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增加了信息却减少了理解? 一个狩猎采食者不需要大型图书馆、百科全书和计算机数据库,来存储累积的信息。他或她完全能够把前一个星期发生的所有大事记得相当清楚。 如果有人想捉一种新的动物,爬一种陌生的树,童年时期学到的各种常规技巧足以帮助完成任务。 我们却不同。 你或许以为,人类作为整个物种五千年来变得更聪明了,作为个体也更有可能利用智能工具发现新知识了吧。 就社会整体而言,确凿无疑。但是论及个人,我不知道有任何雄辩的证据,能证明确实发生了如此显著的进步。 我们的大脑没有继续长大,也没有证据表明大脑更新了工作程序。 从各方面打量,人类个体似乎对世界之道了解得越来越少,而且觉得以一己之力作出重大发现也越来越难。 事实上可以说,当今世界的无知、遗忘和枉费精力的研究,已达历史之最。果真如此,则原因何在?为什么很多社会和个人似乎选择了让头脑更加封闭的道路?偶尔,个人和社会又怎样暂时逃逸了这种道路? 大量知识细节急剧地累积,知识总量随之日渐膨胀,我们也越来越难看清全盘模式了。这就是为什么,比如说,很多极其博学的人如此不丰产,而且年事越高产量越低的原因。 每一条新的信息添加到复杂而互动的知识体系以后,将会改变现存的全部知识,因此,增添新的条目越来越困难。 我们存放财物的实际经验可以说明问题。面对一个容纳十件物品的抽屉,不难决定在哪里放东西和找东西。面对十个抽屉,每一个能容纳二十件物品,困难可就大得多了。事实上难度是递增的。 在一万件物品中寻找一件,比起在一千件中寻找一件,难度远远不止大十倍。这种定律解释了为什么“学问的进步”或知识的膨胀如此困难,而且好像越来越困难。 我们在幼年时期,或者在初涉一门新学科的时候,很容易突飞猛进。一切都向我们敞开和流淌,稍加努力就能得到巨大的回报。我们首先取得最容易的进步,可以避开坎坷地带。一段时间以后,最佳的精神领土已被占领,我们不得不迁移到边缘地带。 况且,每一条新信息必须与日益复杂的既存知识体系相匹配,甚至微小的改变也要遭遇根深蒂固的巨大障碍,所以我们好像只能在边界地区小修小补。我们内心深处或许很清楚,事情正像哲学家卡尔·波普所说的那样:“我们的知识只能是有穷的,而我们的无知必然是无穷的。” (以上摘自《给莉莉的信》) 《给莉莉的信——关于世界之道》 了解世界的必读书 30封信纵观人类历史 综览世界文明 从个人层面 直达哲学 宗教 政治 从青少年到成年人的不朽困惑 它们是每一个思想家的可能答案 识别二维码一键购买☟ 如果你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学习与思考的内容,这5本好书值得一读: 1.《独立思考:日常生活中的批判性思维(第2版)》 国内第一本“批判性思维”全彩杂志书 锻炼在实际生活中使用批判性思维的技能 现代公民独立思考必读书 美国广受欢迎的批判性思维教科书 数百所院校采用本书作为课程教材 识别二维码一键购买☟ 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吗? 情绪如何影响决策? 如何识别谬误推理? 如何打破惯性的思维模式,突破思维上的误区与局限? 如何运用理性和逻辑能力,做出最正确周全的判断和决定? 从当前世界现实问题入手,利用批判性思维技巧,对社会、经济、政治、环境、商业、媒体、科学/学术等领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性批判,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启发性。 2.《如何阅读一本书》 一部永不褪色的阅读指导经典 行销75年,经修订历久弥新 一位传奇的作者,《大英百科全书》的编辑指导;知名出版家郝明义翻译推荐。 蒙田说:“初学者的无知在于未学,而学者的无知在于学后。”总有一些书呆子读得太广,却读不通。“读得太快或太慢,都一无所获。” 一本书出现在你面前时,肌肉包着骨头,衣服包着肌肉,盛装而来。不懂阅读的人,初探阅读的人,可以少走冤枉路;对阅读有体会的人,可以有更多的印证和领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