此画纵179×宽381cm,成交价2875港币。于是报警,警方翻查闭路电视录像,发现有清洁工人清理拍卖会会场时,误将该画混在废置物品中,当垃圾搬上垃圾车后运走。

    这么大一张画,展览装框后的体量,即使拆了镜框卷起来的长度,清洁工会将之视为垃圾实在令人难以置信,人们怀疑这是一次炒作。拍卖行在报警一日后,也主动要求撤案,並强调不需警方协助,更增加了这种猜测。网上大面积讽刺崔如琢的画进垃圾场是实至名归。有人直接说,这基本也证实了一个判断:保利做局老崔,高成交都是假的,作品派的用场就是预展,展完不需要交割,丢在香港垃圾场就地处理也正常。疑似失职的库房管理者和保洁工却得到表扬:因为他们一不小心把崔如琢的画放对了地方,他们才是训练有素的专业分检高手。很严肃的评论也对拍卖公司丢失天价拍品并不觉得严重,相反着重在对崔如琢个人和营销策略的议论。

此事过去数月,本已被人遗忘,却因丢画机构于8月5日在香港举行:“太璞如琢”崔如琢艺术精品展Ⅲ,被人重新提起。有人看见:展地香港艺术中心的包氏画廊正在卖崔的画,100万港币一卷,旁边放着大幅报道丢画事件的香港报纸。崔如琢对丢画的拍卖公司大加称颂,说:保利是他接触中国富有收藏家的最佳渠道,他的大多数作品都是通过拍卖行卖出的,但说这幅丢失的画作并不是由他本人售出的。崔如琢居然与公众舆论一样并不在意这天价画作的丢失,哪怕有一丝惋惜或抱怨,这很难不让人怀疑丢画只是卖画的一个话题,并且强调的是丢画的价格。甚至有人说,香港警察一不小心也为崔如琢当了一回托。

为什么那么多评论对一幅画的丢失表示怀疑?对一幅画的丢失缺乏起码的恻隐?关键是这件拍品远远不是明示的价格!当一件事或物,其根本价值受到怀疑时,与之关联的一切都会受到怀疑。价格与价值偏差越大,人们对之怀疑越大,甚至诋毁也越激烈,言辞也愈夸张。这应该叫做丑媳妇原理吧?世间凡是有关联的因果,不管正比还是反比,量的变化或偏离皆由因缘决定。多年来美术界由于巨大的利益驱动,越来越趋同于演艺界,书画家利用个人或公共事件进行宣传炒作已为常态,他们甚至不放过灾难事件,进行捐赠、义卖,吸引公众视线。可以说,当代几乎所有的书画出版物,都是书画家的自我宣传品;所有媒体所见书画新闻都是有偿报道。书画作品比演艺圈更多了一种操纵价格的便利。崔如琢的画是否恶劣到一定要进垃圾场掩埋呢?平心而论,比崔如琢的画更该进垃圾场的多着呢,但是如果画者没有强把自己的画标示天价展示在公众视野,一般人都会表现出宽容。从这个角度看,书画家过度炒作价格反而有些得不偿失,甚至变成臭名昭著。

崔如琢,1944年生于北京,1981年定居美国,此前任教中央美院。据说,崔如琢事业上的重大突破是:在美国以40万美元出售了一幅画。我们完全有理由怀疑这种自我宣传的可信程度,因为他说,向西方观众介绍自己是没有用的,中国人则懂得我的作品;中国经济越强大,我就可以卖出去更多作品。大概是中国人更多土豪,更好骗,他把卖画的着眼点放在国内,并早有预测,自己的画作价值将过亿元,此后崔如琢在几家拍卖行果真卖出了七幅价格超亿元的画。不妨看一下保利香港丢画这场成交的16件作品,其价格有着高度的一致性,居然有7件拍品成交价为575万港币,这样的一致性不难看出是人为的确定一个价格标杆。

    行内对画家通过拍卖炒作价格几乎人尽皆知,对丢失拍品的刻薄评论正是反映了人们对这种行为的反感程度,为什么这些书画家还要做如此欺瞒天下的事呢?也许他们相信:谎话说一千遍就成了真理,从卖画说,这些画家的卖画对象并不是行家,他们可以用信息不对称欺骗外行买家。崔如琢在本次展览又放言:我梦想十年后我的作品价值可以超过达利、莫奈和毕加索,那时我将会成为21世纪中国最知名的艺术家,我的作品现在已经可以在历史上留下一笔。以作品本身实现这种超狂的幻想毕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人认为画价就是画家的地位。说这样话、持这种想法、鼓弄自己价格的书画家实在不止崔如琢一个。有人爱受骗这也是旁观者的无奈。

                                                                   2014年8月9日于南京

     天价拍品丢失的别样解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