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学人性学(3)

 大道至简64382 2018-04-10
易学生成论人性观

    达尔文“竞争复制”学说的逻辑不完备性,已被近代出现的“协同学”进化学说得到补充。但无论怎么补充,西方的数理逻辑,也未能解决生命体为什么存在被称为“争竞”或“协同”的动力学本源问题。

    中国易学则从“大道”演化的本源,揭示了这一根本问题。在《H自组织理论》一书中,笔者用易学对宇宙和世界的演化进行了演绎推导,系统探索了宇宙演化的动力学本源问题,得出了包括“广义熵”函数在内的许多有价值结论。

    生命物质同样也由大自然所创造。它的演化也必须遵循大自然的规律、受广义熵定律的控制。人类的“心”和“身”是一个统一体,反物质量子(心)在与物质量子(身)互补中,支配着物质量子(身)的运动。在易学物理学推得的广义熵函数中,就是指精神熵deH支配物质熵diS的运动。通过易学整合,也许可以找到沟通心理与物理;沟通人文与科学的理性之桥。

    物理世界的精神元素

    长久以来,人们一直认为“灵魂”是不存在的,或是由上帝创造的。在宗教与科学的此彼岸之间,数理逻辑不可能架起一条理性的通道。如果用易学的深度理论思维法则来处理科学问题,只要将反物质H元素揭示出来,就能洞察到任意一个物理客体的真面目。此时,宗教与科学此彼岸的鸿沟即可填平。

    事实上,精神运动的本体元素“H”早就在现代物理学中存在了,只是没有被揭示出来而已。构成S和H元素的最基本单元可用现代量子物理中的普朗克常数h和ih表示,可以称h和ih为正反量子基元。物理常数c和k,是量子基元h的动能和热能属性。海森堡矩阵力学中的算子ih是反物质“本体”的最基本结构单元。也是相对论“时空”的主人、量子论“二象性”的肇事者、统计论粒子“遍历运动”的控制者。

    要认识这两个互补本体基元的演化及其结构和功能,离不开质变和量变两种逻辑的结合。易·数圆融的理性思维,也许能很容易地将当代众多科学“前沿”的难题处理好。有迹象表明,易学可以确定构建宇宙及其万物的“本体”。根据这一本体论,我们就可推知人性的生成属性。人性的属性并非通过“竞争复制”而来,而是在生命演化中按照自然法则生成而来。

关于易学对物理学的整合,有兴趣的读者可参见拙著《H自组织理论》和《周易与人格》。

    万物“道生之,德蓄之”

    易学与现代科学成果相结合,可以证实古中国一元论哲学观的真理性。并可逻辑地推得,在宇宙及其万物的结构中,都存在“道生,德畜”这一结构性属性。“道”是时空闭合的原始能量,“德”是该能量演化为新实体后,必须保持正反物质“互补熵”平衡这一自然的客观要求。也就是说,任何实在世界,其结构中的正反能量必须处于互补平衡状态。

    无机元素周期表中的周期律深刻地反映了在无机原子中也存在着“道生,德畜”这一结构性属性。周期律中的“族”是物质元素,“周期”则是一种不可见的反物质元素。正是由于存在这种互补结构,才确保了无机原子的稳定结构。宇宙中所有的无机元素,都处于“族”与“周期”元素的能量互补平衡中。所以,元素周期律是万物结构中都存在“道生、德畜”属性的最好例证。

    我们也可称物质基元为“质能子”,反物质基元为“灵魂子”,构成宇宙真空背景的基元为“真空子”。则质能子、灵魂子、真空子三个基本元素创造了我们的宇宙和世界。

    人类的“身心”就是这三种基元在相互作用中演化而来。在人性生成过程中,身心结构中也同样形成了自然的“道生,德畜”属性。人类将此属性广延到人文精神领域,并以“道德”概念来描述人性动机的行为规则。因此,易学中的道德不仅只是一个人文概念,更是一个科学概念。道德是万物的结构性属性,有着极其深刻的科学理性。

    生命物质的演化原理也可以用广义熵G来描述。G代表宇宙万物都是由正反物质互补而成。生命物质之所以具有“意识”形态的选择功能,就是因为在其结构中存在着反物质“熵流”对物质系统“熵产生”的控制。生命意识来自于反物质熵流。

    此种熵流在人体结构中具有比智能机更为聪明的功能,它可以对大脑中的布尔模块进行再编程。于是,在人类的生命形态中,出现了神奇的思想。人类的思想可以对五觉之外的事物进行抽象。在思想意识支配下,衍生了人类的创造能力。

    故在人类的生命形态中出现了与动物不同的动机属性,可见,人性动机的驱力来自于具有思想意识功能的反物质熵流。熵流是万物自稳定和自组织的动力学要素,用易学可以演绎出熵流的数学模型。

注:反物质在生命物质中就等同于精神本体元素;其熵流就是生命体生生不息演化的动力之源。要理解反物质熵流的数学模型,须用到较为深奥的物理学知识。现把用易学公理演译得到的广义熵定律告知。详细演绎过程,请见拙著《H自组织理论》。

    广义熵定律可表述为:大自然中任何系统的熵,都是物质与反物质对称互补后的熵。反物质的“熵流”,能有效地对物质的“熵产生”进行平衡或自组,用G=deH+diS≤0表示。当G=0时,反物质“熵流”对物质的“熵产生”进行平衡。此类物质称无机物质——死物质。当G<0时,反物质“熵流”对物质的“熵产生”进行自组。此类物质称生命物质——活物质。

    生命物质的总熵小于零,满足“熵流”对物质熵进行自组织要求。故生命物质具有物理学称之为选择功能,心理学称之为意识功能的神奇活力。
    
    心理学中所谓的人性动机“驱力”,并非是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所说的“性力”。动机驱力来自于反物质“熵流”的能量交换。只是因为心理意识流是负能量交换,且非常微弱,常人不易感觉到而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