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临沂第八中学启明文学社 走过文学的边缘化

 临沂八中阅览室 2018-04-10

走过文学的边缘化

临沂第八中学

 

李振孚


 


对我们每个人来讲,毫无疑问,语文是在所有课程中伴随我们时间最长的学科。从一个人呱呱坠地到牙牙学语,到进入幼儿园,再到正式入学,学龄多长,我们的语文学习就有多长,甚至可以说,人是一辈子都在和语文打交道,一辈子都在学习语文,因而,语文学习是无止境的。按常规来说,语文应该是同学们最擅长的,成绩也是最优秀的。其实不然,如若提及全体同学对语文学科最直观的感受,则是语文难学,作文难写。语文老师最切身的感受,则是语文难教,作文难讲。





此等现象,岂不怪哉?

语文学习曾流行过三句话: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相比其他学科,语文学习费时费力,但有些同学的语文成绩就是起色不大,充其量只能算个中等,没有占领语文学科制高点,而作文水平又长期不能提高,空话连篇,被称为口水作文。如此现象,不妨称为长期徘徊在文学的边缘。那么,原因何在呢?我想主要还是学习语文的方式方法出了问题。比如,有些同学做到了博览群书,却仅限于走马观花,而缺乏真正意义的品味精读;有些同学只想独辟蹊径,老想着抄个近路省时省力,而不肯实实在在地下些功夫背诵经典,多做积淀;有些同学只注意平时做题,迷信题海战术,而不注重深入挖掘理解分析,浅尝辄止;有些同学的作文只会过分地虚伪抒情,喜欢故弄玄虚,扯虎皮做大旗,而缺乏真情实感,言之无物;有些同学的作文故事本来生动新颖,却因功力不足,细节写得松松垮垮,毫无吸引之感,味同嚼蜡,让人深感惋惜;更多的同学作文擅长凭空抒情议论,甚而夸夸其谈,却不能写出一点让人信服的事来,空谈误文……所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同学们的作文质量。

笔者不止一次询问刚升入中学的学生,作文的首要目标是什么。学生几乎不假思索地向我背诵起了教材中常见的作文要求,什么语言通顺,中心突出,选材新颖紧凑,具备真情实感等等,说了还真不少。而我对他们只简单明确:作文就是首先把事情说明白,叫别人知道你在讲些什么,至于其它的语言、中心、选材、情感、照应的要求等等,都是围绕着把作文讲明白写精彩而应具备的各种条件,而不是作文的首要目标。学生听后,抓耳挠腮,看上去有些不可思议,一头的雾水。

作为只有真性情真善美,才能感动人,愉悦人。倘若写的是风景,不论优美,还是荒凉,都是一种真实再现,让人读过如在目前。倘若写的是亲情,能让人感同身受,引发心底的共鸣。倘若写的是事件,或者生动典型,或者冲突尖锐,带给人的均应是文字上的欣赏和满足。

很多老师形容批改学生作文后的感受,简直就是惨不忍读!依笔者的理解,这惨不忍读不只是身心的感觉,更是一种身心疲惫状态下无奈的质疑和彷徨失望。

而今,我们的作文现状,真心话、真性情越来越少,千人一面,难分彼此,要么流水账似的平铺直叙,想说什么就写什么,过分随意;要么喜欢将作文刻意升华拔高,鄙视淡雅朴实;要么伪化的抒发情感,一味地模仿或者矫情;要么胡编乱造堆积猎奇,有意识地迎合某些阅卷老师心理的伪成熟,伪做作——动辄就来个前题后记,再生分出几个毫无必要的小标题,将作文搞得支离破碎,或者跟人(其实是面前的成人老师)大谈人生、亲情和友情,旁征博引,唾沫星子乱飞,形同还没学会跑步的孩子争闹着装模作样地向成人教授学开飞机驾火箭一样,说话不看对象,弄巧乖张,虚张声势,摆正不了自己的学生身份,滑天下之大稽。所有这些不正常的作文现象,都有悖于新课标对作文写作的要求。呼唤真性情真善美,呼唤“绿色作文”的回归,应当成为作文教学的当务之急。

笔者曾读到一篇《满分八股文》的文章,谈及语文教育的这种恶俗抒情,是从教授语言文学的角度来谈的。现代的语文八股文,教人从小不知良好的语言为何物,以为文学就是堆砌恶俗词句煽情,如同某些专家标榜的文化作文一样,无非是借用些许哲理之言哗众取宠,而后一一累计罗列。这种教育从深的角度看,误导了现代汉语的学习,从浅的角度说,徒使学生遭受无病呻吟、隔靴挠痒的痛苦。这种教育更直接的恶果,就是中国语文教育普遍的伪抒情化。同学们从小就被教育写作文,硬从各种司空见惯的屁大事上“发掘”、“升华”出各种“意义”,即符合某种庸众道德观的“标准”。你不能说你今天看见了妈妈,感觉真好,感觉很亲,你必须升华出母爱的伟大。你不能说你今天真无聊,必须是生发各种苦闷。你不能说下雨天好凉快,必须从雨中看出什么了不得的景色出来。诸如此类,谬种流传,害人不浅!

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提倡“文道合一”,主张“辞必己出”,“惟陈言之务去”。


新乐府运动倡导者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里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反映时事,具备实际内容,一是为现实而作,文章具有针对性。这些话是一千多年以前说的,放在现在仍然还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比如,笔者一次布置围绕亲情的作文,学生大多写的是自己的爸爸妈妈,特别是写自己妈妈的作文,几乎都是对妈妈的简单介绍,写的几乎都是做饭、穿衣、关心学习、辛苦之类的共性,缺乏鲜明个性和感人细节。于是我将作文标题布置更加具体化形象化,将标题缩减成为了《爱美的妈妈》(写妈妈穿戴)、《喜欢烹饪的妈妈》、《热心的妈妈》(热爱公益,服务社区)、《孝敬的妈妈》以及《喜欢旅游的妈妈》、《爱学习的妈妈》等等,这样一改,学生作文的质量很快就提升了上来,效果很好。

写身边的事情是这样,那么面对一些大的事件如何下笔呢?我想无非是将其进一步的细化,选择的角度易小不宜大,就像朱自清笔下的父爱,只选择了“背影”这样一个细小的切入点一样。

2016年10月,我被一兄弟学校邀请担任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征文比赛活动的评委。七、八、九三个年级的征文共计500多篇,仅仅浏览了一遍全体征文的标题,就让我大失所望。如九年级学生征文的标题大致有《慢慢长征路》、《中国红军长征》、《我看长征》、《再说长征》、《永远的丰碑》、《长征人生》、《长征精神》、《回顾长征》、《不朽的长征》、《长征精神》等,不用多看内容就知道写的什么,标题平淡浅显,缺乏新意独创。稍微好些的标题有《永远飘扬的红飘带》、《我的长征路》等,形象具备,但也不太令人满意。出色一点的有《信念筑梦》、《忆长征旧事》,其中《信念筑梦》联系到了当今伟大的中国梦,相比而言,算是稍高一筹。纵观三个年级的征文,真正达到令笔者满意的,一篇都没有出现。

在一节作文课上,我这样启发自己班内的学生:“红军长征经过了两万五千里的漫漫路程,经过了那么多的战役、城镇、山寨、江河、草地、雪山,发生了那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出现了那么多英雄人物,怎么能说缺乏具体的形象的,可以说俯拾皆是。你们如果不信,可以回忆一下电视剧《长征》,最近播出的《长征大会师》,里面包含了多少生动的故事、形象和情节,你们自己好好想一想。”

经过一番思考讨论之后,学生笔下的作文成了《身穿单衣的军需部长》(谈忠于职守)、《长征途中的官与兵》、《金灿灿的鱼钩》(由贺老总的鱼钩联系到爷爷的鱼钩)、《长征途上的集结号》(阐明纪律的重要性)、《冰雪中的红军雕像》(谈生活美学和艺术美学)等,单看标题,就可知道篇篇接近精彩。

标题起好了,接下来的写作就顺风顺水,水到渠成,也就真正冲破了文学的边缘化,进入了文学创作领域的主阵地。即使还存在着某些不足,但经过修改会能成为一篇不错的作文。再看班上,一阵热热闹闹的议论过后,同学们安静下来,奋笔疾书,脸上挂着自信、彻悟和欢快的表情,胸有成竹,文思泉涌,好像在讲,原来文章标题就是这样定下来的,文章内容就是这样写出来的。

既要化整为零,又要组零为整。作文的主干就是实实在在地讲故事,绝不是什么摆开架势唬人,只要做到讲明自己的心迹,充实完整内容就足够了,文学的精彩也就渐渐显现了。

2018-02-07草

社长荐语:

此文是作者在班级内的作文讲课实录,属于一管之见,随意浅薄得很。令笔者欣慰的是,尽管内容偏颇一些,片面一些,却很受同学们的欢迎。学生反馈说,如此讲解有益于作文的选材和立意,易于接受和运用。学生的评价是对老师的鼓励,知其所需,供其所学,弥其不足,学为所用,具备了这点,也就足够了。现发出来,贻笑大方,也就不顾什么厚脸面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