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情涌林泉云岫——记山水画家张铁三

 yulin8458 2018-04-09

情涌林泉云岫

――记山水画家张铁三

作者 | 蒋道春

张铁三中国金融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山水画协会会员,中国新山水画研究会理事,响水县美术家协会主席。就职于江苏响水农村商业银行。

数十年如一日,始终笔耕不缀的画家张铁三先生的山水画作品,沉雄稳健,自然华兹,气韵不凡,又上了一个艺术台阶。近日有幸拜会铁三,观赏了他的作品,顿感眼前一亮,玩味无穷,始信此传不虚。

走进张铁三画室,满室惠兰之气,翰墨飘香,令人气爽神清,神怡心旷。一幅幅山水作品透着雄浑之气势,流淌着灵动之神韵,自然之风,静谧之境溢于画外。从画中便能读出画家脱俗的品性,过人的智慧,深厚的绘画功底和明爽的生活情趣。

张铁三淳朴稳健,待人热忱,小时候就对绘画有浓厚的兴趣。当时条件差,没有笔纸。但这并没有阻止他对艺术的炽热追求,反而更使他对绘画这门艺术如痴如醉。没有纸笔,他就用草棒在地上画,没有教材,他就在小人书、看过电影上集累资料,信手涂鸦。稍长亦苦练过素描、速写等造型基础。

张铁三到二十多岁时,已有一定绘画功底的他,便开始临摹古代名家的传世之作。特别是宋代的山水画作品,他从范宽的作品中寻求峰峦雄厚、挺拔宏大的气魄,在李成的作品中获取气象萧疏、烟林清旷之神韵,在清朝画家石涛的作品中,吸纳高奇意境、自然率真。特别是清初画家龚贤的山水画作品,对他的影响最深,现在经常使用的短线皴法就是从龚贤山水画的点皴演化而来。

张铁三经常游历名山大川,历史名胜,深入自然,深入生活,搜集素材,寻找灵感,感悟祖国博大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气息,做到胸有丘壑,山水尽揽。回来后再悉心揣摩,细心咀嚼,感悟真谛。

张铁三的画室兼收书斋,在他的书架上,除了少部分诗词文学书籍外,大多是书画名册,泼墨之余认真研习,并与自己所观所感所悟加以对照,直至贯通,方才罢休。故张铁三的作品既不落俗套,亦不拘泥于古人。数十年不缀笔耕,初步形成自己自然淳朴,古拙大气的艺术风格。

张铁三说:自然的东西也必须通过自己去发现,去领悟,然后形之笔端,意化于纸笺,方得其妙。他是当代著名山水画家刘宗汉先生的入室弟子,先生曾评其作品曰:“作品大气、浑厚、构图讲究,笔墨酣畅淋漓,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意境深远;走继承和创新相结合的道路,既学古人的也有时代的创新意识”。

张铁三作画用笔厚重端严,运笔破立相生,不受拘束。水墨重彩互为渗用,各臻其妙。表现出的雄浑气势,独具匠心。所画山水无定势,无常态,构图善变,意境高奇,处处表现出心灵与自然的融合和交流。作品大都能感受到其用笔古朴中见雄浑,沉谨中显洒脱,浑厚中兼具劲力的意趣。

张铁三的山水近景常以巨石压阵,远处重山峻岭延绵层叠,山间飞流直泻,涧水迂回盘桓,或溪流清波,或树木浓郁,云雾环绕,屋宇人物,隐置山石丛林之间,整体通视,显得圆润凝重,使苍茫雄浑的山林跃然而出。虚实相生,使无画处皆成妙境。有时青山碧波之间点缀几片帆影,或闲置一叶扁舟,使作品顿显空灵生动,而又诗韵连连,美不胜收。

张铁三偶尔也画些花鸟小品类作品,亦取法传统,充满情趣。他在“吉祥图”中,泼墨点染,枯笔勾勒,将秋日之枯叶藤蔓表现得十分准确生动。用浓墨将鸡的神采态势刻划得活灵活现,整幅作品虚实并用,主体突出,没有一定的生活积淀和绘画功底是难成此作的。

如今工作闲适之余,无论三伏寒冬,铁三仍坚持外出写生。虽身处闹市,也心无旁骛,闹中取静,给自己一片纯净的创作空间。有时,他背上画夹,跋涉芦丛河岸、林间、沟渠寻找细节,撷取创作素材,感受自然神韵。城市的大街小巷,周边野径,都留下了他对艺术执着追求的足迹。一花一草、一树一木、一石一舍,一齐揽入心底,融入画卷,成了他取之不竭的创作源泉。

数十年的孜孜以求,数十年的艰辛付出,铁三收获颇丰。《美术报》《中国书画报》等众多书画专业刊物杂志上,均有介绍他的文章、刊登他的绘画作品;江苏卫视、盐电视台等媒体都作过专题介绍。作品上百次在国家、省市级展览竞赛中入展、获奖,众多作品被北京、广东、安徽、河南、山东、福建等地的博物馆及收藏家收藏。

编辑 | 叶珊珊  审核 | 丁春梅

征 稿

征稿要求:散文、小说、诗歌、戏剧等,一般在三千字以内。必须原创,必须首发,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文责自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