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近代建筑漫行(47)2008年青岛琴屿飘灯之湖南路江苏路

 网罗天津卫 2018-04-10

    湖南路原名依列女街(Irene Str),没有记载这条街名称的由来,从读音上看应当是个人名,我觉得更确切的译音应当是伊尔内街。湖南路是构筑胶澳租借地商业区十分重要的一条道路,在它与青岛路相交汇的小山上,就是租借地的政治中心区——总督府。湖南路上存数的建筑不多,也许早期开发亦如此,毕竟前有广西路的繁华,后有总督府、胶澳法院、领事馆群及亲王官邸的威严,湖南路夹在中间略显尴尬。

中国近代建筑漫行(47)2008年青岛 <wbr> <wbr>琴屿飘灯之 <wbr>湖南路 <wbr>江苏路(夹在沂水路和广西路之间的湖南路)

湖南路上首屈一指的优秀建筑当属与中山路交口处的胶州旅馆旧址。最早的胶州旅馆只是一座单层建筑,十分简陋,估计内部除了几个单间外都是大车店一样的通铺。门楣上Kiaustschou的意思是“胶澳”,能叫得上如此有地域代表性的名字,这家旅馆应当是修建的很早了。从反映中山路的这张旧照中可以看到依旧简陋的胶州旅馆和气派的水师饭店(位于湖南路的下个路口——湖北路)。
中国近代建筑漫行(47)2008年青岛 <wbr> <wbr>琴屿飘灯之 <wbr>湖南路 <wbr>江苏路(早期胶州旅馆)

中国近代建筑漫行(47)2008年青岛 <wbr> <wbr>琴屿飘灯之 <wbr>湖南路 <wbr>江苏路(胶州旅馆与远处的水师饭店)

    不久,一座崭新的胶州旅馆就在湖南路与中山路口竣工,曲尺状的山墙和隆起的半球式穹顶让远处的水师饭店不再独领风骚。有的旅行者可能喜欢清静、面海,那么他们会选择下榻亨利王子饭店、侯爵庭院饭店,有的旅行者可能喜欢热闹、喧嚣,那么他们会选择下榻在胶州旅馆,推开窗户就是中山路上的车水马龙。细细看来,这座建筑的结构与德国领事馆、亨利王子路理发店无不相仿,均是以中央的塔楼为轴展开立面,而两侧的楼体又配以山墙装饰。
中国近代建筑漫行(47)2008年青岛 <wbr> <wbr>琴屿飘灯之 <wbr>湖南路 <wbr>江苏路(后期胶州旅馆)

中国近代建筑漫行(47)2008年青岛 <wbr> <wbr>琴屿飘灯之 <wbr>湖南路 <wbr>江苏路

    客观地讲,这座建筑应当是中山路建筑群的组成部分,可我倾向于把它放在湖南路这一部分,中山路的光芒太过耀眼,别遮住了湖南路,哪怕仅仅是在一个转角遇到爱。


中国近代建筑漫行(47)2008年青岛 <wbr> <wbr>琴屿飘灯之 <wbr>湖南路 <wbr>江苏路(胶州旅馆)

喜欢那些华丽建筑的朋友们,可能会对接下来的湖南路失望了。过于平淡的建筑,经过粉饰的立面会让人觉得索然无味。从还原历史的角度出发,不妨带着依列女是何意思去寻访这条小街的点滴沉淀。

1922年,中国收回胶济铁路后成立了胶济铁路局,为了解决铁路职工子弟的教育问题,当局在湖南路开办了铁路小学。如今,这里依然是一所小学的校址,但已经很难将其与近代建筑联系起来了。
中国近代建筑漫行(47)2008年青岛 <wbr> <wbr>琴屿飘灯之 <wbr>湖南路 <wbr>江苏路(胶济铁路子弟学校)

    莒县路和日照路是两条,连接湖南路与广西路的小斜街,它们很好地起到了交通分流的作用,保证了总督府广场一带的交通顺畅。莒县路原名提尔皮茨街(Tirpitz Str),是为了纪念德国远洋舰队的缔造者阿尔弗雷德·冯·提尔皮茨Alfred von Tirpitz 1869年,在李希霍芬提交了对中国山东和胶州湾的考察报告后仅仅数月,时任德国海军上将的提尔皮茨就来到青岛调查,并认可了李希霍芬的报告。1896年,提尔皮茨在德国内阁会议上,提出德国海军不能在驻扎在英属香港,一定要拿下青岛,建设属于自己的海军基地。不知提尔皮茨将军在青岛考察时,是否走过后来以他名字命名的这条道路下的土地。

日照路原名比洛路(Bülow Str),是为了纪念曾于1900年至1909年间任德意志帝国总理的伯恩哈德·冯·比洛(Bernhard Heinrich Karl Martin von Bülow),比洛是一位资深外交官,曾在统一后担任德国驻多个欧洲国家的外交使节。1900年,被威廉二世任命为帝国第四任总理。他曾有名言揭示20世纪初德国的对外扩张政策:“让别的民族去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的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中国近代建筑漫行(47)2008年青岛 <wbr> <wbr>琴屿飘灯之 <wbr>湖南路 <wbr>江苏路(莒县路 日照路)

    湖南路与莒县路交口处的建筑顶部是两座对称的山墙,墙体是由两组涡卷相对组成。一座山墙下书1903年的字样,另一座下书CW,不知道有什么特殊含义。中间一朵绽放的向日葵,是近代建筑中不多见的装饰。


中国近代建筑漫行(47)2008年青岛 <wbr> <wbr>琴屿飘灯之 <wbr>湖南路 <wbr>江苏路(湖南路某宅)

中国近代建筑漫行(47)2008年青岛 <wbr> <wbr>琴屿飘灯之 <wbr>湖南路 <wbr>江苏路

   黑氏饭店是湖南路上另一座知名的建筑,设计师展示出青岛少有的法国文艺复兴风格。背后的主人到底是谁,寥寥几座建筑,却都披着神秘的背景,看来湖南路是要把神秘进行到底了。想想名称的由来应当是当年的店主名字里能音译出“黑”字吧。中国姓黑的不多,德国不少,出名的比如黑格尔。


中国近代建筑漫行(47)2008年青岛 <wbr> <wbr>琴屿飘灯之 <wbr>湖南路 <wbr>江苏路(黑氏饭店)

湖南路的亮点不多,但万不能忽略不计。因为它是青岛历史的一部分,少了它,就不在是一个完整的青岛。平淡的外表下,也会有一颗跃动的心,永远不要低估它。况且,湖南路留下了那么多的疑问,亟待我去解开,这条道路上的一切,都会长久地萦绕在我的脑中。假如有一天我知道了——依列女是某位德国名宿,C--W是某家洋行或国际组织的简称,黑格尔家真是开饭店的,等等,我会更加爱上这条名叫湖南路的街道。

湖南路与江苏路交口处的建筑门拱上,刻着大大的1899字样,这是它的年龄,几乎与青岛同岁。我不敢肯定它就是德占青岛后最早的建筑,但足以后缀之一。道路交口本就是黄金地段,我纠结到底应该把它放入湖南路还是江苏路,平添了幸福的烦恼。思量一番,放在湖南路上,它只会跟着湖南路一同平淡,但放在江苏路,它会随着江苏路一同闪亮。要知道江苏路有着仅次于威廉皇帝海岸的响亮名字——俾斯麦大街。

青岛的开篇已经提到了俾斯麦,相信懂点世界史的朋友一定不会对这位德国宰相陌生。尽管他偏于怀柔的外交政策在威廉二世眼中不过是一团垃圾,但不能否定他在追逐德国统一中的铁血手腕。腓特烈大帝奉他为辅国重臣,而威廉二世却逼迫他下野。离开了公众视线的俾斯麦,却深埋在了德国人心中。道路的命名不会随意,一定是威廉最后拍板,不管是象征形式,还是心存感激,俾斯麦的名字刻在了这块德国人寄予厚望的土地上。俾斯麦从没有踏上青岛的土地,但来自汉莎、普鲁士、萨克森、汉堡、柏林、鲁尔等曾经邦国的臣民在来到青岛时,一定不会忘记,是一个叫做俾斯麦的人,让他们五花八门的国籍名称有了统一的名字——德意志帝国。俾斯麦大街止于海滨,但俾斯麦的光芒没有停歇,一直在延伸。


中国近代建筑漫行(47)2008年青岛 <wbr> <wbr>琴屿飘灯之 <wbr>湖南路 <wbr>江苏路(安治泰住宅 2008)

中国近代建筑漫行(47)2008年青岛 <wbr> <wbr>琴屿飘灯之 <wbr>湖南路 <wbr>江苏路

中国近代建筑漫行(47)2008年青岛 <wbr> <wbr>琴屿飘灯之 <wbr>湖南路 <wbr>江苏路(安治泰住宅 2009年)

中国近代建筑漫行(47)2008年青岛 <wbr> <wbr>琴屿飘灯之 <wbr>湖南路 <wbr>江苏路

中国近代建筑漫行(47)2008年青岛 <wbr> <wbr>琴屿飘灯之 <wbr>湖南路 <wbr>江苏路

   当俾斯麦大街还是一条小土路,尽头的山东路矿公司还是一座平房,路西侧还是一派繁忙施工的景象,路东侧还是大片空地的时候,这座方形坡锥顶式的塔楼建筑,就已经岿然屹立在了青岛的海滨。在这张明信片的视线中,还能看到德华银行,能看到亨利王子饭店,还有飘扬在饭店上的帝国鹰旗,但它们都没有如此鲜明性格的塔楼。这座建筑是基督教圣言会的用房,安治泰这位著名的传教士就曾住在这里。名字好像韩国人,其实是位标准的德国人,他的全名是John Baptist Anzer1898年就是他把圣言会带到了青岛。


中国近代建筑漫行(47)2008年青岛 <wbr> <wbr>琴屿飘灯之 <wbr>湖南路 <wbr>江苏路

(早期江苏路 最左侧的建筑就是安治泰住宅)

    一张石刻版江苏路路牌,虽然不曾记录下这条道路的一步一阶,但和我比已经算是一位年长者了,对待老人理应尊敬,快门按下记录下它的尊容。如今在青岛市区还保留有多块这样的路牌,它们没有建筑的立体造型,但依然用二维的凹凸感记录着城市的发展。


中国近代建筑漫行(47)2008年青岛 <wbr> <wbr>琴屿飘灯之 <wbr>湖南路 <wbr>江苏路

中国近代建筑漫行(47)2008年青岛 <wbr> <wbr>琴屿飘灯之 <wbr>湖南路 <wbr>江苏路

中国近代建筑漫行(47)2008年青岛 <wbr> <wbr>琴屿飘灯之 <wbr>湖南路 <wbr>江苏路

(北望江苏路 最近处为安治泰住宅,道路西侧仅有总督府童子学堂)

除了总督府童子学堂,早期的俾斯麦大街以东还是一大片荒地,后来一些洋行纷纷选择在此购地,为高级职员修建了私人别墅。这里距离洋行集中的广西路、中山路并不遥远,职员们上班也十分方便。这一带的别墅如今保存尚好,不过很多门口停放着北海舰队的车辆,加上院深墙高,我没有能够走进去拍照,只是在路边尽量选取合适的角度。

江苏路3号的建筑是原太古洋行大班库克的住宅,太古洋行捷足先登,选择了俾斯麦大街东侧最靠海的一块地基,修建了一栋豪华别墅。虽然只能看到巨大的孟莎式屋顶和转角处的小阳台,但这些就足以让我想想正立面的华丽和室内的奢侈。青岛的太古洋行大班是幸福地,这里就像是私家领地,远强于太古洋行在上海法租界和烟台大马路的同级别宅邸。


中国近代建筑漫行(47)2008年青岛 <wbr> <wbr>琴屿飘灯之 <wbr>湖南路 <wbr>江苏路(太古洋行大班住宅)

    虽然汇丰银行在青岛的经营不见起色,但不能因此就降低这家金融巨头高管的居住标准。与太古洋行大班毗邻的院落内,就是汇丰大班的别墅。与太古洋行别墅相比,这座建筑更加德国、更加青岛,弧形的老虎窗,粗糙的蘑菇石基座,都是引领那个时代的潮流。太古和汇丰,两家英资企业代表的光芒在青岛被德国人、日本人打压的不轻,也许就在某一个院落里,这些英国人或者唏嘘,或者不服,或者密谋着什么,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嘛!


中国近代建筑漫行(47)2008年青岛 <wbr> <wbr>琴屿飘灯之 <wbr>湖南路 <wbr>江苏路

中国近代建筑漫行(47)2008年青岛 <wbr> <wbr>琴屿飘灯之 <wbr>湖南路 <wbr>江苏路(汇丰银行大班住宅)

《胶澳租借条约》中的租期是99年,这足以保证数代德国人可以在此安居乐业。基于此,德国总督府在青岛兴办了各种学校,以保障教育的需求。总督府童子学堂就是专门招收德国贵族子弟的一所小学校。建筑竣工于1901年,在上世纪90年代进行了重建。如今这里是江苏路小学的校址。学校坐落在一个小坡地上,坑洼的土地上好像在举行着什么仪式,没有任何围栏。物换星移几度秋,我的眼前是雕砌整齐的台阶和一个往上爬的小学生。我深深地记得那天的场景,他的妈妈送他来学校上专业课,他背着画板,手里提着一箱油彩,极不情愿地走进校门,用无比羡慕的眼神看着铁栅栏外面的世界。我不相信这样的小孩子只是一个特例。纵使我们有优越的硬件,但这难道就是我们的素质教育吗?这难道就是一种社会的进步吗?这难道是在培养祖国的未来吗?教育的终极目标不是服务国家、造福社会,而是一种人格的自我完善和强大!


中国近代建筑漫行(47)2008年青岛 <wbr> <wbr>琴屿飘灯之 <wbr>湖南路 <wbr>江苏路

中国近代建筑漫行(47)2008年青岛 <wbr> <wbr>琴屿飘灯之 <wbr>湖南路 <wbr>江苏路(总督府童子学堂)

转个身,江苏路西侧建筑的样式要更加富于变化。江苏路8号建于1900年,它的主人是顺和洋行的董事罗兰德·贝恩,这原本是一座我将要错过的建筑,一座造型奇特的盔顶吸引了我。树木几乎完全遮挡着这座建筑,但惟独没有掩盖最靓的锋芒。探寻中国近代建筑的道路上,不仅仅要有不畏疲惫的双腿,还要有善于观察的双眼。


中国近代建筑漫行(47)2008年青岛 <wbr> <wbr>琴屿飘灯之 <wbr>湖南路 <wbr>江苏路(江苏路8号)

说这话并不是欣慰我发现了这座建筑,而是错过了与它毗邻的江苏路6号,这座建筑曾经作为俄国驻青岛领事馆使用。更加遗憾的是,再也看不到他曾经的风貌了,一位老板购置了这座建筑,并大加改造,尽管民间的反对呼声此起彼伏,但这是人家的私产,外人又有什么可说的呢?希望我们的政府在置换这些房产时,一定要加上对建筑风貌保护的条款,而不仅仅是收钱交房这么简单的事情。


中国近代建筑漫行(47)2008年青岛 <wbr> <wbr>琴屿飘灯之 <wbr>湖南路 <wbr>江苏路(江苏路6号 俄国领事馆 图片来自网络)

     在这张照片中,能够看到海滨的山东路矿公司,次远处的安治泰住宅,以及近处的柏根·弥勒住宅和著名的“二提督府”。


中国近代建筑漫行(47)2008年青岛 <wbr> <wbr>琴屿飘灯之 <wbr>湖南路 <wbr>江苏路

(最近处两座建筑分别是二提督府和柏根·弥勒住宅,远处的建筑是太平路上的山东路矿公司,稍近些的是江苏路的安治泰住宅)

柏根·弥勒何许人也,鲜有文字记载,应当是非官即商吧。考虑到这座建筑靠近江苏路12号总督府官员的宅邸,推测此人为官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屋顶的变幻极大地包裹住了整座建筑,这是中国德式民居建筑最经典的样子。在我生活的济南,也有数座此类建筑,在鲁中的坊子、张店也有少量此种风格的建筑,当然都不及青岛的十分之一。在一些以青岛老城区为外景的影视作品,都会体现主人公租住在青岛建筑的阁楼内,这些宽敞明亮空间布局都拜这些屋顶所赐。


中国近代建筑漫行(47)2008年青岛 <wbr> <wbr>琴屿飘灯之 <wbr>湖南路 <wbr>江苏路(柏根·弥勒住宅)

“二提督府”是青岛人对这座建筑亲切的称呼,这是江苏路上最豪华的一座私人官邸。对于他的主人,也是众说纷纭,有人说是胶澳总督的副官,有人说是民政厅长官,还有人说这是德侨潘宅。总之,说法越多,证明人们对它越关心,反而探究它真实的主人身份就不显得那么重要了。我原本以为湖南路充满了很多未解之谜,原来江苏路同样如此。谁说建筑不能决定人的意志,它轻松地把人们视线笼络在自己身上,让众人百思不得其解,而它却悠然自得地唱着“就不告诉你,就不告诉你”。

这座建筑最大的亮点是用砖石的颜色变化,勾勒出了仿木架构的形态。入口塔楼上方也一改德式建筑的盔顶,而采用了攒尖顶。虽然不如盔顶那般威武和张扬,但却与木架构展示的生活情调很搭配。建筑的规模并不大,但楼体的变化无规则且跃动,让人发自内心地环绕一周,以求看全它的身姿,这是伟大的设计师为后人留下的一道视觉盛宴。在青岛,只有两座建筑给我这样的感觉,一座是它,另一座是德国总督官邸。


中国近代建筑漫行(47)2008年青岛 <wbr> <wbr>琴屿飘灯之 <wbr>湖南路 <wbr>江苏路(二提督府)

中国近代建筑漫行(47)2008年青岛 <wbr> <wbr>琴屿飘灯之 <wbr>湖南路 <wbr>江苏路

中国近代建筑漫行(47)2008年青岛 <wbr> <wbr>琴屿飘灯之 <wbr>湖南路 <wbr>江苏路 中国近代建筑漫行(47)2008年青岛 <wbr> <wbr>琴屿飘灯之 <wbr>湖南路 <wbr>江苏路

第一次对青岛江苏路的探访,我并没有走完这条道路,而是只走到了沂水路,便向西折返。在沂水路、江苏路、平原路、龙口路组成的五岔路口上,坐落着一座美丽的德式教堂,这就是基督教青岛福音堂。

胶澳租借地开辟后,德国殖民者开始按照自己的计划对青岛进行开发和规划。根据1900年的第一份城市规划,位于观海山南麓的坡地被预留为宗教建筑用地。这里的一座小山头得名总督山(Gouvernements Hügel),位于总督山西侧的高地拟建造一座天主教堂(就是后来的圣弥爱尔大教堂),在总督山东侧,俾斯麦大街与迪特里希路(沂水路)交口处的高地上则计划建造一座基督教堂。 1907年,教堂的设计方案开始向德国在远东地区的建筑师征集,最终罗克格(Curt Rothkegel)的方案被选中。教堂由德国胶澳总督府出资修建,建成后命名为青岛福音堂(Evangelische Kirche für Tsingtau),隶属于德国信义会。


中国近代建筑漫行(47)2008年青岛 <wbr> <wbr>琴屿飘灯之 <wbr>湖南路 <wbr>江苏路(青岛福音堂全景)

中国近代建筑漫行(47)2008年青岛 <wbr> <wbr>琴屿飘灯之 <wbr>湖南路 <wbr>江苏路

中国近代建筑漫行(47)2008年青岛 <wbr> <wbr>琴屿飘灯之 <wbr>湖南路 <wbr>江苏路(教堂竣工开放)

教堂的风格融合了德国青年艺术派和新古典主义两种流派。黄色的波纹状墙面仿佛是海水的倒影,粗糙的蘑菇石讲述着德国物语。教堂转角处的钟楼,不仅传达着上帝的福音,而且忝列青岛六大钟楼之列,成为城市的标志。绿色的铁皮盔顶,充满了浓郁的日耳曼风情,也无情地炫耀着德国的占领。


中国近代建筑漫行(47)2008年青岛 <wbr> <wbr>琴屿飘灯之 <wbr>湖南路 <wbr>江苏路

中国近代建筑漫行(47)2008年青岛 <wbr> <wbr>琴屿飘灯之 <wbr>湖南路 <wbr>江苏路

走入教堂我看到了在一侧墙壁上看到一块陈旧的石牌,上面清晰地刻着教堂开工的时间——1908419日,和竣工的时间——19101023日。我轻轻地抚摸着牌上的字迹,表面的浮尘粘在了我兴奋而出汗的手掌上。我看到了罗克格在绘制着它的蓝图,我听到了竣工仪式上雷鸣般的礼炮,一种难以言表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一座建筑历经百年,注定是要经过修缮和改造的,只有这些如奠基石、开竣工纪念的牌子才是自始就相随建筑左右的伴侣。正是从这里开始,我在寻访中国近代建筑时,开始留意建筑物上的这类标记。每每发现它们,都仿佛与建筑更近了一步。


中国近代建筑漫行(47)2008年青岛 <wbr> <wbr>琴屿飘灯之 <wbr>湖南路 <wbr>江苏路(建设纪念牌)

教堂收费的部分是钟楼。沿着盘旋的楼梯登到钟楼的钟室,就看到了遥控大钟的长方形机械。这台大家伙高约2米,内有多个齿轮,时间就在齿轮的咬合中产生并走动,与机械手表的原理相同。这台机械的上方铸有JF. WEULE.字样,这是德国沃勒尔钟表公司的商标。德国人Uhrmacher Johann Friedrich Weule于1836年10月在德国下萨克森州的BOCKENEM创办了这家钟表公司,下方则铸有“BOCKENEM1909字样机械设备1909年安装的原有设备,至今保存完好,运转正常。我静静地看着机械是如何走过了一分钟,滴答滴答的声音是这台乌黑油亮的机械发出的美妙和旋,到第60秒地时候,一声悦耳的齿轮转动声把声音推向高潮,然后又是周而复始的滴答滴答。


中国近代建筑漫行(47)2008年青岛 <wbr> <wbr>琴屿飘灯之 <wbr>湖南路 <wbr>江苏路(德国产大钟)

中国近代建筑漫行(47)2008年青岛 <wbr> <wbr>琴屿飘灯之 <wbr>湖南路 <wbr>江苏路

     教堂大厅为巴西利卡式,南北方向为长轴,中央是高大的矩形中央大厅,东、西、南三面设计了较低的侧廊,可容纳1400人做礼拜。厅内陆面和石柱均用大理石砌成,做工精致。堂内的布局按照信义宗的格局,前方正中有圣餐桌,上方是彩色玻璃拼成的耶稣画像,其他窗户上同样用彩色玻璃拼成宗教故事的图画。右侧是拾级而上的大理石砌讲道台,圣餐桌左侧是用于施洗的大理石盆。唱诗楼位于夹层内,装有管风琴。大厅内排列着跪坐一体的长凳。,整个大厅装饰典雅,雪白的墙壁让人置身于一座圣洁的殿堂。我静静地坐在那里,煞有介事地装虔诚。瑟瑟发抖,不是因为堂内的凉爽,而是因为心灵的邪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