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此事不除,风湿别想治好!很多人都栽了

 重山水清 2018-04-10

(本文为原创文字,请抄袭者自重!)

本文理论依据:《金匮要略》、国医名家李兴培先生用药心法

论岐黄之道,谋苍生之福,欢迎走进“精诚名医汇”。列位看官,今天我们为您说上一病,乃是中医语境下的痹症,亦即现代医学所说的风湿、类风湿

其实,关于这痹症,本订阅号之前没少和列位看官详细聊过。所述之方药理法,也不止一则两则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偏偏有那么一类患者,即便有再好的药,也不敢吃,只能眼睁睁看着机体被病魔一点一点蚕食。

是不是危言耸听呢?当然不是。而且,这类患者,在所有患者中所占的比例,还真就不小。

这部分人,就是因为胃病,而不能服药、不敢服药的人。

其实,这是很有现实意义的问题。看官须知,有一些用于治疗风湿、类风湿的药物,对胃是有一定刺激作用的。为了避免广告之嫌,我们不便细说。这类药如果用久了,就容易形成胃病。之前你患有胃病的,则对此类药物不可耐受。同时,胃病一旦形成,则影响水谷精微的运化和吸收,使得气血生化乏源,加重身体正气亏虚的局面。如此一来,则风寒湿邪则进一步留连于筋肉,使得病势更难扭转。

总而言之,胃不好,不敢吃药,没法治疗——这是很多患者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这个时候怎么办?

对此,本订阅号今日就给您说上一张方法。它出自当代名家之手,对于解决此类问题有一定帮助。组方如下——

黄芪、威灵仙寻骨风各30克,桂枝3到9克,白芍、防己、山药各15克,延胡索20克,伸筋草12克,细辛6到9克,大枣7枚,生姜、炙甘草各6克。水煎服。临证常有加减。

是名方必有出处。此方的拟制者,乃是我国当代著名中医临床家李兴培先生。李师1939年生人,四川人,历任新疆医学院中医教研室主任、新疆中医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中医学会新疆分会常务理事等职务,为北国杏林之名宿。

看官如果仔细观察上方,会发现一些治疗痹症的常用药。包括威灵仙、寻骨风、防己、延胡索、伸筋草、细辛。其中,威灵仙性味辛、咸,温,归膀胱经,功在祛风除湿,通络止痛。寻骨风,性味辛、苦,平,归肝经,可以祛风通络而止痛。防己,性味苦,寒,入归膀胱、肺经,善于利水消肿,祛风止痛。还有那伸筋草,性味微苦、辛,温,归肝、脾、肾经,可以祛风除湿,舒筋活络。细辛,可以温经散寒而止痛。至于延胡索,则是止痛行气的良药。这些药物来治疗痹症,是非常合乎规范的。

接下来的问题是,我们如何理解其他几味药,这就是黄芪、桂枝、白芍、山药、大枣、生姜和甘草。

实际上,这几味药,如果把山药换做饴糖,就成了千古名方——黄芪建中汤

看官须知,这黄芪建中汤,乃是中医方剂世界里非常著名的补益剂。它出自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乃是地地道道的经方。它能干什么呢?能温中补气,和里缓急。结合现代医学来看,它对于胃病的治疗十分有帮助。接下来,我们花些笔墨,与看官说说其中的道理。

首先,黄芪可以健脾益气。原方里面有健脾缓急的饴糖。这里用的是山药。山药健脾益气,同样可堪大用。这两味药配合,培补中焦之意十分明显。

接下来,看桂枝和芍药。其中,桂枝能温经、通阳、行气。芍药能养血,敛阴、缓急止痛。两者对于虚寒疼痛的胃病患者来说,自是及时。但更重要的,是二者可以调和阴阳,有助于气血之化生。

再看生姜和大枣。生姜,温中散寒,大枣,健脾养血,两者也是养护脾胃的。同时,它们可以通过调中州而和营卫,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

最后,再用炙甘草健脾益气,调和诸药。甘草配桂枝,则辛甘化阳。甘草配芍药,则酸甘化阴,如此阴阳同补,妥帖周正。

所以说,上方所适合的患者,就十分清楚了——中焦虚寒而有痹症。主要表现,就是素来有胃病,喜温喜按,经常疼痛不适,食欲不振,脉象沉而细缓,舌苔薄白,大便溏,同时患有风湿、类风湿。最重要的是,因为有胃病,所以不敢服药治疗痹症。为了您看着方便,再把好方赘述一下:黄芪、威灵仙寻骨风各30克,桂枝3到9克,白芍、防己、山药各15克,延胡索20克,伸筋草12克,细辛6到9克,大枣7枚,生姜、炙甘草各6克。水煎服。临证常有加减。

最后,我们要申明一下——本订阅号向看官介绍方剂,目的是将当代大家的临床经验与网友分享,绝非在不见其人的状态下,胡乱给读者开方子。列位看官如果要借鉴应用,务必请中医师辩证指导。这些理法方药,虽然不能万能的,但是很有代表性,因此值得与病家和医家分享。

全文完。您意下如何?请在评论区畅所欲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